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解剖三类“反西方”海归的心理

解剖三类“反西方”海归的心理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8


  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正在以每年数万计地增长,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影响。长期以来,西方认为这个群体会在中国输入西方价值观,“海归”也被视为亲西方的桥梁。

  然而,美国《新闻周刊》近日却提出不同的观点。该杂志通过对海归们的采访,刊登了一篇题为《海归的崛起》的文章,该文的核心观点是“越西化的中国人反而越不喜欢西方”。因为其观点的标新立异,该文立即在互联网引起巨大反响,海归派的行为分析也再次引发热议。

  偏见带来“反西方”

  “当老外对中国有很多误解时,我就特生气。”德国留学生郭萌熙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坦言自己在国外比在国内爱国情绪更强烈,“主要是无法接受外国人的偏见”。

  由于历史形成的偏见和对近年来中国发展的无知,让很多西方人对待中国留学生和中国时表现出不公平的态度,甚至是歧视,这令中国留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烈的爱国热情,回国后,这些情绪还会留在一部分海归内心。

  “老实说,我们在国外时,确实碰到有人老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问中国有没有现代的建筑或汽车。”曾在加拿大生活10年后返回上海开办教育慈善机构的黄丹妮说,“有时确实觉得,他们对我们是有偏见的。”

  上半年在加拿大留学,刚回到北京工作的张浩远说,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有很多加拿大人自制了支持“藏独”的海报挂在自家大门上。“我见一张就撕一张。”张浩远说,“很多外国人根本就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只按照他们的思路来做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寒冰也承认,“海归反对西方”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他同时认为反西方并不绝对,“我们不能把某些特例给普遍化了,对这种现象还是要宽容一些。只能说,越是西化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绪可能就越强烈,这也跟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但是并不能说他们就是反对西方的。”

  解剖三类“反西方”海归

  海归中的先驱们不想成为现代的西方人,这些求学归来的海归人士,不仅带回了高科技和新理念,也带回了西方世界的思考方式。他们回到中国后,用西方的眼光看问题,用中国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时候的矛盾冲突就出现了。

  “我并没有单纯地强调反西方。”海归一代的代表认为,海归派的行为分析并非西方人可以轻易揣测清楚,“由于留学生对西方社会了解比较深入,对西方的认识相对中肯和平衡,尽量避免了盲目崇拜或者崇洋媚外,将理性地面对东西文化政治交融时带来的问题。”

  成功的年轻海归也希望突出自己是现代的中国人。对这些海归来说,虽然深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诉求也变得愈发强烈。黄丹妮在加拿大的生活十分优越,但两年前她毅然决定返回上海创业,“回国倒不是上一代人说的爱国,回国发展是觉得有认同感。”

  张浩远也认为自己对西方没有任何敌意,在他看来,别人混淆了“爱国”和“反西方”的概念,“虽然我把‘藏独’海报一张张扯下来了,当时很痛恨加拿大人,但是其实我并不反感加拿大人,相反,我有很多加拿大朋友。”

  针对这种现象,孔寒冰对《国际先驱导报》分析说,“对于西方提出异议的海归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国外发展得不理想的,很大程度上会不喜欢西方。第二种是真正了解西方的人,他们看到了西方哪些地方不尽人意,会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在中国就说中国不好,在外国就说外国不好。尽管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海归反西方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都只是个案。”

  从仰视西方到平视西方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远渡重洋求学,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回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就这一层面来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现代化的西方世界是中国进步过程中的老师。

  但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海归对西方的心态正在开始变得复杂。

  多数海归现在有一种全新的自信,“东方与西方现在不再是单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互相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长处,东方面对西方已经经历了从仰视到平视的过程。在平等的原则下,敌对的态度就会减少很多。”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