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看美法文化差异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19
时下,因为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尖锐分歧,法国和美国已不是什么铁杆盟友了。很多人都在思考二者产生巨大分歧的原因,作为作家,我认为,美法分歧背后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差异,或许从流行小说中可以找出一些文化差异来?我于是决定同时阅读一本法国小说和一本美国小说。
每天晚上,我都读两本迥然不同的书,而且是穿插着读,读一章法国小说,读一章美国小说。法国小说是米歇尔·威尔贝克的《基本粒子》,描写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一个是分子生物学家,一个是放浪形骸的浪子。但小说的真正主题则是当代社会正在解体并向一种没有灵魂的技术专家统治时代转型。小说从始至终贯穿着人类对自我的怀疑和对历史的困惑,并表达了人类想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黄金时代”的渴望,思辨性很强。
我读的美国小说是克里斯·博哈利安的《野牛战士》。小说以两个小女孩被洪水夺去生命开头。女孩的父亲是一名高速公路巡警,大劫过后,正和妻子共同平复丧女之痛的他却与一名女子有染,并使她怀孕。小说只是真实地记录和描绘生活本身,而没有对发生的一切做深入的思考和辨析。
尽管当代法国小说并不都是关于社会变革的思索,而美国小说也有许多超越“生活纪录”的东西,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威尔贝克和博哈利安的小说代表了各自国家的文化主流,体现了法国人和美国人世界观的根本性差异,即法国人重视思辨,美国人更重视生活本身。
法国重要哲学家笛卡尔的著名论断“我思故我在”认为人是生活在思想中的。
美国或许不存在什么重要的哲学家。美国最能与笛卡尔相提并论的人物是政治家托马斯·杰斐逊。一个笛卡尔主义者在他自己的空间里自得其乐,实际上是以思为乐。而一个杰斐逊主义者只有在世间才感到快乐,体验的是追求幸福和自由的过程。
典型的美国人对外界事物不那么关心,他可能除了威尔贝克这样的知名作家外说不出其他当代法国作家的名字。反之,法国人关心外界,很爱看报,报纸不仅用整版做书评,还刊登文学作品,所以法国人对知识与艺术界的动向更为熟知。不过,法国人对美国文学的品味让美国人大感意外。前不久美法作家文学研讨会在佛罗里达召开,当组织者问来访的法国小说家愿意会晤哪位美国作家时,答案不是索尔·贝洛、约翰·厄普代克这样的美国人熟知的作家,甚至也不是与法国作家一样有思辨特点的作家,而是以写战争、苦难故事著称的吉姆·哈里森,《秋日传奇》是他的主要作品。事实上,法国人总是着迷于美国小说中对警察、牛仔、农夫及其他“下里巴人”的描绘。一位法国作家称,美国硬汉小说家杰克·伦敦、欧内斯特·海明威、霍勒斯·麦科伊的作品最受当代法国人青睐。然而,在法国人热衷于美国硬汉小说的同时,美国人正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艾尔伯特·加缪、西蒙·博瓦尔等法国作家发人深思的作品。一位作家说,“我们不都是在寻找与自身截然相反的事物吗?为何美国人爱读法国作品而法国人也需要美国小说,因为生活本身远非一本小说、一个小说家,甚或某一种文化所能道尽的”。 (实习编辑:杨晓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