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留学不是天堂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9-08
这两个星期以来,我一直穿梭在各种同学聚会、朋友派对、商场大厦与网络世界中,根本没时间计划我的留学生活。但是今天,我却一下子感到它要来了,那么突然!这是一种莫名的没有着落的感觉。它不像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即将离开北京的期盼与不安;更不像上大学时,每个假期结束又将回去上学的坦然。我的心里在打鼓:此去英伦,再回来,我的生活将会怎样的不同?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那种喜欢变化的孩子,可是越长大,我对未知的变化就越恐惧,对自己的能力就越怀疑。我觉得自己心头上的担子太重了,这倒不是父母施加的,完全是自找的。为了英国这1年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父母拿出了几乎全部的积蓄,他们希望我接受国外的教育,希望我能以此作为今后竞争的优势,然后找到好工作,作出成绩。
20多万人民币可真不是个小数目。尽管我知道,对于自己的孩子,每一对父母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宽容与大度,不论我今后做得怎样,我依然是他们的宝贝,依然可以向他们索要任何形式的支持。可是我已经22岁了,已经是个有独立思考与行为能力的成人了。我不能辜负了他们的期待。到了英国,我当然要加倍的努力,认真学习、勤工俭学、织关系网。
但我不知道即将到来的是怎样的一年,我的心智在这一年中将有怎样的变化。我现在连主动跟外国人说一句整话的勇气都没有,我没有自信。
好像到了世界公园
来伦敦还不到两天。真的没什么出国了的感觉。
我们看到的建筑都是极具英国风格的,可是由于还没什么机会和外国人打交道,我们说的都还是国语,所以我们的感觉就好像是到了世界公园一样。
上午去了唐人街,买了食用油、猪肉、大米、大葱、方便面、挂面、生菜和西红柿。我们都是挑最便宜的买,一袋60g的方便面卖0.25镑,而一袋120g的要卖0.6镑,比两袋60g的还贵10便士,当然是买两袋60g的那种了。就这么精打细算的,这些东西还是花了我们12镑多。刚到英伦,我对英镑几乎还没有什么概念,在超市买东西,看那些商品都只有几镑几镑的,感觉很便宜,可等到交了钱才发现如果按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150多块,却没买到什么东西,天价!比起在国内超市购物的畅快,真是太窘迫了。
不过平均每人4镑的东西,起码够我们吃两天的!比起在外面吃麦当劳(一个套餐就将近4镑)不知道要便宜多少。
我们在公共厨房里做了到英国以来的第一顿饭,感觉不错!我们用从家里带来的平底锅把西红柿、猪肉、大葱还有生菜炒在一起,还加了些胡椒和香菇在里面,然后和煮好的挂面拌一拌。三个人吃刚刚好。也算吃得很满足。
最糟糕的是今天洗澡的时候把BF(男朋友)送我的戒指弄丢了,怎么找都找不着,我都快急哭了。刚来英国就开始丢东西,而且是对我这么重要的东西!心情很不爽!
她给了我一个西方的吻
离开北京正好一个星期。上个周四的这个时候,我还在北京的家里,吃妈妈为我包的最后一顿饺子,是她最拿手的素馅饺子。那时候根本想不到一个星期后的今天会是什么样子,甚至由于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在给男朋友打电话的时候哭出了声音……
北京出发,新加坡转机,到达伦敦,一切比想像的顺利。而最开始的时候,我在电梯里见到同班同学或者住同一楼层的邻居时,都不敢主动和他们打招呼,甚至和他们说话时也要想好久才能说出一句话。可现在,我已经能够很从容地和他们说Hi,问他们来自哪里,在WEST MINSTER读什么专业了。
其实与人交流就像照镜子一样,只要你做出动作,就会得到反馈。每个人都有与人交流的渴望,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多少都有些孤独,有点想家。
傍晚在厨房里,我和一个从巴西来的女孩聊天,我给她沏了杯绿茶,告诉她,在中国,茶是最普遍的一种饮料,还送了她一个小礼物,是从国内带过去的京剧脸谱。她非常高兴,甚至拉住我,给了我一个十分“西方”的吻,就是那种以前常在电视里见到的,领导会晤外国友人时那种脸贴脸的吻。这反倒弄得我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上了4天课了。我的暑期班“英国新闻概览”(我自己起的名字,英文名是BRITISH JOURNALISM STUDIES)的老师是两个很有经验的媒体工作者,他们同时也是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一男一女。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进行新闻采访。两位老师轮流扮演被采访对象,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情境之下接受我们的采访。采访结束后,他们给我们总结了刚才采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告诉我们还有哪些重要的线索,我们没有问到。
我们的课堂作业是把课上采访的内容整理出来,写一篇采访稿。与国内大不相同的是,这个作业不是强制性的,做不做全看你个人。但我反而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写了!
只能用纸笔解决问题
短短300字的文章,花了我将近3个小时。而且这篇新闻稿中我的很多表述是很不地道的“中式英文”。
第一次觉得写文章是这么困难。以前在国内写英文作文,我通常是写得最快的,而且还会很自以为是地拿出来念给别人听。但这次的新闻稿却真的把我难住了。“要在第一句话,甚至是前六个字中就把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写清楚;要简洁明确不罗嗦,比如一句话中明显有转折意思的就不要写‘但是’、‘尽管如此’这样的连词;还有在一个名词前面最多只能有一个形容词……”如此纷繁琐碎的规定!课上,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如何才算是一篇好的新闻稿。我不知道国内的新闻写作课上是否也有同样的要求,但在这里学到的这些知识,让我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英国新闻业的发达!任何新闻文体都有其统一的制式,就连一篇短小的新闻稿也是如此!
下午在活动室里看电视,是BBC的新闻。我坐在沙发里,眼睛盯着电视屏幕,耳朵支楞着生怕落掉任何一个单词。连猜带蒙的,我还是只能听懂五六成!听着主持人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我却感受不到其中的精彩。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弱视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大概轮廓,却无法看清那么精彩的内容!于是我很沮丧,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和本地人一样地看、听和说话。
在国内无论我多么自以为是地认为英文水平不错,到了这里,我还是能明显地感到语言的障碍!那天我想和我们宿舍楼的清洁工说明,不用让她天天到我房间里来为我收拾床铺,我自己可以搞定。就这么点意思,还是表达了半天都没说清楚。最后我们只能用纸笔解决问题。
我碰了好几鼻子的灰
36摄氏度,伦敦13年来的历史最高温度!我孤立无援地在大街上行走,坐没有空调的BUS,进出于没有空调(居然没有空调?!)的银行。我看到银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脸都要贴到电扇上去了!
整个一下午,我去了宿舍附近的HSBC银行,去了中国城附近的HSBC和NATWEST(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也去询问了著名的BARKLEY银行,甚至还找到了在伦敦的中国银行!工作人员的态度都是友善的,语音语调都是柔软而仁慈的,他们的肢体语言也是那么的无可挑剔。可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在他拒绝我的时候,我比较能够接受甚至会很感激地对他说THANKS A LOT罢了!
今天本来是要去银行开账户的。有了银行账户,我就可以把从家里带来的汇票换成英镑存起来了,也可以申请办理信用卡了。如果以后找到了兼职的工作,还可以让公司把工资打在卡里面。根据学长们的经验和网上查到的账户申请说明,我向学校要了一份学习证明,用来说明我在伦敦的住址和居住时间,又准备好了一切必要的材料,甚至连那天到警察局注册时拿到的回执也带上了。但是,我还是碰了好几鼻子的灰,到最后一无所获。
伦敦不是天堂,我的鞋底还粘着块该死的口香糖,怎么踢也踢不掉。我的心情就像那黑乎乎的口香糖一样,一点也不清爽。回家的路上——我喜欢这么称呼我的宿舍,这让我感觉很不错——我看到很多英国男人,光着膀子走在大街上,也看到那些身材不错的美丽姑娘们穿着热辣短装高兴地交谈着。伦敦很久没有着实地被太阳晒一把了,看得出那些英国人可高兴了。
我的不快乐和今天的艳阳天很不相配,我花了1镑买了听可乐,躲进了路边的小店铺里。我想,我不能气馁!我不相信,这么大的城市,怎么会找不到一家银行接受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