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教室还是购物中心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7
“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不出50步就会看到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像一把盐,已经撒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话虽有些夸张,但中国游客的脚步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异域见识了自己和其他中国旅游者的一些行为后,我不禁心生问号:旅游在中国游客心中,是一间教室,还是一个巨大的SHOPPING MAIL(购物中心)?
在巴黎,在圣心大教堂的台阶下,一位艺术家抱着竖琴演奏。很多旅游者循声而来,听着听着就坐下来,着迷地托腮发呆。忽然传来大声的说笑,很多人不由皱眉,大煞风景啊,而那种语言我竟然听懂了。这让我有点惭愧。
那天是天主教做弥撒的日子。我虽然不信教,但那样静肃的场面,整个人有种被提升和洗涤的感觉。可你在礼拜堂一定能看见有的中国人高举着相机互相招呼着,“这好,这不错,别错过了啊!”拍完一张还要说一声“OK、OK"。
人可以不信宗教,但不能不敬畏艺术,不能不尊重他人的信仰。当大多数人虔诚地与他们心中的神相会之时,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另一种文化多一点尊敬和欣赏?
是的,法国人都知道,中国人是现金最多的游客。除了咱有钱了,我们还应该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呢?
法国有很多面,奢靡、风雅、闲适和放纵等等,但很多中国人来一趟更喜欢拜会她物质的一面。
比如,老佛爷,一个大商场。那里,中国人比外国人多,中国的售货员也不比法国导购少。旅游团一过来就是一两个小时,每拨儿人都像潮水一样涌入,哗啦守在路易威登前面排队。法国人买这个品牌都要琢磨琢磨,可咱中国人不含糊,不LV几乎就相当于没来过巴黎。以至漂亮的店面门口竟然拉着绳子,两个两个人地往里放,据说,这都是咱中国人闹的。
再比如,红磨坊,巴黎著名的声色犬马之地。我认识的一些男士们谈起红磨坊总会憋不住地眉飞色舞,对美女的裙裾抚摸了他们的脸之类的细节津津乐道。门票100个欧元!那些随箱子扛来许多方便面的中国人,舍不得吃西餐,却似乎把10个百元人民币大钞用在这里是得偿所愿的。不少中国人还好心地告诫我,没去红磨坊就相当于没去过法国。
但只要去一下博物馆,反差就出来了。在卢浮宫,我曾不小心看见了好几位被一些时尚杂志称为“国际自由人”的中国演艺明星,行色匆匆,风风火火。接着我又不小心在卢浮宫旁边的两家免税店又巧遇了这些人,他们左一拨儿右一个,东张西望气定神闲细细挑选。
在巴黎我一直不停地问自己:中国人也出生在艺术的国度,为什么却缺少对艺术的敬畏呢?
中国旅游者有多抠门儿,又多能挥霍,确实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办完公差去卢浮宫,排队很久,到我的时候,卖票的法国黑人用英语告诉我,你别买票了,只剩半个小时闭馆,参观时间太短了。我感激涕零,他真是个好心人,知道价值85元人民币一张的门票对中国人民来说还是很贵的。
可我后面的一对母女他就放行了,卖了她们两张票。我折回去问他,你为什么卖给她们?他是个认真的人:票很贵,对你很不值。
走出卢浮宫,我特别失落,不知道自己应该庆幸省了85元,还是应该遗憾又与那么多艺术珍品擦肩而过。尽管中国人买兰蔻化妆品的时候经常一掷千金,但这个法国售票员就认为我这个中国人会因为半个小时看画花85元钱痛苦。
我在凡尔赛买了两张小图案,就经历了好心的“中国逻辑”的围攻:“回国你就知道脑子进水了,90元人民币才买两张小画片,逗。”确实是,我现在也在想,欧元混淆了我对钱的概念。
罗丹博物馆与卢浮宫一样,服务台有法、英、德、日、葡各种语言的解释功能,就是没有中文的。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中国人的身影,所以这里即使配备日语翻译,也不会想起有13亿人用着的中文。
受经济条件制约,很多中国人的旅游境界还停留在拍拍照片,以告诉身边人,我到某地一游了,而对当地的地理、人文好奇较少。如果,这些宝贝不能转化成礼物让我们扛走,我们在这里流连几乎就是在浪费时间——这导致了老佛爷里中文泛滥,而艺术品周围中文受到如此冷遇。
在罗丹博物馆,三四岁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跪在地上,抬头凝视一会儿雕像又趴下画个不停。在卢浮宫,小推车里的婴儿,兴致盎然地东张西望,叼着奶嘴哼哼唧唧,仿佛这也是他们的快乐时分。
我想起,小时候也曾跟着老师到中山公园写生牡丹,在历史博物馆趴在玻璃上对着古老的文物长吁短叹,我已忘记,老师当年帮助埋下的艺术种子如今在哪儿呢?
旅游是一间教室,还是一个巨大的 SHOPPING MALL?也许两者都是。从达·芬奇和罗丹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种中国人也认同的了不起。老佛爷也是好地方,但我们恐怕更需要拓展旅游这间教室,因为很多教室里的东西都被我们遗忘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