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英语热面前的汉语教育式微吗

英语热面前的汉语教育式微吗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19

  “Steven,对不起,我要用中文讲了。”丁肇中(美国华裔科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看了一眼坐在台下的朱棣文(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华裔)说。

     2004年6月28日,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在上海举行,虽然与会的是500多位华人学者,但主办方以“国际惯例”为由,规定提交大会的论文、相关信息网站、演讲、提问等,都要使用英文——这也是延续了前三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的做法。“这是学者的自我矮化,是很要不得的事情。”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汪涌豪教授对本刊说。

     但是,轮到丁肇中演讲时,他打破了这一“惯例”。

     事实上,丁肇中常回中国作学术报告,每一次都坚持讲中文,当年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丁肇中说的也是中文。

     就在此次大会上,有些学者申请用汉语演讲,遭到会方拒绝。在听完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学院院长卢德馨的演讲后,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惋惜道:“卢教授的教学改革在国内众所周知,但用英文很难在有限时间内表达其思想的精髓。”

     丁肇中反“潮流”的举动,立刻引起中国社会的讨论。

     那么多人学英语,为什么

     物理大会举办过程中,台下的很多研究生听得一头雾水,这些研究生都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物理系,但要他们完全听懂用英文作的专业报告还有困难,虽然他们久经英语熏陶。

     国内的大学生自1987年9月开始必须考英语,本科生要通过四级英语考试,1989年1月开始研究生必考六级英语考试。据中国教育部的资料,1987年第一次参加英语四级考试的有10万多人,到2004年,四、六级加在一起高达1100多万人。虽然教育部在2004年3月进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放成绩单,但是这并没有降低英语在学生眼中的重要地位,也无法改变全民英语热。

     不仅大学生如此,只要在国内接受教育的人,几乎都曾把英语当作一门主科来学习。根据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到2000年11月,中国接受初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数量比1982年增加了3.7亿人,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接受过英语教育。实际上,从1977年开始,部分小学就开始了英语教学。2001年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把英语课的设置提前到小学三年级(北京地区则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因此有数据估计,中国应该有4亿人接受过英语教育,超过美英两国人口总数。

     在中国大陆许多学校,英语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至博士,在每次升学考试中,英语都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而且很多公司面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公费出国留学等,都需要过英语关,就连对某些公交车售票员、出租车司机、服务员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也都有英语能力要求。

     一些领域内,设置的英语门槛没有顾及社会需要不需要、本人愿意不愿意。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参加英语考试的人都是出于应付考试来学,考试毕,英语对于他们的生活工作几乎没有意义。

     学英语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学习外语,本是件好事,何况还是一门到世界各地都能讲得通的语言。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表达自己对英语过热的看法时说:“中国人不仅要用英文来适应国外的工作,还要用英文来向世界传达中国人的信息。英语达到一定水平,是中国走向进步的一个标志性的事情。”

     然而,现实中有许多被迫学习英语的国人却在痛恨英语。“学了用不上”,一些人抱怨。

     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04年10月的调查显示,56%的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英文学习上。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找工作时,还要为口语面试捏把汗。很多人因为要应付各级考试的压力,努力学习英文,但真正要用时,又发现当初的那种学法是不对的,只能应付考试,于是又换种方法再学。一项技能课,变成折腾人的课程。

     “大家都忘记了一个外语环境的问题——外语学习的规律。一个星期花几个小时学外语,能用到什么地步。”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文秋芳教授对本刊说:“外语是一种训练,我们可以拓宽眼界,认识到不一样的语法结构、思维方式,这都是有价值的。对外语的学习应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要求,实事求是的评价,目前社会的期望值太高,所以导致大家都很失望。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