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高科技人才可能遭遇全球买方市场

高科技人才可能遭遇全球买方市场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12

  华声报伦敦消息:英国《金融时报》近期刊登迈克尔·施拉格的一篇文章,认为全球范围内不存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短缺,更可能出现高技术人才过剩。经济参考报摘发了这篇题为《亚洲大国与人才集市》的文章。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国家培养的科学和工程学博士数量居世界前列,令西方国家如坐针毡。毕竟,先进技术和高等教育应是西方长盛不衰的灵丹妙药。

     通用电气公司总经理杰弗里·伊梅尔特今年早些时候曾表露过他的担忧:与我们以前的竞争对手不一样,中国和印度拥有众多人口和强大技术基础,他们喜欢当工程师。所以,竞争如今已经不同于以往——这让世界各国都忧心忡忡。

     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全球技术领头羊如通用电气、夏普之所以在中国和印度设立研发中心,不仅是为了开拓市场,还因为在那里能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优秀人才。令美国和欧洲大学既惊讶又不安的是,中印是“工科教育超级大国”,它们的大批“产出”日益与西方优秀人才形成竞争。

     美国国家科学院前不久估计,在美国聘用一名化学师或工程师的费用大致相当于在中国聘用5名化学师或在印度聘用11名工程师。

     但是,中印两国教育质量能与西方国家媲美吗?答案是:它们正以出乎预料的速度变得能与西方国家匹敌。高等教育逐渐变成了与电路板和手机一样的高技术商品。

     中国和印度每年毕业将近100万名工程专业大学生。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毕业大约17万名这类学生。即使有人傲慢地认为中印只有10%的顶尖学生与美欧的半数学生一样,拥有出众才华,但中印高素质工程专业毕业生也远多于西方国家。

     因此,欧美技术、工程以及决策机构强烈建议,增加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欧洲联盟官员正大力推动设立“欧洲理工学院”,美国众多国家级研究院呼吁加大对技术教育的投资。“更多”、“更好”本土学生被认为是在全球高技术领域取得成功的根本。

     然而,西方的学生要想在科学或工程领域取得成功,必须明白自己正与不断壮大的全球人才大军展开竞争,而对手接受的教育是:多做事,少拿钱。危言耸听者也许会把这种竞争称作“脑力血汗工厂”,务实者则会把这种较量视为在脑力劳动领域形成的买方市场。

     宽带网络让企业可以越发容易地外包技术和工程业务。如今,跨国企业会设法建立较为廉价的制造和呼叫中心。同样,创新企业也不遗余力地寻求“廉价能人”。这样的买方市场上,博士后也没法要求高工资。

     因此,全球范围内不存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短缺,更可能出现高技术人才过剩。

     事实上,具备创新差异性、而不是竞争能力,才是西方国家在人力资本方面面临的真正挑战。

     当然,拥有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未必意味着财富。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和苹果电脑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并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他们的成功表明,在技术领域发挥全球主导作用无需过高学历。让经济保持增长,技术教育是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廉价技术人才队伍壮大带来了更多创新机遇,但把教育能力转变为持续经济繁荣绝非易事。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