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柏林街头卖画遇“知音”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3
进入德国的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才由衷感到留学生活是浪漫而幸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德国大学校园里的“自由”气氛很浓,甚至在校园中处处洋溢。比如我们学校尽管有将近200名来自世界几大洲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可平时上课时,完全是去不去随你,根本无人过问,迟到早退也无人统计,课堂上听不听更是没人理睬。学校用来“管住”学生的只有两个字:学分!德国大学教育实行的是“学分制”,只要你获得了足够的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让我觉得幸福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德国大学的节假日太多了。学校每周学习五天,周六周日休息。暑假三个月,寒假2个月,一年12个月,除去这些,上课时间只剩下约5个月了。而且在这5个月当中,还有德国法定的全国性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狂欢节等,再除去这些,一年也就有4个多月的上课时间。就在这4个多月时间中,各州还有各州的节日,也要放假。
这样长时间的假日,对于像我这样的“穷人家孩子”,为备足“粮草”提供了宝贵的时机。说起来,当初之所以选择波恩茅斯艺术学院深造,就是因为生活在德国波恩要比在英国伦敦经济得多。凭着学校发的“打工卡”,我开始了真正的大学生假日打工生涯。我约上来自北京的同学罗浩,带上早已备好的家什,如画笔、画架,以及在旧物市场买的四把小折叠椅等,雄纠纠气昂昂地奔往火车站。
第一次体验生活
我们顺利找到了位于库当大街的那座大教堂,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说它有名,是因为在“二战”中教堂曾被拦腰炸坏,战后有关部门不是按原样修复,而是在教堂的旁边按原样又建了一座教堂的尖顶,于是它名扬四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无不惊诧继而赞佩这良苦用心,恰到好处地警示了后人。游人到此无不驻足凝神屏息,睹景联想。
教堂一侧已有些人在画像。罗浩说他先在远处看着东西,让我去“观看行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找准位置。
我走上前,看到画师中有胡须满腮者,有白发苍苍者,也有衣着朴素,一看便知是学生的年轻人,白人居多。我还看见了一些显然是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他们一个挨一个地聚在一侧,还有几个黑人。画师们都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其座位前,作品流派不同,风格各异,但写实的炭笔人物画居多,现代派的彩笔抽象画、漫画也不少。画师基本都有生意。我惊诧地发现这里的价格还不低呐,一幅画竟然要20欧元!
我和罗浩商量了一下,既然来了,就要敢于去“创造”自己的天地,何况我们自认为还不是“滥竽充数”者。于是,我们在教堂东侧那位胡须满腮者旁坐了下来。他友好地向我们点点头,我们报以相同的问候。
也许是因为我们初来乍到还不懂“招商诀窍”,例如尽管我们的座位前也摆上了自己的作品,但数量和品种显然不如别人的多。也许是人家长居于此,已经名声在外,所以有位想画像的路人看了看之后,便坐在了胡须满腮者面前。
我并不着急,因为来时我就想好了,权当一次体验生活。
画像画好了不久,又有一对青年夫妇来到胡须满腮者前,女士坐到已经空位的小椅子上,先生则弯下腰,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提篮,那是一种长方型的常用来盛放蔬菜或水果的大篮子。这时,我突然发现篮子中竟然躺着一个婴儿——一个穿着衣服、嘴中含着奶嘴的可爱小家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用篮子盛放婴儿真可称得上一大“发明”,而且是物尽其用的绝好发明。
为布莱恩画像
这时,一辆自行车突然横在了我的“摊位”前。一位看上去学生模样的德国小伙子一脚踏车,一脚点地似乎是漫不经心地看我的作品。德国年轻人骑车的很多,令我惊讶的是,不但在街路上骑,人行道上也骑。后来我才知道,德国交通法规规定:在市区比较窄小的街道上可以在人行道上慢骑自行车。德国自行车的式样和国内的差不多,男式的、女式的、赛车式的、儿童专用的都有。
我还注意到,眼前这位同学穿的是一套“阿迪达斯”,因为那“三条杠”的标志我太熟悉了。我的衣箱中也有一套,不过我的那套有可能是“冒牌”的,是在国内一家服装商店花很便宜的价买的,但质量也不错。
就在我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飞来飞去时,忽然听到那位胡须满腮的“近邻”似乎在叫我。我这才发现,刚才那位穿“阿迪达斯”骑在自行车上的同学领来了另一位同学,正在我和罗浩面前观看我们两人的作品——这位好心的“同行”显然想把这次的生意让给我,尽管他刚刚结束了一幅画现在也闲着。中国人常说“同行是冤家”,我却在这里看到了友好。我向他点头致谢,并热情招呼这位同学入座。在我善意的微笑引导下,其中的一位坐到了我面前的小椅子上,另一位向我微笑地点点头后,骑车又走了。
我用德语向他问好。他看看我,却用汉语向我问好。我感到一丝惊讶,但因为许多德国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会说汉语“你好”,于是我便以为这是他友好和礼貌的表示,也没再多想什么,继续用德语问他想画什么像,是炭素的还是彩笔的。他却又用汉语不紧不慢地说:“拿出你的水平,一切由你做主。”话说得清清楚楚,可谓字正腔圆,干脆利落。
这回我可真的是感到惊喜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自从来德国以后,我还没遇到汉语讲得这么好的德国青年。
因为以前在国内学习时我就经常为别人画肖像,所以我对这第一笔“生意”信心十足。更何况,坐在我面前的又是位会讲汉语的朋友呐!我想为他画一幅炭笔画。不知怎么,尽管刚刚相识,他的“型”却已被我牢牢“抓住”。用我们的“行话”说,他属于那种“轮廓鲜明突出”者,属于“容易造型”的人。他个头高高的,足有一米八五以上,白皙的皮肤,一身牛仔服,褐色的头发卷曲着,眼睛大而美,脑门宽宽的。不到一小时,像画好了。他拿过去看了看,还用汉语说:“你画得太好了。只是我没有这么漂亮,谢谢你为我加彩了!”他把“加彩”两字拉长了声音,似乎在加重语气。
看到他一连串说这么多“词”,我很高兴。他接过画,然后从口袋里拿出20欧元递给我。我说:“不收了,交个朋友吧!认识是缘分。”他却突然变得十分严肃认真起来,继续用汉语说:“这钱你必须收!你是在劳动,我又得到了你的劳动成果。”话说到这份上,我也只好收下了。接着我们坐在那儿,聊了起来。当他知道我们住在波恩时说:“一会儿我们一起走吧,我有车。刚才我来迟了就是存车去了。我叫布莱恩,家也在波恩。”他说这话时,我看到的是一张真诚憨厚的脸。
我在德国的第一次打工就这样结束了。严格地说,这次柏林街头画画的经历还称不上真正意义的打工,只是从此我多了一个凭本事赚钱的行当。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