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中西交往“礼”在先

中西交往“礼”在先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16


     很多北美人(无论其社会地位高低)都愿意别人(甚至是第一次见面素不相识的人)直呼其名,而有的北美人则更愿意别人使用他们的头衔,如“Doctor(博士、医生)”。如果你统统“礼貌地”称呼所遇到的北美男士为“Sir”,有的人认为你彬彬有礼,而有的人则认为你为不近人情、也不懂得社交技巧(no social skills),他们甚至可能会愤愤地向你喊:“Do not call me Sir, please(请不要用‘先生’来称呼我)!”因此说,因人而异、看人说话是中外交往礼节中的第一个原则。

  礼仪和礼貌规则,也因着时间、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兴起的反战运动、女权主义运动、争取种族平等的民权运动、环保和动物保护主义等运动,对于西方社会传统价值观包括的礼仪和礼貌规则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例如,很多教科书会告诉我们,在西方女士优先(Ladies first),即:女士入席的时候男士要起立;握手时,如果女士不伸出手男士不应主动伸手,否则视为失礼等等规则。这些规则在一百年前绝对正确,称为“骑士精神(chivalry)”或者“绅士风度”。但是在女权主义(feminism)兴起的西方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北美商界),男士主动与女士握手没有任何失礼之处,并会被视为热情友好的表示。相反,如果男士处处因为对方是女性而“格外照顾对方”、“区别对待”,反而会引起不少职业女性的反感,认为这是变相歧视和大男子主义。

  尊重别人亦是尊重自己

  礼仪和礼貌是随着国家的不同、文化的不同而变化的。不去了解对方的礼仪和礼貌,只会用自己本民族的礼仪和礼貌与来自其它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往,即是无知的、也是危险的。每个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绝大部分都希望别人能尊重自己、也知道应尊重别人。但是对于“如何才是尊重”的界定和理解却不一样。例如,同样是面对尊贵的客人,有的文化的人们认为握手就是尊重的表示,有的用鞠躬、有的用拥抱(斯拉夫文化),有的用亲吻(拉丁文化)用来表达尊敬之意。

  据说北美印第安的一些部落,则向尊贵的客人献上刚宰杀的、血淋淋的牛羊心脏。将来在访问美国期间,万一你迷路后误入该部落并被认定是尊敬的客人,你可能也需要当场吞下一大块生肉,以表示你接受和感谢对方隆重而诚挚的敬意(拒绝吞咽,请后果自负)。

  与英语同是母语的人士交往,如果我们把英国人(或者说是英格兰和苏格兰人的)中流行的一些礼仪和礼貌,运用在与北美人的交往中,可能起不到礼貌的效果,反而显得迂腐可笑,正如英语中的谚语说:One person’s medicine is another person’s poison.(一个人的良药是另一个的毒药。)

  公认的规则与社交技能

  礼仪和礼貌在英语中被统称为“Etiquette”,涉及到了生活与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并且被公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重要的规则和社交技能之一”。之所以称其为规则,是因为我们一旦违反了这些人们心目中既定的、应当遵守的原则,就很可能会被排斥在社交圈之外,或者给人留下极为负面的印象,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纠纷、甚至战争。人们普遍认为,违反这些规则的人,不但是无知的,在自身人格与道德上也存在一定缺陷,而且可能被认为是对别人的故意怠慢、甚至是刻意侮辱。

  礼仪和礼貌不是生来就会的,也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能懂得的,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一项社交技能。不仅如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进步,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中,那些原本约定俗成的礼节还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有赖于我们去主动地和不断地学习。特别是在中西方的跨文化交往中,我们在此地熟知的各种礼节及很多可以被接受的行为举止,在那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看来,可能仅仅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举动,甚至会被视为无礼挑衅的行为,反之亦然。

  中国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礼仪和礼貌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日趋重要。据2006年国家旅游局统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探亲、留学、工作和定居的人数,每年已经达到3200万人次以上;而每年来华旅游、经商和工作的境外人士,多达1亿人次。2008年将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也将使中外的交往大幅度增加,坚持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掌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技巧,更加显得十分必要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