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9-09
在近年日益高涨的留学热潮中,不少学生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出国,也对海外学习生活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就“不明不白”地被父母送了出去。“留学垃圾”、“海待”、“海囤”等留学“痹症”与这种目的不清、动机不纯的留学初衷不无关系。如此被动地留学选择也被不少留学生自嘲为“被留学”。
案例1:错选专业黯然辍学
Chris的爸爸是某口腔产品的代理商,家庭收入丰厚。当爸爸想送Chris赴澳洲留学时,通过向澳洲的亲戚了解,牙医在澳大利亚是最难读也是最好赚钱的,便极力推荐儿子赴澳留学读牙医。
Chris学习成绩很好,喜欢古典文学和艺术,假期最爱待在家或去图书馆“啃书”,性格有点孤僻,并不太想出国。但在父亲一再坚持下,他踏上出国之路,最终进入录取率只有千分之一的牙医专业。
在澳大利亚读商科等专业只需3年,而读牙医却需要6年, Chris好不容易读完前两年,但是到了第三年,课程越来越困难,加上Chris对课程的兴趣一直不大,所以他感到很吃力。
当他写信和电话告诉爸爸“实在无法读下去”时,他爸爸勃然大怒,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 Chris只能皱着眉头读下去。结果到了第六年,Chris再也无法通过考试,发誓“不要再读了”。看到孩子这么沮丧,爸爸再细细地看Chris的博文和信件,才发现孩子内心真的很“苦闷”,担心再逼他读下去后果会很不堪,于是同意Chris辍学回国。
就这样,Chris浪费了五年时间,父母也感到懊悔失望。
案例2:能力不足惨被开除
小霖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对绘画有兴趣。父母在多次出国考察时,已为女儿的留学探路。小霖高中毕业没有考上美术院校,望女成凤的父母决定送女儿去法国学绘画。在父母眼中,出国如果能进名牌大学,将来定能找份高薪的工作,从此高枕无忧。
从小娇生惯养的小霖其实并不想出国,但家庭的优越感和强烈的虚荣心,促使她违心地答应出国学习。小霖去法国后,虽有父亲朋友的关照,但她对环境极不适应,法语也一直难以过关,听老师讲课如听天书。在极度苦闷烦恼之中,她做出上课迟到、课堂睡觉、不按时交作业等一系列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在学校屡次警告仍不改变的情况下,学校最后作出了开除的决定,并且所交费用一律不予退还。
小霖既没有拿到文凭,还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分析:家长应负主要责任
留学专家表示,随着留学低龄化,“被留学”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作为家长其实负有很大的责任。孩子出国前应该跟孩子好好沟通,了解并尊重的留学意愿,在孩子不愿意出国的情况下千万不可勉强为之,可以尝试着慢慢培养孩子出国留学的兴趣。
留学顾问也认为:对于中国的留学生来说,很大部分都是背负着家庭的寄望出国的,甚至是“非名校不上”的重担出国的。但是国外的教育制度是以培育孩子的个性为特点,家长在选择留学的时候,应该还孩子选择权。
专家说,一些学生往往并不清楚自己出国读书的价值与意义,而是迫于家长的要求,或是由于在国内升学不顺,甚至是为逃避当前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不得不走上出国“深造”这条路。于是,“出国混个文凭”也就成为这类学生的真实写照了。
建议:避免“被留学”
先要“两才”“五问”
专家建议,考虑自己孩子是否适合留学,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财力”,即要有一定的家庭经济实力,足以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二是“才力”,即学生要有一定水准的语言、学术能力,特别是要具备独立生活、自觉学习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两点,去到国外才可以迅速跟上与国内有很大差别的教学方式,积极适应海外的生活。
某知名留学专家指出,要规避“被留学”的情况,对于想留学而对如何规划留学,以及留学目的并不是很清楚的学生,可用“五个‘W’”来理清思路,帮助考虑自己是否适合留学。
“5W 成功理论”的核心就是学生在留学前要清楚地回答如下问题:第一个是WHY,为什么要留学,留学有哪些优势和劣势;第二个是WHO,清楚地了解要留学的主角,即自己的情况,是否适合留学;第三个是WHEN,适合留学也不是什么时间段都适合,比如到底是高中毕业以后去还是大学毕业后去留学;第四个是 WHERE,选择去哪里留学。选择哪个国家、什么专业、什么学校;第五个是HOW,如何准备和办理留学。
只要留学生在留学之前能够清楚地回答“5W成功理论”中的五个问题,就可以说是比较理智的留学。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