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好的人才环境比海归政策更有吸引力

好的人才环境比海归政策更有吸引力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1

        “2008年海归人数超过5万,比2004年足足增加1倍。”近日教育部一项统计显示,从1978年开放留学起,中国“海归”总人数近32万,而2008一年从海外回国的人数,就占30年总人数的1/6。
 
  去年年底广州举办了第11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共有近1800名留学人员报名参加。其中博士占51%,首次超过报名总数的一半。金融、法律等过去比较不多见的人才,这次占到15%,其中80多人曾供职于华尔街。
  
  眼下,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海外人才回国就业或创业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向海外大规模招募人才。去年12月上中旬,上海市相关部门在伦敦、芝加哥和纽约三地举行金融人才招聘会,初步达成意向840人。广东省人事厅又将于今年二三月份赴美招聘高级人才。各省市相关部门纷纷举行各类留学人员交流会,甚至走出国门去海外专门招聘相关高层次人才。这种现象被媒体称为“人才抄底”、“海外揽才”。
  
  当前中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需要大量高端人才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改革开放30年,引进海外人才的工作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在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后,中国科协也于2007年启动了“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鼓励海外科技工作者以多种方式为祖国服务。
  
  按照国际通行的一种计算方法,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留学人员回归与滞留之比大约以2∶1为最佳,该比例被称为“黄金回归比例”。目前中国“海归”比例远远低于该标准。尽管近年来“中国人才正在回流”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但事实上大规模回流形势还远未形成,高端人才依旧缺乏。
  
  匮乏就意味着机会。今年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根据该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中国将在未来5~10年引进海外千名高端人才,俗称“千人计划”。
  
  引进海外人才的目标是定下了,新的问题是,回得来能不能留得住?能不能做到人尽其才?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04年10月受有关方面委托实施过一项“海归搜索行动——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结果显示,不回国的留学生其最大顾虑是感觉时下国内是“人情社会,关系网复杂”(71.1%),其次是“法制不健全”(68.9%),还有56.1%的受访者将“城市生活环境差”作为不回国的原因之一。
  
  海归出现的“水土不服”,也让留学生们谨慎。某些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海归人员必须在现有岗位工作满固定的年限,才能参加职评;有些“海归”回国后取得了重大学术成果,但在国内的评比中,名次反而远落后于一般的课题。
  
  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留学生回国?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海归调查”中,37.3%的留学生表示最重要的在于“保持经济持续高增长”,31.8%的留学生则认为最重要的是“为海归提供优惠待遇”。但有83.4%的留学生表示,特殊政策并非吸引他们回国的主因。吸引留学生回国,更多的是一项改善国内人才环境的系统工程。
  
  首先,完善吸引海外人才的服务机制,协调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与“海归”人员的关系,为留学人员与国内单位牵线搭桥。向“海归”提供优惠政策、就业指导,同时建立海归人才信息库,方便国内企业选才。
  
  其次,营造宽松良好的竞争和科研环境。在现有的留学人员政策、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科学规范与国际接轨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选拔任用机制。逐步打破身份、户籍、学历限制,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营造人才进出无限制、“零障碍”的流动环境,充分实现“海归”的人才价值。
  
  关于“海归”,还有一系列突出的具体问题亟待解决。包括住房、社会保障、知识产权、税收优惠、专业技术职称、编制户口、入出境等。在这些问题上,就该多听听“海归”们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月10日,昆明市举行了海外回国人才新春座谈会,26位海外回国人才争相建言献策,12位“海归”提出了建立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完善户籍和子女就学等服务保障等建议。与会者说,“靠什么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环境和气候肯定不够,要靠软环境,靠各种能留住人才的配套政策。”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