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生游历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2
来华留学的美国学生乔丹•迪博纳,2007年5月,在离开北京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年前,当我乘坐的飞机抵达北京时,我对这片陌生的土地有种莫名的恐惧。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情景,就像经历了一个轮回,我又有了当初那种紧张、兴奋的感觉。过去一年里,我把曾经的我从身上抖落,在中国大地上给自己刻出了一个新的生命。这个我有着全新的思维方式。从此以后,我将以另一种眼光审视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并带着自豪和怀念的心情,追忆和思考我在中国经历的一切。”
像迪博纳这样通过教育服务机构和所在院校来华留学的美国学生,近年来不断增多。他们来中国学习中文、观察中国社会、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式生活。不少人学习结束后继续留在中国实习、工作,或者回国后又来中国做项目、搞调研。据了解,中国已成为对美国学生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之一。这里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经历在他们的人生日记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未来,随着这些20来岁的年轻人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将对美中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GDP直接影响留学生来华
怀着对中国留学项目的好奇心,《环球时报》记者走访了坐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IES国际教育服务机构北京中心。走进西院北面的一幢四层小楼,楼梯内侧的墙壁上挂满了历届美国学生在中国生活和旅行的体验照片。他们有的在地里帮农民收冬瓜,有的在布达拉宫和喇嘛对话,有的在草原上和牧民一起搭蒙古包,也有的在“中国妈妈”指导下包饺子。
据中心主任赵燕澍老师介绍,IES 是全美最大的第三方教育服务提供商,在17个国家设立了33个中心,会员包括169所美国大学。它的中国留学项目创办于1990年,已经吸引了约1300名美国学生来华。创办初期学生人数很少,课程也只局限于语言类,但是从2005年开始,注册生人数有了明显增长,涨幅高达80%。赵老师说,“根据我们的调查,有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美国学生来华留学:一是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二是进出口数字的变化。GDP越高、进出口数字变化越快,来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就越多。”
上世纪80年代,外国人来华留学主要是沉迷于中国的古典文化和哲学思想。如今,留学生来华的原因已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感兴趣,希望在这里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一流美国大公司在招聘时也特别看重那些汉语流利和拥有在华留学经历的人。为此,IES北京中心开设了“在中国做生意”的课程,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向学生讲述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在游历和实习中了解中国
美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而是把社会作为课堂的一部分,通过游历观察和接触中国。每年春秋两季,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为期半个月的长途旅行。他们在丽江参观纳西文化博物馆,在泸沽湖畔同当地人围着火塘闲谈,在嵩山和少林弟子切磋中国功夫,在黄浦江边感受21世纪中国的大胆、激情与繁荣……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学生扎克 斯科特感慨地说:“虽然美国一手塑造了我,把我雕琢得更精美的却是中国。”
除游历外,最受美国学生欢迎的项目是实习。负责实习课统筹的康文捷老师说,今年春季该中心申请在中国实习的学生占总数的1/3,他们每周至少有一天去外企、媒体、非政府组织等机构工作。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财经》杂志、搜狐网站、联想集团、和睦家医院等机构都接纳了美国留学生。
今年夏天,康奈尔大学学生晋亚伦在一家韩国公司驻京办事处找到了实习机会。虽然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公司却没有忽视他,还专门派他去首尔总部参加员工培训。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这里的人力资源市场大有可为。回国后他要申请富布赖特奖学金,争取再来中国搞企业调研。
在中国感受多样性的世界
2007年4月,10年前曾在北京学习中文的乔纳森•塞茨以教师身份再次前往北京,准备给像他一样对中国满怀热情的美国学生上课。在飞机上,他遇到了当年一起来华的同学艾湘,她正要去北京研修中医。乔纳森说:“在中国留学的经历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当我回头看看那段时光,总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竟大大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
在中心副主任艾博老师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摞报告。美国学生笔下的中国社会群体五花八门———收破烂的、打电子游戏的、校园情侣、独生子女、艺术家、同性恋……每个学生自由选择一个特定群体,用一学期的时间去观察、了解并记录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史蒂夫•巴克霍特走访了秀水市场的茶摊,发现有两个摊子是同一家福建人的,雇员基本上来自一个村子,彼此之间都是亲戚。他带着美国式的好奇和他们聊起进城打工的经历。在交谈中,中国农村改革与农民现状像一幅画卷在他眼前慢慢展开。巴克霍特在学期报告中写道:“这家福建人不但在经济上互利互助,在感情和精神上也互为支柱。他们并非孤身一人进城闯荡,而是作为一个内部紧密相连而又对外独立的群体从农村移民到了城市。在北京这样发达的大都市里,这个群体好比一个自成一体的微型社会,带着血缘关系的根茎,整体移植到了新土壤中。”
据艾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刚来北京的时候想法很窄,关心的话题总是在人权、政治、环境和贸易之间打转,也有人以为中国是铁板一块,走到哪里都一样。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中国农村有基层选举,也不知道每礼拜天都有许多中国基督徒像美国人一样望弥撒。为了让他们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样性的国家,艾老师带学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学生晋亚伦在访问了云南的少数民族后表示,“在中国经历的一切告诉我,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人,要了解世界,就要学会从自己以外的角度细心观察、耐心倾听。”
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
在北外校园里,记者遇到了不久前刚从加利福尼亚重返中国的斯蒂芬•费德勒。他得到了一个美国基金会的资助,专程去河南登封拍摄少林寺和当地的武术学校。他告诉记者,正是在中国留学期间走访少林寺的经历,让他对武术产生了兴趣,从那以后展开了独立研究。
费德勒和许多留学生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桥梁。这个桥梁在未来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乔治•华盛顿大学学生布莱恩•盖娄所说:“我们要告诉在美国的家人朋友,还有那些只凭一部迪斯尼动画片就对中国得出粗浅认识的人,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