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留学在外 父母如何开导?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15
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有八成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临床心理学家施鸣鹭女士指出,留学生群体相比在中国本土的学生而言,面临额外的心理负担。他们普遍面临着几个问题:异地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障碍;中西方教育模式导致的学业压力以及社会网络的断层等,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或长或短、或严重或轻微地经历过着一段“心理亚健康”时期。
解决留学生出现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家长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孩子出国后保持健康的心态,家长的引导非常重要。孩子出国后,有的家长事无巨细一一过问,有的家长则完全放手。其实,家长该如何与孩子保持合适的距离呢?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最近我们采访了几位有心得的家长,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经验之谈吧。
为孩子设计前途 启发为主不当“主导”
“妈妈,你觉得我这篇文稿从这个角度来写会吸引人吗?”、“妈妈,看了我昨天写的稿件,你觉得哪里需要修改啊?”近半年以来,这样的对话常常出现在周女士和她女儿李梦妍的网聊对话中。梦妍是《来自多伦多的来信》一书的作者,目前已留学加拿大近一年。她原是中山大学本硕博连读逸仙班的本科一年级学生,在2008年秋季顺利转学赴多伦多大学文理学院。梦妍一直很感谢自己的妈妈,“从选择留学国家及专业,到策划出版散文集,妈妈都给了我相当多的建议和指引。”
周女士说:“当初通过在外国的亲戚和朋友了解到国外教育重实践,所以尽管她考入了国内知名学府,我还是鼓励学理科的女儿出国留学,这样她以后的路应该会宽一些。”在女儿准备出国前,她建议平时爱看书、爱写作的女儿整理好多年的日记和散文,计划帮她出版散文集。
顾问点评:周女士最值得借鉴之处,是在为孩子设计前途问题上,她能把握好“度”。从建议放弃中大选择留学,到选择学校、专业,再到后来提议孩子出版有关自己成长及留学体会的散文集,都是在彼此商量的基础上作出的决定,她只是起到“启发”和“激发”的作用,而不是“意见的主导”,既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不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跟孩子网聊 让他感到不是孤军奋战
何姨每周必去的一个地方是白云山山顶公园,因为那里有一群和她有相似经历的“同学”。自从何姨的女儿三年前赴澳大利亚读本科后,她和身边有子女赴海外留学的几位家长共同成立了一个“英语学习小组”,每逢周末他们就拿着英语学习教材到白云山学单词、练习对话。
何姨表示,女儿刚赴澳大利亚时,她老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后来加入了这个“留学生家长圈”,彼此有不少共同话题,内心多了一些寄托,感觉没那么难受了。后来他们为了与子女有更多的交流,开始学习用QQ、MSN等与子女网聊,密切关注子女留学所在地的信息,还学起英语,不时和子女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当听到妈妈说“My dear,how are you?”时,何姨的女儿惊叹不已。何姨目前不仅顺利度过了“空巢期”,更因为与女儿经常沟通,母女感情越来越好。
顾问点评:孩子出国后,父母难免会感到心里“空荡荡”的失落。其实,家长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在海外的生活,以适当排解忧虑,并尝试重新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组建“留学生家长圈”既可认识新朋友,又可从其他留学生父母口中了解一些留学生活情况,作为平常与孩子沟通的谈资,孩子就不容易产生“孤身在海外奋战”的寂寞感。
跟孩子做好朋友 耐心沟通稳定“军心”
两年前,黎阿姨支持女儿的想法,送她去澳大利亚读高二。去年女儿参加南澳大利亚“高考”获得全州最高分,今年拿着奖学金入读悉尼大学。黎阿姨表示,女儿是家里的独女,送她去澳大利亚读高中时,也曾担心女儿不适应那边的生活,不过在女儿向她倾诉烦恼时,她从来不表现出忧愁。“注意不要将自己不安的情绪传递给女儿,女儿此时最需要的是信心和支持。”她认为家长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孩子、协助孩子解决问题,在异国他乡的他们就会很彷徨,也容易出错。
据她介绍,女儿初到国外时也曾与寄宿家庭的“爸妈”有不合拍的地方。由于当地缺水,寄宿家庭有很多“过分”的条条框框,限制寄宿学生的冲凉时间、漱口时间,洗澡、洗头不得超过7分钟,刷牙、洗脸不得超过3分钟。这两项“制度”还被贴在洗手间的墙上。甚至还要求早早熄灯休息,女儿为此感到不适应。当时她先耐心地听完女儿倾诉,在她看来,认真听孩子倾诉可以起到抚慰的作用。了解情况后,她开始引导女儿去理解别人。她告诉女儿:“即使换了寄宿家庭,也可能会碰到新的问题。不如把寄宿家庭的这个‘制度’作为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为当地节约用水做贡献的一个动力吧。”女儿听了以后,开始尝试去理解寄宿家庭的“爸妈”,后来双方都相处得很融洽,高中两年女儿都没换过寄宿家庭,在最困难的时候,还得到过“爸妈”的帮忙。
黎阿姨也常用QQ与女儿联系,她说:“跟女儿交流时,我总是以‘她的一个好朋友’的身份来定位自己,耐心地听她诉说,主动学习与她新生活圈有关的东西,还要尊重她的想法。”
顾问点评:黎阿姨的女儿在学业上获得这么好的成绩,跟妈妈通过“有技巧”的沟通工作来稳定“军心”不无关系。耐心地沟通,有技巧地引导,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好朋友”,这些都是很好的沟通技巧。有时孩子在海外遇到的问题也许是家长未能预想到的,所以先要耐心听孩子倾诉,然后与其一同解决。这样可以让孩子总感到有一股温暖力量在支持和鼓励他(她),这对他们在海外成长非常有利而且有必要。
专家贴士:沟通四大技巧
资深留学顾问严红指出,与留学的孩子沟通有四个技巧:
一是家长对孩子的留学国度应有基本的了解,免得将来与孩子对话时让孩子觉得“牛头不对马嘴”,认定父母什么都不懂,听不进父母意见,逐渐丧失沟通的兴趣或者感到自己在海外“孤军奋战”。二是家长需阅读一两本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安抚孩子心灵并学习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如《无忧是一种选择》、《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都不错。三是要学习用网上聊天工具与孩子沟通,还可以利用网络参与或组建一个留学生家长博客圈,彼此交流。四是出发前和孩子“约法三章”,比如约定联系的方式和时间;约定消费的额度,说好一个月的哪一天将账单扫描发给父母审核;约定成绩报告的递交审核时间和方式,成绩报告一般包括学生出勤、家庭作业、课堂表现、小考、中考、大考及老师评语。若违约就以暂停经济资助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