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悉尼留学、开店两不误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19
陆琳一边读悉尼大学,一边经营她的澳洲小店
我的家境一般,父母在家做点小生意,高中时我想留学,就报名培训考雅思, 成绩6分,获得了通向悉尼大学泰勒学院预科班的通行证。
签证却是虚惊一场。我的留学资料送签时被澳洲驻北京使馆抽样调查拿走了,签证也就迟迟未能批下来。几经周折,在泰勒学院已开学的情况下,我被破格录取在快速班。我利用一切机会苦练口语,向房东学,向当地居民学,跟着电视、音像及资料学。不到一个月,英语口语迅速提高,不仅能完全听懂老师的英语讲课,而且也能用较为流利的口语与别人交流。
端盘子、当家教、电视人
来到悉尼大学,我发现勤工俭学很普遍。有钱的、没钱的都在寻找这种实践学习的机会。我起先在咖啡馆端盘子,活儿很简单,却能教你怎样待人接物,感知世态人情。
进入澳洲一家卫星电视台做过营销,是我所学经济专业知识运用较为充分的一个岗位,凭我的热忱,业绩居然不菲,还引起了台长的注意,叫我参与市场策划,并邀我毕业后加盟该台。我说现在难以定夺,但心存感激。
当家教也是留学生常揽的活。通过当地中介机构引荐,去华裔D女士家当家教。D女士的女儿就读高中,数学成绩较差,逆反心理强,请了几位家教,她都不满意。D女士的女儿一看是个年龄跟她差不多的人来当她的老师,就嘟着嘴,拿过来一页数学作业题,说:“你帮我做做”,之后就不理我了。我一边解题一边跟她说中国高中生的趣事,她一看我这么快就把题目解出,还听了很多趣事,就改变了态度。我利用年龄相近的优势,跟她以姐妹相称,有说有笑,之后的数学辅导变得十分轻松,她的数学成绩也迅速提升,D女士称我为最佳的家庭教师。
开鞋包店,当老板
多种角色的体验,多方位感知社会是我们勤工俭学的目标,今年初,我开始了更有挑战性的尝试,这就是开店铺经商。我在悉尼市中心最繁华地段开了一家75平方米的店铺,经营女鞋、提包、饰品,通过国内的亲友组织货源。自己在读书之余,打理该店,也招聘了数名已毕业和未毕业的同学轮流搞经销,也算是个经理了。开店过程及店铺运作的酸甜苦辣已品尝了不少,我想这比店铺在经济上的营利对我更有价值。
我觉得人若要自强自立,就要给自己注入更多的“钙质”,就要采纳使自己强壮的各种“营养素”,不知国内的师弟师妹们对我的这种留学方式有何感想?(丁星云 整理)
陆琳,2005年2月进澳大利亚泰勒学院读预科,起初英语薄弱,她发奋“口战”,经过半年努力,以快速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悉尼大学经济系。之后,陆琳边读书,边开始半年的勤工俭学,从咖啡馆到澳洲一家电视台打工,读书之余,在悉尼市中心开了一家75平方米的店铺,生意红火。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