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服务 >> 移民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移民新闻) >> 热闹好看的他乡“鬼节”

热闹好看的他乡“鬼节”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9-21

 “鬼节”已经过去好一阵子了,作为初次来到枫叶之国的华人,茶余饭后谈及此事,依然兴致勃勃,津津乐道。的确,仔细想一想,除了对异国风情的好奇和对鬼怪神灵的神秘感之外,从文化层次来考虑,如鬼概念、鬼意识的内涵,鬼文化的差异等,值得回味,值得记取。

  对“鬼”的亲善感

  小时候,在中国,常听老人们讲一些鬼故事,令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因此,小孩子不敢单独睡觉,晚上不敢外出。总之,鬼是十分可怖的。这次参加鬼节活动,感到左邻右舍、商场路边,到处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鬼。晚上到“mall”里去观光,真是五光十色、熙熙攘攘,大鬼小鬼、男鬼女鬼,摩肩接踵,一派欢声笑语。我们自己的小孩也身穿鬼服。连我们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和各种鬼混在一起了。特别是见到一些慈祥的老人,也穿着鬼神盛装,站在门前非常热情地给孩子们发糖。而一群一群的小鬼们欢天喜地,比过一般的节更快乐。

  晚上,我随孩子们一起到住宅区去讨糖,在一家门前院落里,看见一具棺材里躺着一个一动不动的“死鬼”,当人们走近他时,他“扑通”一下突然坐起来,把大家吓了一跳。然后他取下鬼脸,满面笑容地和大家打招呼“hello!”,原来是一位可亲的老爷爷装扮的。在这里,人与鬼和睦相处,亲亲热热,欢乐代替了恐惧。细细想一想,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一种关于鬼的意识的教育,不是很有意义吗?

  “鬼”的美感

  鬼节的晚上,到处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给人一种环境的美感。过去在中国,只是在神庙里见到过青面獠牙的鬼,在舞台上看到过古典戏剧中狰狞可怕的鬼。现实生活中,从未见到过鬼的模样。这次鬼节,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花样别出的鬼。各种各样的鬼节服装都经过精心设计,别出心裁,据说每年都有创新。有的少女,身着白衣白裙,头戴白冠,背上还有两个小翅膀,俨然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天使。特别是有不少家的庭院里装饰得五光十色,各具特色。而且,不少人家还表演鬼节目,门窗里冒烟,鬼影晃动,不时传出惊叫和欢笑声。有的主人画着鬼脸或戴着鬼头,身着鬼装,招手表示欢迎我们也进去参加他们的节目。见到千奇百怪的鬼头、鬼脸、鬼帽、鬼装,我不禁联想到中国京剧中的脸谱,那些花脸英雄、白眼窝小丑,还有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他们丑吗?不,那是一种特有的美,一种民族的艺术,是对鬼的美化,对鬼的艺术化。使人感到鬼是一个有丰富内容,值得艺术家们在这里充分发挥创造天才的艺术领域;也是发掘民间艺术宝藏、发挥群众艺术才能、使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好形式。

  东方鬼节的特色

  中国也有鬼节,有清明节,还有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节”。东方鬼节虽然也有迷信因素和宗教色彩,但其主要特色在于敬祖尊亲,突出一个“孝”字。每年清明节要给去世的亲人“上坟”;即使身在他乡异地,不能亲自去坟上吊唁,也要想办法托人到亲人坟前祭奠、献花、祈祷,在坟头添土加固。每年盂兰节晚上,要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和各种象征性的冥间需用的物品;还要做上一席酒菜,请亡灵回家聚餐,表达对亲人们思念、感激之情。

  现在,虽然科学发达了,批判封建迷信思想,人们并不一定相信真有鬼怪灵魂,但是鬼节祭祖敬亲这一传统形式一直保留和继承着,即使是还有人烧纸进香,那也早已失去了原有的迷信色彩,仍不失为一种传统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正如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作为初次出国的华人,抚今追昔,一种乡情油然而升,多么希望在华人圈里,我们东方的鬼节也能像“春节”、“中秋节”那样在异国他乡放出异彩。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