胡须男在德国不吃香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8
“亲他的脸就像亲钢丝擦锅球!”提到自己老公的络腮胡子,记者的德国朋友爱娃就气不打一处来。据德国《图片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欧美国家87%的单身女性比较喜欢下巴光光的男子。曾让西方男人引以为傲的胡子如今失宠了。除了胡子,一些男性甚至连 身上其他体毛都按时清理。
西方人过去把胡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古希腊,强迫一个男子剃去胡子,是对他最大的侮辱;在古埃及,胡须被看作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只有国王才能留方形须;因为一国使者胡须被割,一些国家还引发过战争。当然,各个地区的古人所留胡须也多种多样,有的人还喜欢在胡须上撒金粉,或者编成特别的造型。
文艺复兴之后,剃发剃须虽然成为新风尚,但胡子仍是很多名人的标志,比如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卷曲浓密的大胡子,列宁下巴上翘翘的山羊胡等。当然,也有像法西斯头目希特勒那样黑胶布似的小胡子。
现在,当记者走在欧洲的大街小巷时,迎面而来的西方男性往往都把下巴刮得干干净净,头发理得短小整齐,显得洁净干练。一位在德国宝马汽车公司担任高级经济顾问的白领对记者说,目前西方失业严重,找工作不容易,胡子既显得邋遢,又给人留下古板守旧的印象。因为懂得细心修整仪容的人,往往对工作更认真。有一位女同事则对记者说,不留胡须可以更精确地看到男性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是一种坦诚的表现。
对此,社会学家认为,不留胡须可以看作是脑力劳动取代体力劳动的标志之一,现代男性已成为懂得仪容的“雅皮士”。同时,这也是男女性别平等的象征,男性越来越被视为“被消费者”。政治学家则表示,“9??11事件”后,留大胡子在西方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
留胡子的人虽然越来越少,但毕竟还没绝迹。有人根据自己的脸形及发式来设计“造型”,比如当下很流行的梯形胡子、唇下小山羊胡等。不过要想看夸张的胡须造型,就要去德国舍姆贝格小镇的世界胡须大赛上领略了。
英国美髯公越来越少
如今走在伦敦摄政街,这条代表英国中上阶层的古老街道上,记者还能看到身穿黑色西服,头戴礼帽参加庆典活动的现代英国绅士,不过无论年龄大小,他们中间很少有人留着胡子,这一点和一个半世纪前的情景截然相反。
在1856年,当英国军士刚刚结束同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战争返回国内时,所有的人都留着胡子,夹道迎接的本国民众立刻被这个现象吸引了,此后男人留胡子的风气便在英国兴起。然而到了19世纪末期,英国贵族为了同其他阶层划清界限,开始批评留胡子俗不可耐,并带头剃胡,从此蓄胡的风俗大打折扣。
时隔近一个半世纪之后,早已步入民主普罗文化的英国在留胡子这个问题上却一直没有新的变化。为什么英国人不爱留胡子了呢?据记者了解,这同时下的审美观有着直接联系。在英国男人看来,利落的短发,干净的脸庞,加上健硕的身材是现在的时尚主流。如果有人满脸胡茬就跑到街角商店去买东西,难免会被身边人上下打量。记得几年前,当英国小报记者偷拍前首相布莱尔的度假生活时,就专拍他满脸的胡茬。曾在007电影中扮演邦德的英国演员布鲁斯南,也因满脸胡茬、体态变形而被评价为“英国绅士已经不见”。
有趣的是,不论以前留胡子还是现在“好干净”,对英国男人来说都是件费钱的事。在伦敦摄政街上的男士用品商店,记者看到剃胡子和保养面部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就连刮胡子后要用的护肤霜、护肤水,每件的价格都在百元英镑之上。而反观150年前,英国绅士们曾流行使用各种保养胡子的药水,甚至还有睡觉时保持造型的胡囊,件件花费都是一般百姓负担不起的。不过,英国人未来会不会再现胡子风尚,现在还说不准。
俄罗斯人留恋大胡子
胡子在以前不仅是俄罗斯男人尊严的象征,更是自身美德的标志。自古以来,东正教的圣人都是留有胡须的。当年,要是哪个成年男子下巴光洁,女孩都不会愿意嫁他。
虽然如今留胡子的人数总体上比以前少了,但每每提起这个话题,还是有不少俄罗斯人对大胡子流露出特别的感情。记者曾好奇地问一个东正教教徒玛沙:“蓄大胡子不麻烦吗?”玛沙笑着说,“这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少了胡子就少了一份粗犷、一份成熟。”这倒让记者想起一句中国老话:“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玛沙还开玩笑地说,在莫斯科滴水成冰的冬季,一副大胡子的保暖功能不亚于纯棉口罩。
在俄罗斯人中,像玛沙这样的还有不少。列夫是一名青年画家,他经常和记者开玩笑说,他和绘画大师列宾有亲戚关系。在他看来,一副极具特色的大胡子有利于提升个人气质,让他展示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风采。“你看列宾画的《托尔斯泰像》上,托尔斯泰的长须就是卷曲而抖动的。他的胡须能让人读出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坚韧和光荣”,列夫动情地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