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学子赴法国参加“洋高考”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6
经过两年的紧张学习和持续一个月的高强度考试,广州男生俞骏接到了一张足以令他骄傲的成绩单:他不仅被法国最顶尖的高校之一——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录取,而且在该校2008年招收的所有国际学生中名列第一!如今正值暑假,俞骏回到广州的家中休息;与此同时,又有大批高中生即将踏上留学之路。作为“先行者”,有什么经验可以同“准留学生”们分享?俞骏总结:“不要以为国外的功课很轻松、考试很简单,也千万别低估外国学生的实力。中国留学生更应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习,并且持之以恒。主动交流、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也同样重要。”
2006年夏天,俞骏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法国政府在华举办的“50名中国学生就读法国理科预科班”教育项目,赴法留学。按照项目安排,他先进入里昂的公园中学上理科预科班,两年后参加大学校(Grande Ecole)的考试。与普通大学不同,“大学校”是法国教育体系金字塔的尖端,最好的几所大学校平均录取率只有3%-4%,可谓优中选优。3年学习合格后,学生将获得硕士学位和工程师证书。
六场笔试加七场面试
“洋高考”活似马拉松
“我整整考了一个月的试,到最后都麻木了!”俞骏笑言,从这个角度来讲,“洋高考”比国内的高考要累人得多。从4月23日-5月底,俞骏先后参加了4个大学校系统的考试。“与国内统一高考不同,法国有的大学校是几校联考,有的大学校是单考。学生可以参加多个考试,成绩出来再决定去哪间学校就读。”就拿他选择的巴黎综合理工大学为例,该校的笔试从5月7日持续到5月13日,共考了6门,每场考试的时间为3-4个小时。“试卷富有挑战性,很多考生都做不完。”俞骏回忆,他每场考试的答题内容都写满十几张A4纸的正反面。
笔试通过后,学生们必须参加口试,与学校的教授一对一面谈。“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口试包括两场数学、一场物理、一场英语、一场法语、一场体育和一场科学材料分析。”在1小时里,考官会连珠炮似的抛出一连串问题。理科科目如数学、物理主要是口头解题,文科则是对考官给出的话题和文章进行分析及评论。有意思的是,口试成绩好坏以及最后是否获得录取,并不是看答对了几道题。“我就知道有人口试中一道题都没解出来,也被录取了;但有人做出了几道题却没考上。”
“就我的感觉,考官更看重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以及反应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必须表现出自己在两年预科班期间学到的东西。”在“马拉松”式的考试结束后,俞骏收获了甜美的果实:在巴黎综合理工大学今年录取的35名国际学生中,他排名第一。
法国预科班每周考试
课程紧张不容松懈
“总算松了一口气!”俞骏说,在过去的两年里,他的神经一直都绷得紧紧的。高三毕业时,他已经获得了北京大学保送生的资格,但为了“挑战自己”还是远赴法兰西。“思想上压力是挺大的。对法国不了解、法语不熟练,万一考不上大学校就没有文凭,以后怎么办?”
事实上,预科班课程的紧凑程度与中国的高三差不多。“比如第一年,周一到周五平均要上30个小时的课,每周六用来考试。周日休息,但还有大量功课要完成。”与中国的学校分“快慢班”相似,法国预科班每周的考试成绩都被记录在册,最后的平均成绩将决定学生在第二学年是否能进入较好的班级。俞骏最忙碌的一天是这样安排的:早上8时~12时上课,中午1时~2时是模拟口试,下午2时~6时接着上课,晚上还有一场模拟口试,“气都喘不过来”。
尽管如此,但中国学生到法国的第一年,在学习上依然占有优势。“第一次考试,几乎每个班的第一名都是中国留学生。因为那些内容我们在高中就已经学过了。”利用这段时间“恶补”法语、融入同学圈子非常重要。俞骏认为,越是闷头学习或窝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语言和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差;而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学习效率,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到了第二年,中国学生的优势受到强劲挑战。“能进预科班的法国学生都很优秀,而且他们对本国教育体系适应程度更高,再加上个人努力,法国同学都赶了上来。”据了解,2008年法国约有15000名应届预科班学生考大学校,而巴黎高师、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等顶尖学校却只招收300-400名新生,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我们只能更加刻苦。”俞骏回忆,他几乎每个周日都埋首在堆积如山的作业中。“太多了!以至于老师布置的时候,根本就不指望学生做完;而大部分法国同学也不会强求做完。但中国学生都会尽全力完成作业。”
法国生强调“自由”
中国生更富条理
在预科班学习的两年中,俞骏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在评试卷时,给法国学生的评语往往是‘你回答得太多了’;给中国学生的评语则恰恰相反,总是‘你要再多写一点’。”“多”与“少”的对比背后,是法中两国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法国学生要考入预科班,必须符合一个标准,就是‘自由的精神’。”俞骏介绍,这个选材标准下,法国同学的联想能力很强,思维跳跃性较大。“答起题来天马行空,有时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一向强调“想好再答”。“我们面对考试的时候,总是非常严肃认真。任何想法都要理成第一、第二、第三这样依次作答。有些想法不一定敢往试卷上写,怕出错。”
此外,学理科的同学也得掌握一定的文科的知识,否则难以通过口试。比如一场英语口试的题目是:请你分析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并对由此引发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为非洲国家筹集物资遇到困难发表看法。而法语口试的题目更“专业”:现在法语评论界对文学作品赞扬较多、回避批评,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负笈法国两年,俞骏最深切的感受是:“千万不要因为刚出国时的一点优势而放松,因为别人很快会发力追赶你。一旦松懈下来,又感受到巨大竞争压力的话,自己的心态很容易失去平衡,处理不当可能会陷入自暴自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