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阅读如何在现实中生根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13
分级阅读实际上是一种开放性的阅读指导,有相当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难而退、无所作为。恰恰相反,正因为有难度,才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
暑期来临,少儿图书市场渐趋火热,但许多父母往往凭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图书的销售量选书,并不能把最适合的书送给孩子。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图书看,如何为孩子选择真正的好书,少儿图书需不需要细化分类?哪些因素会影响分级阅读?在现实操作上,分级阅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面对一连串的疑问,近日,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纷纷组织专家座谈,以期解决这一长期困扰众多教师和父母的难题。
要不要分级
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
尽管是否要对图书尤其是少儿图书予以分级的问题,在国外有过不小的争议,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过,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标注“青少年”的字样,因为“自己的书不仅仅是儿童读者在读”,但是,在我国几乎听不到反对的声音,仅有的担忧就是,分级阅读如果过于商业化和功利化,成为出版商一只手推动的营销行为,那样将影响分级阅读的科学性,发挥不出向孩子提供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读物,方便有针对性地选购图书的目的。
而提倡分级阅读者,无不看到了当下图书出版和青少年阅读的无序现象。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主任李怀源认为,在读物推荐过程中,很多畅销书投儿童之所好,因而容易流行。但那些搞笑搞怪甚至有点恐怖的东西,在我们看来不如正统的儿童文学读物有营养,但孩子就是喜欢,让老师们很苦恼。另一方面,让孩子看到好书,应该是出版社的责任,但因为利益的驱动,很多出版人昧着良心出书,很多推荐者昧着良心推荐。通过分级对儿童阅读进行指导和定位,能让儿童阅读能有一定的适应性,方便父母和教师在适当的范围选择。
“分级阅读其实细化了孩子的阅读接受能力,让他们的阅读更有效率,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获得均衡的阅读营养。”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推广分级阅读也提高了孩子选购图书的准确性,更是为整个出版界进行读者市场培育。而且,事实证明,分级阅读的确有助于孩子阅读水平的提高。例如,跟随欧美的脚步,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先期展开了分级阅读,从2007年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IEA)每5年公布一次的“世界青少年阅读力排行”中看到,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22位。这种阅读能力的排名,证明了分级阅读研究对于提升少年儿童读者阅读水平的重要意义。
如何分级
标准和内容都要科学论证
那么,如何给图书分级?分级的主要参照依据是什么?如何保证分级的科学性?据了解,目前我国分级阅读主要是引用国外相对成熟的分级阅读标准,如阅读校正体系、指导阅读体系,以及发展性阅读评介体系、莱克赛尔体系等,并结合我国的图书出版市场实际,予以本土化之后而提出的分级,毕竟国内与国外的阅读习惯和内容有所不同。
“从我国青少年阅读情况来看,分级阅读要赶早不赶晚,分小不分大,分级不分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分级阅读的总原则。他认为,早期阅读是分级阅读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越早越好,孩子不认字没关系,因为亲子阅读可以提供帮助。分级阅读分小不分大,是因为低龄孩子更需要分级指导,相对于成年以后的阅读,注定了那个时候的阅读非常重要而且意义非凡。分级不分家,是因为部分孩子由于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较高,会产生跳级阅读的现象,事实上许多人的成长经历就是如此。
在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看来,根据儿童年龄和认知的发展规律,影响孩子分级阅读,主要是人、书、环境3个方面。具体来说,书的因素有篇幅、生字、词汇难度、情节难度、主题深浅、图书类别、是否有拼音、翻译质量。从人的因素来讲,有年龄、性别、阅读基础、理解能力、成人的帮助、阅读障碍症。判断某一本书适合哪个年龄的孩子读,应该是上述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不过,并不是每本书所有的因素都要考虑,有时候甚至要运用经验来判断。“经验加科学”应该是阅读分级的主要操作方式。
“分级阅读,是现代社会传媒高度现代化,阅读资源高度发达的必然产物。”中国版协副主席海飞介绍,纵向的按年龄段分级阅读是一种大趋势,是分级阅读中最常见、最有针对性、最有效的做法,也是阅读细化、深化的具体体现。另一种分级阅读方式是一种横向的多知识结构分级阅读趋势,其本质就是在多年龄段分级阅读中,对各类知识的读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匹配,给少年儿童读者提供知识结构最好的分级阅读。同时,分级阅读也要考虑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如《知心姐姐》杂志就公开表明男孩阅读和女孩阅读以及与父母阅读的区别,而《少男少女》杂志更是采用半本男生、半本女生的形式。
分级阅读
现实操作要小心翼翼
国外的分级系列读物往往由资深教育工作者、心理研究者、健康教育工作者、作家、科学家等联合商讨联合推荐,充分地将培养孩子的认知、教养、行为、文学、艺术、科普、美育等方面纳入其中。在我国,分级阅读的现实操作是否也要这样做,有哪些环节需要注意呢?
白冰说,目前我国对分级的标准还不够明确,仍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因此,儿童读物分级除了出版人、儿童文学作家、语文教师以外,还应该倾听儿童的声音,让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参与到分级中来,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真实。儿童读物分级不应只是哪本读物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这么简单,不是告诉读者什么书好,该买什么书,而是要仔细研究中国儿童的欣赏习惯、心智水平,让儿童、家长、教师都能看到阅读的方向,成为分级阅读的受益者。
“分级阅读的重点在学龄前期的婴幼儿与学龄早期的小学生,难点在于如何针对这一不同年龄群体的孩子,选择、配置从图画书到桥梁书再到文字书的不同读本。而培育、引导少年儿童从依赖性阅读发展为自主性阅读,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是分级阅读的最终目的。”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看来,分级阅读的目标是为少年儿童提供“最合适的文本”。而所谓的合适文本,在美国是指在阅读中,读者能够认识10个单词中的9个,并克服较小困难而理解文意,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教学也才是有效的,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浙江少儿出版社副总编辑孙建江认为,分级阅读有两点应注意。一是不能为分级而分级。分级本身不是目的,分级是为了儿童更好更有效地读到他们想看、喜欢看且适宜看的图书。对于那些不适宜分级的图书,也可以不分级。二是图书推广的类别应有整体规划,阅读推广主体涵盖要广泛,这样才能保证图书内容的多种多样,保证儿童阅读营养的均衡,如以作家、评论家为推广主体,阅读推广就自觉不自觉地集中到文学图书上,那样读者便错过科普、认知、思想品德等类别的图书。
“如何对图书分级,应该考虑很多的因素,如图书本身包括在印刷过程中的一些特质,图书类型、词汇、句子的难易程度、标点符号等。”SCHOLASTIC出版集团亚洲区总裁琳达·瓦理查认为,经过分级后的图书应该是孩子们能很容易阅读和理解的图书,这些图书包含两个类型,一是指导型的图书,主要是指一本书拿出来,孩子可以理解的内容达到75%以上,剩下的25%可以由指导者如老师或家长辅助性地带领孩子去理解。二是独立性的阅读,孩子自己对这本图书已经可以理解90%,证明这本书可以让孩子独立阅读。
作为一个新概念,分级阅读从出版界、教育界、创作界、图书馆界乃至父母、孩子都还缺乏普遍的了解和认同,研讨会上的众多专家对其表现了格外的宽容,一再强调要以突出公益性和学术性的态度来推广,因为只有这样,分级阅读才能真正在中国得以推动,正如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在倡议书中提到的:我们深信,儿童的阅读是文化的接力。从婴儿、幼儿到童年、少年,沿着一条书香的跑道,从紧扶的手到自由的腾跃,从物质的世界,走向精神的世界,一个孩子会奔向他宽阔而光明的远方。
链接
国外和我国分级阅读发展
分级阅读起源于上个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的儿童阅读模式,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它将儿童读物按3岁-6岁、6岁-9岁、9岁-12岁的阅读习惯、接受心理等进行分级。
在法国,法国出版物监管委员会于2002年责成法国出版业联合会系统地拟定具体的分级方案。方案至今尚未出台,但自2006年以来,出版商们已经开始运用。例如,部分出版商会在书页的下方标注“注意!不适宜夜晚阅读”、“适合有经验的读者”、“适合12岁-16岁读者”、“适合16岁以上读者”等信息。
在英国和美国,早在2007年,两国的出版商就推出了分级阅读这个概念。美国主要几个实行分级阅读的童书出版商的分类方式是初级阶段(5岁-7岁)、发展阶段(7岁-9岁)和成熟阶段(9岁以上)。目前,对分级阅读持支持态度的多是出版商或行业协会,而大多数作家以会影响图书销量为由表示抗议。因此,出版商通常是在征得作家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对图书加注年龄标签。
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级阅读已有了10年以上的历史。台湾推行分级阅读始于绘本,后来为鼓励中年级学生独立阅读,发展出文字较绘本多、图画较绘本少的一类书,被称为“桥梁书”。2000年,台湾全面推行“儿童阅读实施计划”,并把该年确定为儿童阅读年,拨巨资推动分级阅读。
我国分级阅读从概念到行动,还算是个新事物。200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等人提出引进“桥梁书”的概念,倡导儿童分级阅读。2008年7月,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成立,研发了儿童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和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分社今年完成了儿童学前分级阅读项目,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研究的课题,而且在部分幼儿园开始实践。今年年初,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首套“分级阅读”产品——“鹂声分级阅读”系列。接力出版社于今年5月成立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并于日前主办了首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的倡议书”,出台了中国儿童读物分级阅读指导建议及首批分级阅读指导书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