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博士创“津通模式”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7
除城市公交、职业教育外,江苏常州在吸引外资方面也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海归博士贡毅创办的津通国际工业园以及他的“津通模式”,与现有的招商模式相比,就有许多被称之为“革命性”的提高和创新。
“津通模式”的由来
“津通模式”可以说是贡毅在创业过程中的“创新成果”。
贡毅1998年学成归国后创办的第一家企业叫做常州津逊电器有限公司,凭着他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所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对国际市场的精准把握,该公司次年销售额就攀升至2000万美元。贡毅2002年创办的第二家企业——常州津盛办公用品有限公司,目前的年销售收入也已超过8亿元。
在创业过程中,贡毅明显感觉到国内投资环境与国际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他认为,常州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但面对国际化竞争,急需一个技术水平高、品种配套多、人才聚集广、产业规模大的示范性项目起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众多欧美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由于受到资金、经验等因素限制,很少能够直接到中国买地建厂。
如果能在常州打造一个国际性的招商平台,必将实现吸引外资和产业联动的“双赢”。为此,他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园运作的成熟理念,考虑为进入园区的国外厂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准的“一站式”服务。这就是“津通模式”的雏形。
拎着皮包就能来办企业
“津通模式”的核心是,筑国际水准之“巢”,引现代企业之“凤”,通过政府和工业房地产开发商的联合,以外商为主攻目标承接国际资本转移,从而以集约高效的特色园区,带动地方产业提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运营最佳、成本最低,众多外资企业都将进行国际转移,而这种转移往往是产业链上多个关联企业的整体转移,即一个高端企业的背后是一个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贡毅说,国际中小企业投资时,为抢抓市场机遇,往往寻找与本国最为接近的投资环境,以缩短适应时间,提升异地运营效率。
津通瞄准的就是这些国际中小型企业,为他们移迁中国“量体裁衣”,提供功能设施、服务平台和管理支撑,消除他们来华投资的障碍。
“以前外商来华投资如同下楼梯,国际平台和国内平台的差异还不止一个台阶,而在津通这个平台上,没有台阶。”贡毅说,“外商关注的不仅仅是规划、建设等硬件,他们更看重运营机制、配套服务等软环境。我们的愿望就是使外商拎着皮包就能在这里办企业。”
“螺蛳壳”里做“道场”
津通园区在土地的集约利用上,有其独到之处。国内一个中等规模企业一般至少用地100亩,而津通一期工程近500亩土地,2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至少可进驻50家制造企业,平均10亩地就有1家制造企业,土地利用率提升10倍。
“螺蛳壳”里的“道场”是如何做成的?贡毅的回答是:一方面应归功于工业园明确的产业定位,津通的主体客户是电子、机电、通讯产品和精密机械等行业,对用地要求不高;另一方面是全部采用国际化标准厂房,每个厂房均可拆分成几个独立的单元进行分租,减少了进驻企业的重复投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津通园区已吸引了固特异、GE、奔特乐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进驻,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也将在园区设立研发机构,同步入驻的还有物流、设计、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机构。今年,津通的目标是瞄准国外一些行业的“隐形冠军”进行招商。
目前,津通园区已逐步形成以美国固特异工程产品和日本丰达电机为推动力的汽车电子、以台湾英博科技和美国瑞声科技为主体的通讯电子两大产业运作体系,由此带来的“产业链效应”,对本土企业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比如,固特异的空气弹簧项目,需要金属元件制造、表面处理等多项配套,其1个岗位可创造周边10多个就业机会。
2005年到常州访问的中小企业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曾对“津通模式”赞赏有加,认为它符合国际招商新趋势,将很好地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他认为,新一轮国际资本转移中,想要留住客商,必须注重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优质服务,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这个想法,正是贡毅创办津通国际工业园的初衷。
海归博士小档案:
贡毅,男,出生于江苏常州,在武汉大学读完本科后考入复旦大学国经系读研究生,198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毕业后,曾先后在美国GE公司、美国联合国际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
2003年,他回到家乡创办的津通国际工业园,被联合国中小企业联合会、美国电子协会、欧盟机械制造协会列为重点推荐项目。2005年,贡毅荣获中国首届华人华侨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