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说书,音乐伴奏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2
外国人在法国看电视是需要点耐心的,因为相当多频道都把黄金时段用来播出各种各样的谈话节目。有统计显示,这是法国收视率最高、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据说,法国人的这一爱好和喜欢听书、说书的悠久传统大有关系。更有趣的是,法国至今还保留着“说书人”这个独具法兰西特色的职业。
被认为是“法国文学的母亲”
“说书”其实是中国人按照自己习惯起的名字。在法语里,说书人的名字很好听,被称为“行吟诗人”。说起行吟诗人在法国可是极受敬重,甚至被认为是“文学的母亲”,因为除了宗教作品外,最早的文学“武功歌”,就是行吟诗人们用说大书的形式传播到法兰西全境,让从码头通衢到穷乡僻壤的法国人都能听到英雄的事迹,知道国王、武士们的贡献,并了解一些国家大事。《查理大帝》、《赛斯纳人》和《白鹤骑士》这样的名段,情节生动,人物鲜活,故事曲折,加上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表演诠释,自然把听众搞得激动不已。这些很像中国书场里《三国》、《英烈传》的“长枪书”,流传的方法也和中国一样:口传心授,传了不知多少代才落在文字上,留至今天。
曾经得宠于王室
说书人在中国似乎更多地受到老百姓喜欢。在法国可不然,从贵族到国王,都对行吟诗人另眼相看。这也难怪,从第一代国王克洛维起,说书跟王权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说书人有鼻子有眼地编出一套大书,说克洛维的子民和罗马人一样,都是当年特洛伊人的后代。在特洛伊失陷后,一支建立了罗马,另一支跑到了今天的法国,这样一来,法国国王的身世一下变得跟古罗马帝王一样显赫。克洛维当然龙心大悦。自此以后,历代的法国国王也对行吟诗人们赞赏有加。到了路易十四时代,国王对听书的痴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的宫廷里豢养了大批行吟诗人,受其风气影响,许多贵族也纷纷迷上听书。不过这皇家饭可不是这么好吃的,他们爱听的是故事,喜欢的是“马屁”,故事要新鲜耐听,有趣脱俗,“马屁”更要千变万化,常“拍”常新。正因如此,行吟诗人们说书的本领越来越精湛,随机应变、插科打诨的能力也日益提高。
当然不是每个说书人都能陪王伴驾的,大多数行吟诗人生活贫寒,靠走街串巷卖艺为生。但他们同样受到法国人欢迎,甚至年轻人也喜欢,因为他们可以从说书人那里学会不少讨女孩子欢心的情歌。
表演方式现在有点变味
和大多中国艺人不同,法国说书人是边说边唱的,曼陀林(一种弦乐器)、竖笛都是他们常用的乐器。热情奔放的南方人更适合做这一行,因此普罗旺斯的说书人一向享有盛名。时代在进步,娱乐的选择也日益丰富。如今说书业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低谷。按传统,行吟诗人不能进剧场,不能借助声光道具,必须自弹自唱,但现在的说书人许多已离不开这些辅助手段。不少人抱怨说,越来越分不清行吟诗人和说唱歌手的区别了。但不论到了什么时代,人们都需要幻想和故事,说书这个职业,是很难彻底消失的。
现在,法国的专业说书人有500余名,每年各地举办的“说书节”有80余个,听众累计上百万。法国旅游部门甚至把每年6月10日定为“国家说书日”。不过对于外国人来说,难懂的法语加上故事中复杂的文化背景,要想听明白可不是件容易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