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从二世祖俱乐部到精英摇篮

从二世祖俱乐部到精英摇篮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15


  坐落于泰晤士河畔,温莎堡对面的伊顿公学,是英国国王亨利六世于1440年创建的男子学校。历代王室男性,大都送到这里读书  

  从二世祖俱乐部到现代精英摇篮 英国伊顿公学的原罪和涅槃

  历代英王室男人毕业的伊顿公学成为“狗屎” 全面革新后如今重新崛起

  数百年来,英国国王亨利六世创办的、比邻温莎堡的伊顿公学,都是王公贵族子弟必然的选择,他们在那里锻炼言行举止,成长为一个标准的“英国绅士”。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学生,身上都打着贵族的标签,长大后纷纷拜相封侯,尽享荣华富贵。

  于是,冲着学校的金字招牌,冲着“能量巨大”的校友会,全球富豪政要为了一个录取名额要争上十几年,哈里王子都差点被拒之门外。  

  谁知世道突变,原来的名校成为英国民众眼中的“狗屎”,培育的“标准贵族”也成了“无能二世祖”、“陈腐特权阶层”的代名词,学生在校外一报身份就“人人喊打”。

  面对这种状况,学校不得不进行艰难的转型,从培养贵族变为培养精英,招生不问出身只论才华,弱化等级观念强调开放亲和。这些改革措施,确实是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从伊顿毕业生哈里王子蹬着侍从屁股脱鞋,从每年4万多英镑的高额学费,从五百多年不变的燕尾服校服这种种特征不难看出,尽管伊顿公学失去了“特权”的光环,但它离寒门天才还非常遥远。

  20来名小“绅士”,穿着黑色燕尾服,打着白领结,在老师利姆·麦克斯韦的带领下学习。你不必以为自己回到了中世纪。这就是高贵的伊顿公学,坐落在伦敦西部35公里处的一所男子学校。拥有556年历史的伊顿公学一直以来都是王公贵族子弟们的指定学校,英王储查尔斯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都毕业于这所学校。伊顿公学这个名字数百年来一直是特权的同义词,是一个盛产英国精英的地方。但如今这里可不再是没精打采的贵族子弟的温室,新一代的伊顿男生们不是优雅地念颂拉丁文,他们每天要盯着电脑屏幕,设法熟悉微软数据库软件的程序。

  温莎堡畔贵族中学 五百年来平民莫入

  这所学校,名为“公学”,实际上是—所私立中等学校,于1440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创办,素有“绅士摇篮”之称。创校之初,亨利六世之所以将它命名为“公学”,原意是想让贫穷孩子也能进入该校读书。 不料王室贵族子弟纷纷入学,形成一种高贵的气氛,平民子弟望而却步,因而它变成一所门第森严、只向贵族子弟开放的学校。学校距离温莎堡不过数百米之遥,英国王室子弟,不少曾在伊顿公学攻读。

  即使在英国——这个好像已被世人确认为守旧的地方,伊顿也绝对是个“冥顽不化”的另类。在今天,恐怕只有伊顿仍保留着只收男生的传统,他们的学生人数永远“奇怪地”固定在1480名,年龄一律要求在13岁到18岁之间。学费更是贵得惊人,每年4万多英镑。但即便如此,想来这里上学的人还是挤破头。英国有些名门望族,为了让子弟能进入伊顿读书,当男孩出生,领得“出生证” 时,即向该校报名,12岁后就凭此入学。

  即使报了名,也未必一定能被录取,还必须经过繁琐得近乎严苛的程序,申请者要参加60分钟的面试和包括英语、法语、地理、历史、拉丁文、数学以及宗教学等科目在内的笔试。当初,哈里王子就差点被学校拒之门外,还是英女王说情,才被录取。据说,英国每400名男孩中,有一名能进入一般的公立学校读书,而要进入伊顿的,每1500名男孩中才有一人。而且,英国之外的不少富豪和政要,也都想把儿子送到伊顿公学来读书,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入校即获三大魔力 铺垫一生金光大道

  家长和孩子们为何对伊顿公学趋之若鹜?因为学校有超级优秀的师资队伍,有配套完善的高品质教学设备,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人们都是冲着学校的“魔力”而来的。

  魔力之一:轻松进名校。牛津或剑桥这样的大学有多难进,相信大家都明白,不必再赘述。但对于进入伊顿公学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半数以上的人都可以进入牛津或剑桥深造。进入伊顿公学,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牛津或剑桥。

  魔力之二:权势的种子。伊顿公学的毕业生,身上都打着“精英贵族”的标签,不论政商各界,都是领军人物。英国19位首相和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最高荣誉的英勇奖章)的获得者都来自伊顿公学。也就是说,伊顿公学的毕业生的身份,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魔力之三:钻石级人际关系网。和眼下国内各种MBA、EMBA大热的原因一样,人们最关注的,还是进入伊顿公学所能发展的广泛而有用的人脉。那里汇聚了达官贵人的子弟,而且学校一直致力于增强学生凝聚力,有了这样的校友会,等于为以后的发展铺垫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民众鄙夷“狗屎”名校 斥其尽出陈腐二世祖

  但是,社会环境发生了转变。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骄傲的英国现代精英阶层都把伊顿公学当成“狗屎”,他们认为伊顿公学代表了以前那个等级分明的社会的一切错误,学校培养出的都是对国家毫无贡献的人,就因为有幸降生在拥有封地、财产和特权的家庭,就能获得闪亮的头衔和权利。这并非少数精英的看法,而是代表了大多数英国人的态度:从伊顿公学出来的都是些二世祖,他们处处享受特权、占尽便宜。把持着各个领域的重要职位。凭什么!

  因此,在如今的英国,成为伊顿公学的学生,可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公众对学校的怨恨太深了。罗里,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他的姓氏应学校的要求被删除了),他有次乘坐越洋飞机,当邻座问他来自哪所学校的时候,他很诚实地回答说是伊顿公学,结果在接下来的6小时里受尽冷嘲热讽,至今罗里还为那次的老实回答后悔不已。道格拉斯·赫德,撒切尔内阁的外交大臣,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他的家人相信,“假如我没去伊顿公学,我在1990年就将当选首相”。(那一年,英国保守党推举了约翰·梅杰,他毕业于伦敦南部的拉特利施语文小学。)

  在现在这个精英领导的年代,伊顿公学成为“英国贵族”的代名词。这是陈腐、傲慢和无能的象征,向人们描绘出了一幅这样的景象:那些并不优秀的男生,就因为家长支付得起每年4.4万美元的高额学费(赶上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费),就能进入这所学校,培养从容自信的态度、优雅的发音和非常有用的人际关系网,这些将保证他们进入英国社会高层。至少在学多都市评论家看来,这导致英国民众一种常年的反私立学校和反伊顿公学情绪。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