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海归路怎么走——闻潮而动

海归路怎么走——闻潮而动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20

        金融风暴美国首当其冲,中国大陆受累相对比较小,华尔街的失业潮已波及15%以上华裔员工,才毕业或将毕业的大陆留学生求职艰难,海归路走不走?对不少人是个两难。海归路怎么走?海外人士不易弄清,笔者目睹家族中5个小辈的海归经历,感触良多,个性中孕有共性,偶然中似见必然。   
  
  我的兄长和姐姐各育2子,我有1独女,这4兄1妹5个小辈,遵循“聚财不如育才”的家训,自1980年代初起,他们相继随父母或独自留洋,完成学业并取得居留国身份。5人各自在海外生活、学习、工作后,最终殊途同归,先后又回到故乡上海,发挥聪明才智,创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哈佛毕业 先见之明
  
  5名小辈中的大哥明很早到美国,波士顿念完大学后,1994年以优异成绩获哈佛MBA。可供他选择的就业机会不少,出入意料,他最终选中一家在中国没有业务,却急于进入大陆市场的美国工业电梯企业,成为开拓者,名正言顺的“一把手”。
  
  明的先见之明是:邓小平南巡后中国经济必定加速发展,他的赶早和赶少,既获取更多的大陆商机,又拓展自己领导东方业务的地位。不到10年,公司兼并多家同行企业,产品在大陆打下近半壁江山。他稳坐公司亚洲地区总裁的高位。
  
  去年,明辞职了!他的解释很简单:不再为别人打工,要自己做。后来得知,他抓住了一个大商机,重新面对挑战再次创业。
  
  以高考落选生为来源,大哥建立大专院校跨国连锁企业,学生先后在国内外修完课程。既可取得国内文凭,又可得到国际认可的国外大学毕业证书。大哥凭他慧眼独具的分析以及国内外长期积聚的人脉,创办一个跨国的高教投资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裁。不到2年,旗下拥有国内外多所大学,分布在美国、英国、澳洲、中国大陆和台湾。学校国际化的同时,学生也国际化,招生对象现已扩展到其它亚洲国家。
  
  潜心餐馆 由小做大
  
  兴小他哥哥明4岁。在美国大学行将毕业时,母亲突然病逝。兴选择海归,但毕竟底气不足,谋职求业,学历还不够高,下海创业,资金何在?从小志大的兴并不气馁。他在上海尝试和专注了多个行业:生产液体肥皂、卡拉OK歌厅、雷射美容、医疗仪器代理……最终选定了长期心仪的行业:餐饮业。
  
  这是竞争多、琐事多、投资多的行业。兴看准90年代中期日餐在上海属冷门,集资办起以自助转盘寿司为卖点的缘褖日餐连锁店。2、3年内生意蒸蒸日上,连锁店发展到十多家。不料有样学样的一哄而上,甚至抄袭同音店名,鱼目混珠。兴发起一场反侵权诉讼官司,醉翁之意不在酒,兴此举真实目的在于宣传品牌,提升知名度。不久,他卖掉寿司连锁店,用第一桶金继续涉足高档川菜、南美巴西烧烤等。
  
  积聚丰厚的人脉和资本后,2年前兴开始他的壮志“登山”之旅:开办价廉菜美的意大利休闲餐馆。要从那些在中国红火半边天的洋快餐店的虎口中争食,经营层次高于洋快餐店,采全程点卖服务式而非自助式。而价位却低于洋快餐店,几十元可吃全套西菜,很适合中产阶层。
  
  管理上在西方快餐连锁店管理模式中渗入中国特色,多年实践后这套模式已趋成熟。以兴为董事长兼总裁的公司迅速发展,客源川流,2年时间已在上海和其它城市开设连锁店50多家。
  
  建筑装修 百年机遇
  
  姐夫是大陆国家级建筑师。子承父业,2个儿子不约而同选上建筑专业。留学后正值1990年代大陆全国的建筑热潮和上海浦东大开发。及时海归,顺流而进,磊专攻建筑设计,焱从事建筑装修,占尽天时地利。
  
  磊是同济高材生,又获澳洲大学学位。在澳洲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上海分所努力打拼,坐上分所总经理职位。他的澳洲导师是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退休后被磊请来上海当顾问。在磊全心管理下,设计事务所壮大成为独立经营的外国企业,磊任总裁兼董事。设计大单不断飞来,设计所步步跻身上海设计行业,兼具竞争力和潜力的企业之列。
  
  弟弟焱认定自己是动手实干的料,十多年前便在上海创办建筑装修公司。从小包到大包工,从装修家庭住宅到承包大型建筑和大批量新建房,从上海做到山东、东北。千头万绪,终在装修行业中创出一片天。
  
  他们的父亲早年同济建筑专业毕业,几十年前留学海外、学成归国。谈及儿子的成绩时感叹地说:这样的建筑大潮,中国百年不见,世界几十年难遇,让他们赶上,比我们这辈幸运多了。
  
  传媒公关 步步登高
  
  女儿从公共媒介专业毕业,平平稳稳上了几年朝九晚五的班后,便不安心了。受哥哥们和早去大陆创业同学的影响,更想测试自身能力及伸展多年抱负,她开始筹划回国创业。
  
  我担忧独女孤身回国的安全和艰辛,持反对意见。不过她自己创业的尝试不断:贸易、网上商店、入门网站,直到辞职、与同学合伙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开餐馆。1年多后她决意走上海归之路。
  
  毕竟我们离开上海近20年,人脉不多,女儿坚持自己谋职求业。我感到女儿像一叶孤舟飘向大海,频繁的越洋电话也不能稍减我心中的忧虑。
  
  女儿回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小型国际公关公司的经理。公司虽小,工资也比在美国还低,好处是从大到小、从上到下,参与各阶层实际工作,并学到不同于欧美的办事、待人方式,进而累积初来乍到者最欠缺的“中国经验”。
  
  1年后已通晓公关行业在中国全套运作程序和经营之道,如虎添翼的女儿很快被一家总部设在纽约的全球最大公关公司看中,在其上海公司任部门经理。
  
  经1年多大公司正规磨炼,女儿郑重考虑走上更具挑战性、更富发展空间的新岗位。现在她在一家颇有潜力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在上海新成立的公关公司,任客户总监兼董事,主管国际业务。从谋职到创业,从打工到进入管理阶层,3年多,女儿一个接一个台阶稳步登高,为她海归事业开拓十分坚实的基础。
  
  殊途同归 推力何在
  
  5兄妹殊途同归、义无反顾,存有一些个别及突发的促成因素。而这么多年,制衡他们各自人生轨迹和立业之路,确有一些持之以恒的共同推力。
  
  兄妹们都在初中至大学阶段相继负笈海外,可算“一代半”移民。比起第一代移民的我们,他们更懂得西方文化,更能融入西方社会。比起幼年出国或出生外国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们心中的中国根其实植得很深,他们选定海归,并非一时冲动的权宜之计,而是人生十字路口一次战略性抉择。多年后,5兄妹均以不同的言词,诠释了当初海归的原动力。
  
  闻潮而动 顺势而为
  
  4兄弟回国创业分别看准了邓小平南巡后大陆掀起发展大潮,以及浦东大开发引发建筑热潮。女儿在数次回国时探知,第三产业面临高速发展,市场、公关人才奇缺,下决心换跑道。看清潮流、顺势而为,是海归人士走出第一步的依据,务必深思熟虑。
  
  综合孩子们海归经验,我相信因人而异地评估自我,以便量身裁衣、取长补短。要想在大陆找到好职位、高薪资,如今只凭那张洋文凭是不够的,成功之道在于你是否具备多方面的竞争力。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第一,行业发展潜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已有大量国内培养和海外引入的人才,因此,海归人士不见得“行行出状元”。中国知识产业前景看好,特别那些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和高民生需求的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新药、尖端生物医学技术、环保设备、农业新技术等。
  
  有专家预言,中国经济下一个奇迹要靠服务行业大发展。目前和将来不少服务性行业需求大量专业人才,如投资服务、金融分析、风险管理、市场咨询、公关广告、新媒体、特殊教育等。要记得,海归不能选错行,要深入了解本行业和相关行业在大陆发展的前景,仔细分析自身可胜任的职位在该行业需求的潜力。
  
  第二,专业工作实力
  
  伊瓦拉所著《哈佛商学案例精选》一书中,以明为例,特别推崇他“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实践转换”。大陆外企和内企招聘海归专业人士,特别一些中高级职位,挑选真材实料,立足于实用。非常看重专业工作的实践经历和实际能力,十分青睐兼具国外和国内工作经验,兼具技术和管理实力的两栖型人才,优秀的实际工作经历往往比名校高学位更能加重你求职的砝码。
  
  第三,贯通中西创新力
  
  兼具中西双元文化和中西双重社会阅历的海归人士,应是中西经济接轨中的最佳桥梁。可担此重任必为海归职场胜者,其内功是贯通中西的创新力。明整合中、西方大学,搞联合教育,磊、焱将西方现代理念融入中国建筑的设计和装修中,兴用西方快餐管理模式经营颇具中国品味的西菜连锁店,均是他们创新的展示,也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之一,女儿策划制作一个又一个公关广告企划,以中国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包装和推崇海外品牌产品,还时常独创贯通中西的点子,让人耳目一新,成效显著,以致客户源源不绝。
  
  第四,善用汉语沟通力
  
  海归潮水深水浅,会游泳是必备前提,这便是汉语沟通力。会说会听是最起码的,加上读写达到四会,那就更好。具备双语,甚或三语、四语的多向沟通力,是你履历表上的大亮点。
  
  对于自幼或出生在海外的年轻海归人士,善用汉语并非易事。如今大陆外企、公司、大学讲得一口流利汉语的西方人士比比皆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华子孙,难道不应当在老祖宗的语言上多花一些工夫吗?
  
  第五,融入环境适应力
  
  高速发展的中国大陆变化飞快,一年一个样。那些才离开几年的留学海归人士,常会感到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公司、学校,甚至朋友,似乎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长期居留海外的海归人士,必定水土不服。学会“中国特色”的各种规矩,融入焕然一新的当地文化,培育融合和睦的人际关系,适应“万国俱乐部”的变化节奏。这样,在海归这辆过山车上,你才会稳坐泰山。
  
  潜力、实力、创新力、沟通力和适应力,五力相加必定大大提升你的竞争力。这是步入海归途中务必练就的看家本领,也是回国求职创业的成功之道。
  
  鱼与熊掌 不可得兼
  
  5兄妹的海归路并非一帆风顺。例如两侄儿当初母逝,父在香港,祖辈老迈,他们回国时几乎举目无亲,明只是光杆司令,兴每月靠千把元人民币维持生活,开步之难可想而知。其它几位海归,刚开始也十分不易。
  
  漫长的海归途中,兄妹们的付出也很多:忍痛割舍交往多年的亲密情侣;长期专致工作竟没有察觉到婚变降临;境外公差途中突然病倒,独自赴医院急诊;用人不淑,骗子席卷导致生意倒闭,资产被朋友所掠,重起炉灶,从头再做……他们摔跤倒地之后还继续走下去,个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然而他们无一例外,很快爬起,拍拍灰,捂捂痛,喘口气,重上路。他们懂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们知道得到前必须付出或放弃,他们更记住痛的感受和教训,以便以后不再跌倒。他们终于在风浪中成长成人成材成功。
  
  海归,不是去收获而是去耕耘,不是去挑战而是去植树。得有耐心、经得起时间的磨炼,知难而上,不畏失败,不怕重来,百折不挠。
  
  你得有信心。相信自己的选择和能力,相信危机与商机并存,相信黑暗离黎明已经很近。
  
  同时,要有颗平常心。倘若海归不成、不顺或不适,也是平常事。不要勉为其难,切勿忘我拼命。珍爱身体,健康才是你永远的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退一步可以海阔天空,天生我才必有用。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