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以色列人的语言天赋

以色列人的语言天赋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19

  奥斯卡获奖影片《通天塔》所反映的内容,就是人类因为缺乏沟通、存在交流障碍而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悲剧。影片的创作思想应该来自于《希伯来圣经》中记载的上帝变乱人类语言的故事。该故事说的是人类最初同说一种语言,同心协力建造一座塔。因上上下下的人语言相同,彼此沟通,塔建造的速度极快。高耸入云的塔使上帝感到威胁,于是他变乱了人们的语言,塔上和塔下的人各说各的语言,无法听懂对方,于是产生了混乱,建造高塔的工程半途而废。这座塔也被称为“巴别塔”(希伯来语“变乱”的意思)。

  现代以色列犹太人会讲的语言之多,可称世界之最。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犹太人逐渐从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回归以色列定居,使以色列成为一个多语并存的犹太移民国家。以色列国内不同犹太移民之间,讲五花八门的语言。有人统计,以色列犹太人使用的语言多达86种。犹太民族的多元文化,为以色列这个小国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因而,人们说以色列是“国小天地大”。

  犹太人学习语言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个人往往能讲好几种语言。犹太人学语言的理念是:“会说几门语言,你就具有几个人的价值。”在以色列,遇到会说几种语言的人早已不足为奇。在耶路撒冷穿梭于犹太区和阿拉伯区之间的出租车上,司机一会儿用熟练的英语与车上的外国游客对话,一会儿拿起对讲机呜哩哇啦地来一通希伯来语,一会儿又停下车,向路边的阿拉伯人问路,又是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令人佩服的是,在三种语言频繁转换的过程中,这位犹太司机竟然是一气呵成,一点儿嗑巴都不打。我的一位朋友还遇到过一件非常可笑的事:在特拉维夫大学门口,一名乞丐试探性地用英语问他:“先生,请问我是用英语,还是希伯来语,或者是阿拉伯语与您谈话更方便呢?”

  曾经散居世界各地、四海为家的经历为犹太人掌握多门语言创造了条件。在希伯来大学外语学院,班上有一名来自荷兰的犹太女学生名叫努什卡。她出生于英国,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比利时人,由于工作关系,在她10岁的时候随父母移居荷兰。得天独厚的家庭“语言”环境,加上她本人经常跟随父母到欧洲各国“出差”,耳濡目染之下,小小的努什卡竟然已通晓英语、德语、法语以及荷兰语四门语言。懂的语言多,更激发了她学习外语的浓厚兴趣。上大学后,她又突发奇想,到以色列去学习老祖宗的语言希伯来语。这样,年仅19岁的努什卡集五种语言于一身,堪称一位“语言学家”了!

  努什卡告诉我,她的祖父在纳粹大屠杀中丧生,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会讲多种语言,使得她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是了解犹太人在各个国家的经历和境遇。她知道中国曾是数万名濒临死亡的犹太人的“避难所”,因而对中国人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在外语学院,许多老师说不清楚中国人的名字。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几个中国学生就都以“姓”代名,比如我的称谓是“陈”,另一位同学叫“王”等。一次,老师在课堂讲到犹太人的姓名问题,努什卡转身好奇地问我那位同学“王”是什么意思,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国王”的意思。她听罢又回头问我“陈”是什么意思,我一时不知道如何解释,后来灵机一动,告诉她“陈”就是“王国”的意思,并解释说中国古代曾有个陈国。努什卡听了觉得非常有意思。她表示,将来如有机会一定去中国学习汉语。(实习编辑:kay)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