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家庭的两代文化冲突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8
我住的公寓楼上,有一位单亲妈妈,名叫沙莉。她随她父母先到美国,后到温哥华。结婚后育一子,不久就离异。按加拿大国家法律,孩子跟母亲生活。年纪轻轻的女性,又要谋生又要带孩子,辛苦可想而知。
做妈妈的,总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她选择了离住家较远的一处有口皆碑的幼稚园。清晨早餐后,就驾车驶向东北角葛劳士山脚下放下孩子,然后掉头奔向几十公里外的狮门大桥,到市中心上班。傍晚五时返家烧饭,再驱车把孩子接回。
儿子告诉妈妈,进幼稚园的第一课,老师讲的是做人的权利。老师告诉孩子:加拿大法律保护你们。你们在家里受到打骂,可以立即打电话给学校老师,或者拨打911报警。警察会帮助你们,避免受到威胁和迫害。
这类外国故事,我在国内就听到很多。影片《刮痧》不就是讲一位移民美国的老爷爷,用中国刮痧土法给孙子治病,被邻居告上法庭的故事吗?你到人家土地上,就得按人家的规矩办事。行就行,不行也得行!至于中国的伦理道德和亲人之情,先放在一边。
沙莉送儿子上学,细心地把他安排在小车后座特置的座位上,用两条背带固定,以免急刹车或急转弯时甩出受伤。吃饭时,将儿子请到座位上,让他动手夹菜,并询问在幼稚园一天活动情况……然后儿子玩电脑,自己去洗碗。我很欣赏国外大人对孩子的尊重,小时给予关怀和温暖,尊重他们正当的意愿。大人和孩子是朋友,父辈与儿女讲平等。但孩子如何理解这种平等,并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亲人,这就要看教育是否有偏差了。
有一次,沙莉因一件小事,与儿子争执起来。妈妈反复解释,儿子不断反驳,最后,竟然毫不客气地对妈妈跺脚大叫:“难道你连这个简单道理都不懂吗?……”犹如晴天霹雳,把莎莉震昏了。妈妈瞪大眼睛瞧着孩子,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扭身冲进卫生间,用毛巾捂住脸,低声抽泣……
中国孩子如同白纸,在国外老师第一课启蒙下,开始抹上西洋色彩。涂抹得好,是一幅很有个性很有特色的优秀作品。涂抹得不好,就如同嬉皮士举起彩色喷罐,喷出一片污七八糟的画面,看了叫人摇头。
中秋节,一批新老移民聚集一起过节,并邀请我参加。大家吃月饼,忆故乡,互诉情怀。人在他乡格外亲,相互之间无话不谈。一位中年人涨红了脸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别人询问何事,他朗朗大声说:“我只是打开了儿子的电脑,用了用。儿子放学回来后,见电脑被动过了,盯牢我,要我向他赔礼道歉。”
有人问:“后来呢?”
他甩甩手说:“我不理他,他就紧紧缠住我。跟在我屁股后面,不停地要我向他说一声‘对不起’!”
“你道歉没有?”
“他读书,我花钱。电脑是我给他买的,我向他赔什么礼道什么歉!”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各讲各的看法。结果怎样,不得而知。亲爱的读者,我想你们也会从中西文化不同角度去思考,对这个差异,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
从深圳来的张女士,诉我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家三口,移民来到温哥华。16岁的女儿刚进入九年级,就和班上一位15岁的印度裔男孩谈恋爱了。放学后常常深更半夜回家,这引起了做父母的警和忧虑。
在北美,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恋爱很普遍,并且很容易有性行为,因此,学校公开派发避孕套。温哥华某家报纸报道“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商人很会动脑筋,立即在避孕套盒上印上这样的字句:“情欲高涨时,请不要走火!”借纽约世贸大厦炸,来影射不妥当的性交怀孕以推销产品。张家父母非常害怕女儿坠入情网出事,何况对方又不是华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