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最新调查:新海归新困惑

最新调查:新海归新困惑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3

  世界HR实验室曾对中国“海归”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他们不得不暂时待业而成为“海带”;3个月内找不到工作的占30%,5个月内找不到工作的占15%;有60%的受访者愿将月薪标准下降1000元人民币 
 
  “我想问一下,真正的创新该如何起步?比如您当初做搜狐网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网站,有哪些事情可以做,怎么才能把一件全新的事情做好?”

  经过五次举手“争夺”,一身正装的陈亮,终于“抢”到了一个向他的偶像张朝阳提问的机会。

  为了这个机会,陈亮参加了10月28日召开的“欧美同学会2006北京论坛”。会议的主题是:“新海归、新机遇”,但他面临的境况,则是“新海归,新困惑”。

  他没有白来。欧美同学会提供的资料是,与会“海归”超过1000人,还有不少政府部门官员。国家人事部、科技部、统战部的副部级领导,都到会并作了重点发言。

  “自从1847年容闳去美国到现在,大概没有哪次留学生会议能超过1000人。”中国农大校长、“老海归”陈章良兴奋地说。

  陈章良的兴奋可以理解。“海归”已成为建设中国的重要力量。81%的中科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72%的“863计划”首席科学家,都是“海归”。

  他们也正在频频制造创富神话。在纳斯达克上市的25家中国大陆公司中,有8家是由“海归”创办的。落户在中关村的“海归”,仅是创业者就达到8400人,他们注册了3300多家公司。

  不过,也有不少的“新海归”,正面临着新的困惑与瓶颈。“土鳖”和“海龟”之争,“海带”(海归待业)与“海藻”(海归却找不到工作)之困,都在冲击这个新兴群体的成长。

  “海龟”变“土鳖”

  刚刚回国开始创业的陈亮,其经历既有特殊性也有标本意义。这只“新海龟”正在学习“内海”游泳。

  1996年,他的清华校友张朝阳回国创业时,24岁的陈亮踏上了美国的留学之路,这一去就是10年。在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并拿到卡罗得大学MBA学位后,他进入了摩托罗拉总部工作。

  受学长们成功创业故事的吸引,今年9月25日,厌倦美国工作和生活的陈亮,毅然辞职回到了老家北京。他想循着师兄张朝阳的足迹,进入无线网络及通讯用品的创新事业。

  然而,拿着方案四处奔波的他突然发现,由于国内SP市场的混乱,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暂缓”执照的审批。

  “如果一定要干这个,可以去买一些老公司的‘壳’,但这个‘壳’很贵,已涨到了四五百万元。”近1个月的迂回之后,陈亮的创业计划受到重挫。

  但他的抱怨并没有得到认同。

  张朝阳认为现在比10年前好很多。“我们当时就说‘Just do it’。事实上,如果拿中国目前的状况,跟美国一百多年历史的发达系统相比,那是不公平的。你在美国待的时间很长,回来就有一个参照系,一比较就是‘中国什么都不合理’,然后就是很多抱怨。”

  “首先人要回来,心也要真正回来,真正是一待若干年,始终观察,寻找各种机会,这样才能比较快地把自己从‘海龟’变成‘土鳖’。”

  但陈亮依然想不通。他认为,美国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经济规则比较合理,容许小公司有机会做大,但在中国很难。“该管的没人管,不该管的谁都管。”

  “新海归”被歧视

  幸好,不想跟张朝阳打工的陈亮,并没有被边缘化。

  在“创业交流会”上,当场就有从事政府公关的公关公司和一些技术人员找到他,表示愿意合作或提供帮助。陈亮表示,筹资200万美元已没有问题。目前,陈已在清华大学科技园找到一块办公地,但什么时候能展开工作“还要等等看”。

  陈亮的创业之路,或许是“新海归”的必然。

  一份内部分析报告称,“留学人员自主回国创业,并投身高新技术产业、经贸、金融、管理、中介服务等非传统教学科研领域,将是一个持续10到20年的未来海归发展重点。”

  而那些创业搁置,又不愿为国内企业打工的“海龟”,将会成为新的“海带”群体。

  “读完本科马上出去读硕士再回国,结果回来后一两年都没找到工作。似乎国内企业对我们海归有歧视,我的同学给一家公司递简历,人家一听说是‘海归’,立刻就不要了。”在论坛的现场,一位年初回国但尚未找到工作的女“海归”,表达了她的忧虑。

  这是严酷的现实。寻工作不获、或者待遇低落的“海带”和“海藻”,正越来越多。

  根据世界HR实验室对1500个中国“海归”样本的统计结果,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他们不得不暂时待业而成为“海带”;有60%的受访者愿将月薪标准下降1000元人民币;已有3个月未找到工作的占30%,还有15%在5个月内没有找到工作。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一场海外留学人员专场招聘会上,北京某科技种植公司,甚至打出了2500元月薪的价码。

  对此,诚讯联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国庆认为“很正常”。他说,海归难找工作的现象绝不会是暂时的,在今后3到5年内仍将存在。

  快到扬眉吐气时

  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正联合新浪网进行的一次留学人员大调查。结果显示,在留学生尚未回国的原因中,回答“回国创业和工作难度太大”的占了20%,“国内待遇没和国际接轨”的则占43.33%。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的副秘书长丁宏宇认为,部分“海归”感到失落的原因,是心理定位、从事专业、投入产出计算等三个落差造成。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海归”有个断档期。因此,他们在各个岗位得到重用。而且,以前留学多由国家公派,质量有保证。但90年代后,自费生的比例超过了公费生。“留学的盲目性,也是导致‘海带’出现的重要原因。个人、家长及有关部门都有责任。”

  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1986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陈兴动说,他现在也是给跨国公司打工。陈现在是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事实上海归有巨大发展空间,最重要的是心态,海归需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不能因一时受挫就埋怨、灰心。”

  不过,让“新海归”们感到庆幸的是,中国将全面进入WTO,他们将成热点人才。

  一份统计资料称,西门子中国公司每年雇佣的3000到5000新员工中,有1/3是海归。未来5年内,仅深圳就表示要吸引1万名“海归”。在未来5年之内,中国将需至少两三百万“海归”,而现在这个群体,才不过几十万人。

  “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海归’一下子供大于求,出现所谓的‘海带’,但这只是短暂现象。因为中国经济会继续发展,别忘了,当年那些‘老海归’,也都是克服了非常大的困难才取得成功的。”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说。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