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西方:说说创造力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6
记得女儿从美国的幼儿园毕业的时候,获得了所谓的毕业证书。每个小朋友还有一个特别证书,有的是“最富想象力奖”,有的是“最会讲故事奖”,女儿得到“最有创造力奖”(Most Creative Reward)。家长们全都很自豪,我却忍俊不禁:5岁的孩子,只不过涂鸦罢了,知道什么是创造啊?
到了儿子上学前班,发生了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用两张厚纸剪出一个消防车和一个消防站。我在检查作业的时候,看到儿子用一张纸歪歪扭扭地剪出一辆车的轮廓和不圆的车轮,然后用胶水粘起来,涂上色彩。虽然不是很好看,但好歹像一辆车子。可是那个消防站却让我摸不着头脑:儿子把另一张纸从头到尾彻底裁掉,只剩下一个被涂了颜色的外边。
我问他:“你的消防站呢?”儿子说:“这就是。”我拿着那个简直什么也不是的纸片还是不明白:“你是不是把做好的落在学校了?这不是你裁剩下的纸头吗?”儿子急了:“这就是我做的消防站!”最后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我有些无可奈何:“你这叫什么啊?看明天老师怎么说你吧!”
第二天儿子回来,我立刻就问老师对他的消防站如何评价?没想到儿子说:“老师说我做的很好,很有创造力!”
啊?我有些晕了。这样一条纸片,也是创造力啊?我拿起儿子的消防车和消防站,认真琢磨了起来,才有些明白5岁孩子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成年人确是很难有的,这不叫创造力,还叫什么呢?
想起以前在中国听过的一个故事。说是一些研究人员分别在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中做了一个同样的实验。实验很简单,就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问不同年龄组的人这是什么?
大学生们看到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居然没有一个人说出答案,他们怕被人笑话自己愚蠢;在中学生组里,有些学生拿着圆规和尺子去测量,可是,还是没有人敢说是什么;在小学生组里,有人开始询问:是一个圆吗?而在幼儿园里,立刻就有了答案,而且五花八门:“是个鸡蛋!”、“是个脑袋!”、“是个圆饼!”、“是个……”
实验的结果让研究人员非常感慨:这么简单的一个图形,为什么年龄越大、知识越多,反而想象力越贫乏呢?我们的想象力怎么丢失了呢?
古今中外,在谈到教育的时候,大家都会承认教育的重要。而谈到教育的目的,东西方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东方教育注重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尊重前人。而在西方教育中却时常否定前人而标新立异。
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老师的定义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并没有引导、鼓励和开发学生的部分。所以学生常被动地接受一切来自权威的知识、统一的教材,一切为了高考的填鸭式制度,让我们有了很多博闻强记的神童和天才,然而离开了书本和固定的模式,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由思维却受到了严重地限制。再加上家长经常“横向”地对比自己的孩子,总是“人家怎么考100,你怎么就考90”的训斥,孩子的自尊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而在美国,学校没有统一教材,孩子们可以选择的余地大多了。除了文化课,孩子每天都有手工课,包括剪纸、做饭、制陶器等,还经常有一些去参观游览农场、博物馆、水族馆、动物园的活动。大一点还可以挑选管弦乐器和一项体育项目“玩”。“寓教于乐”似乎在美国的学校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诠释。
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对大得多,老师从来不遏制学生的奇思异想。看完一本书,没有统一的“中心思想”,而是按自己的理解说明或者画出一幅图画。学生们得到鼓励和肯定,“纵向”对比自己,总是在进步,于是他们就会更相信自己。
也许美国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往往比不上亚裔孩子,可是他们在为人处世、动手能力上却大大胜出,在成年后的独立生活和融入社会方面也会更加成熟。
周末和朋友小聚的时候,我们常在一起感叹,总是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可怜”,他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钢琴小提琴、芭蕾民族舞、滑冰、空手道还有画画……吹拉弹唱十八般武艺,家长们恨不得都让孩子学到。另外还有功课,补习班、阅读班、写作课、SAT……进入E时代,知识“合纵联盟”,高科技带来的信息飞跃,孩子们即使拼命地学习,也赶不上知识的更新。
他们哪里像我们小的时候,没事儿就“放鸭子”、上树掏鸟窝、摘桑叶、挖泥巴……一直猴玩到天黑。那才叫童年啊!
感慨了一番之后,家长们纷纷告别:该走了,明天孩子还有中文课,李白还没背下来呢!
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