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过去的教育基本上是走专才、菁英主义教育路线,有些多年从事教育的学者,认为英国的大学毕业生,其程度不亚于受美式教育的研究所一年级学生,其原因即为英国的菁英教育使然。英国有许多大学,历史悠久、学术成就斐然,旅英同学若日后想在国内学术界发展,建议申请英国的三大名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或伦敦大学就读。英国向来对教育品质的维持相当努力,设有专职机构责成研究所、大学、与技术学院的评鉴,每年各大学经费分配的依据便是根据评鉴的总体表现而定。负责高等教育评鉴的单位,1992年以前是「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isty Funding Council - UFC),1992年因通过「扩充与高等教育法案」(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Act)而改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 HEFC)担纲。最近十年中数次的大学评鉴分别是1989、1992和1996。评鉴结果一向公诸大众,所有领域的结果都以五分制表示,五分表示在此领域有些表现已达国际性的优越水准,其余的皆达全国性的优越水准;五分加星号表示更卓越、优秀;四分是次佳,而一分则是最差的。目前各学校在1996年的排名,可在教育资料服务网站上查阅。 全英国的大学除白金汉大学(University of Buckingham)为私立,余皆为公立大学,学费全国公定,大抵文科最少(2000-2001年研究所文科一年约为七千英镑),法商艺术较高,科学与医学最贵。英国教育采用学季(term)制,一年三学季为:秋季十月初开学、春季一月初、与夏季四月中,每学季大约十周(但牛津与剑桥大学只有八周),念学士班的同学一般是照系上所开的课程按部就班上课。在苏格兰,大学部须念四年,英国其他地区须念三年(但有建教实习课程者,仍需四年),一年级末有资格考,通过才可升二年级,三年级末有毕业考,通过则可获得学士学位。 许多同学可能在国内念了某领域的学士(例如英文系毕业),到英国改念其他领域的硕士(例如儿童发展),这种情形学校会要求先念一个研究文凭课程
(Postgraduate Diploma),为期一年,以充实此类领域的学术基础。年末若考试合格,授予研究文凭,并接受继续念硕士班。
硕士一般是上课式的一年硕士课程(Master by Course),每学期系上开课,由教授讲课,课上小组讨论的机会很多。系上也安排由学者专家领军的研讨会,研究生可亲炙学术殿堂里的大师,此外,个人还须自己研读、指导老师也会斟酌补充教学,学季内要交作业(course work)与专题报告(essay),年末要学科考试。每年十月开学,次年五六月学科考试,九月交硕士论文。一年三学季里,第一、二学季开课较多,第三学季较少。硕士课程非常紧凑,每周上课的主题又大又博,指定的参考书单,单是一周的主题就常在五至三十本之间,一门课一般是一周二或三小时,老师上课只点到为止,要想深入必须自己多下功夫。课上小组讨论非常盛行,旨在训练学生思考、批判、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比起国内一般念两年
或三年的硕士,英国这种一年的硕士课程负担非常重。 一年研读结束时的期末学科考试,对非英语系国家学生是一大挑战,在短短两小时内要回答3-5题申论题,起承、转合、说明、批评、举例均须条理分明,唯有靠平时多准备。期末学科考试的科目通常是自己事先选定。准备考试有几个大方向,像平常的预习复习、参考考古题、考前猜题、温习老师上课提过的重点、研读老师的讲义、重读自己上课的笔记、与同学成立读书会讨论重点、猜题及讨论答案等,对通过学科考试都有帮助。 By course的硕士课程须缴交大约两万字的论文,但不须论文口试,论文只要指导老师和一位校外老师通过即可。论文撰写首先要慎选题目,从自己熟悉的领域、背景选题,因为不熟悉、不明瞭的题目可能耗时太多,非一年硕士课程所能竟全功。定题目以前,要多读期刊文章和有关的书,它可以给你一些概念,哪些东西曾经有人研究过,若有兴趣,踏着前人的脚步继续走,由文末的书目,还可以找到更多类似的研究论文和参考书。写论文时,若觉得万事起头难,自己的论文又是实验性质的研究,可从方法篇(methodology)、实验结果篇(finding)、讨论 篇 (discussion) 先 写 , 再 回 头 写 文 献 探 讨 (literature review) , 最 后 写 结 论(conclusion)和导论(introduction),写作瓶颈可能会有突破。论文里参考到的书目要列齐,不可错漏;引用的统计数字宜用图表表示,才会使文章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字数不求多,符合规定即可,重要的是内容与架构;论文不可有基本文法错误、或错别字;论文应使用学术写作形式,像多用由动词转化的名词(development, standardization)、酌用被动式,少用第一、二人称的I、you、we为主词;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可参考图书馆academic writing之类的书。论文初稿完成后自己最少还须修改、润饰两三次;各大学有论时计酬专门帮外籍生看论文的本地生,请其看过,再交给指导教授比较理想。 英国还有一种以写研究论文取得的硕士(Master by Research,也叫M.Phil -
Master of Philosophy),需时两年,须写报告及缴交四万字论文,没有学科考试,上课也不硬性规定,比起上课式的硕士,此种学位其报告及论文所占的份量很重,类似小型的英国博士课程。这种课程第一年里所写的报告大抵是磨练文笔,让指导教授了解你的程度、弱点,指导你需要加强的地方;自己的论文纲要会在数篇报告的写作中慢慢形成。第二年的报告是根据第一年的成果渐渐扩张,深论要点并将各个部份前后整合而成。写论文参考的书目要多,研读文献时要时时问自己:此作者的理论有何优缺点?我的论文可否利用其理论加以延伸应用?他的弱点我可否避免或发展出适当对策?研读文献时务必要以批评者的角度去看(critical reading),读书笔记应马上记入电脑,供论文写作时引用。收集书目的方法很多,像图书馆里电脑线上查阅与论文有关的有名大师(author name)和主题语词(subject keyword)、同样的方法再在图书光碟上查一遍、审视所阅读文献的篇尾书目等等,查得的书目要加上摘要做成几个版本存档,供论文写作时各种不同阶段使用。所谓「几个版本」,是指像以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序、和以论文章节排序;前者供论文最后的书目用,后者供论文发展架构时用,后者的好处是,它
可以帮助自己明瞭是否论文的每一环结都已找到充足的参考资料,如果某环结的书目不足,很容易辨识并加以补充。参考书目须要书籍与期刊报告并重,因为内容上书籍涵盖广博精辟,而期刊报告则细致深入,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英国的博士班为纯研究(by research)取向,近来虽开始有「授课与论文」合并式课程,但还未普遍。 纯研究的博士课程主要是研究生在指导教授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教授指导的次数,各个学校不同,由一周一次到一学季(十周)一次均有。最后要缴交至少八万字的论文,一般须费时三、四年以上。研究生要上的课必须先与指导教授讨论,上课可能包括硕士班开的课(class)、所里的专题研讨会(seminar)、和博士班研究中心的讨论会,这些课旨在帮助研究生增广、增深知识领域,并培养其独立批判的能力,不算学分,上了课也没有分数或成绩单。虽说不强制上课,上课也不考试,但绝不能大意,完全不上课,对自己论文写作毕竟有相当影响,而且念七、八年才拿到学位的大有人在。研读文献多读回顾性质的文章(review),这些是领域里的大师写的,会把该领域的来龙去脉完整的描述,观念清楚,而且文后的参考资料也最周全,先看回顾性论文再看原创性论文(original paper),会有见林再见树,不致迷离不清的优点。读原创性论文可以了解最新发展,但要小心其中的假说、推论,可能还未获致完全证实,引用时要份外小心。
博士论文题目一般是自己在申请学校时便已确定,学校也是根据这个题目安排指导教授、给入学许可。虽说题目后来可以再改,但若修改太多超过指导教授的领域,有时他会推辞要求换人指导。如果后来真的换了老师(甚至换了学校),学生须要多花时间和新老师沟通(及熟悉新学校),不管是只花半年、一年,无形中损失的时间颇不划算。但是在指导期间学生自己觉得不妥的也有,像是发觉指导教授无法支援自己的论文,原因可能是他太忙、对自己的研究没兴趣、或自己题目改太多他不能胜任了等等,不一而足;这时要弄清楚问题是否可以解决,如果多方尝试后,问题仍旧胶着不动,只有忍痛另寻良师。无论如何,能事先多读指导教授的大小论文,知道他最强的学术领域,并衡量自己是否愿意以他的领域来做自己的研究范围,总是或多或少可以减低与他互动时可能有的杆格,自己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也不致全然白费,不会忙了大半天,最后却必须从头再来,结果是一个博士学位真的念了八年。 博士生研读一年后,若研究进度理想经指导教授认可后,要缴交定量的论文参加资格考,正式成为博士候选人。各校资格考不尽相同,宜早向系上秘书打听清楚。念博士一直要到缴交论文、通过论文口试,始能获得博士学位。英国高等教育对博士学位的授予非常严谨,同欧美各国一样(甚至比欧美各国更严苛),要求论文要有原创性,对该领域要能有新知识的贡献。
一般来说,指导教授觉得你可以提出博士论文口试时,他会建议你申请口试,口试日期为论文提交后六到八星期,口试时间为二小时,也有更短或更长的,口试完当天便知道结果。口试是一试定江山,宜充分准备,可从下列大方向着手:
1. 口试前要非常熟悉自己论文哪章哪节说些什么,在论文各处重要论点贴上有色标签,以便口试应答举证时容易翻阅;此外,要对校内外的口试老师(internal / external examiners)下些研究功夫,他们的专长、性向、近期的研究,近期发表论文(paper)的新意,与自己的论文有何相关,从他们所做过的研究来看自己的论文,想像他们可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要如何应答。另外,向指导教授申请模拟口试(mock viva),演练一下,对于减低口试时的紧张、厘清思路很有帮助。
2. 口试当天衣着要得体,保持自然,从容应付不要急燥,听到题目时多思索再做应答才能完整。多从自己的论文内举证,可以表现自己对论文的信心,也能让口试委员觉得你有两把刷子,又能增进高分过关的可能。若口试教授对你的批评正是你的弱点,也要大方接受,谢谢他并说将来若继续这方面的研究时,会注意他提到的问题。
3. 口试结果,幸运的话论文可以一字不改,直接加印送交学校并于两三周内领取博士学位证书,但是有这么幸运的博士生通常没几个。论文要修改有大改和小改,小改工程不大,一周便可清洁溜溜;大改则要先问清楚口试委员希望要改的是哪些地方,改妥后交给校内口试教授,所以口试后与校内口试教授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有助于他早日认可自己改好的论文,保证早日能领到学位证书。
不管念完哪一种学位,由于英国保护主义盛行,旅英同学不容易在当地找到工作,都须束装返国就业,是以读书期间应多在自己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conference)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报告,这些可取自教授特别中意的研究报告,加以润饰、补强资料,并请教授修改之后,投寄给学术会议或学术期刊(journal)。自己能先有一些学术出版品,对论文口试也有帮助。回国前不要忘了向驻英代表处服务组办理自己学位的学历验证。事先办好学历验证,可以加速回国后面谈时被录用的机会。
读书生活
不管念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有许多事情若能事先了解,规划应对策略, 求学生活较能应付裕如。谨就收集图书资料、电脑工具与资讯、社团、语文能力等略做说明。 念学位须要阅读大量文献,学校图书馆藏书像系图、院图、总图、研究中心图书馆等,都须常常踵访,图书馆的光碟图书目录,例如教育类的不列颠教育索引(British Education Index - BEI)、美国教育资料(ERIC),都是做研究的一大利器,ERIC同时也开有书目搜寻网站免费供小型检索,只是搜寻的速度与结果不若直接从图书馆的光碟搜寻、或从BIDS网站搜寻来得快捷、丰富。除了学校图书馆,建议同学也上网路查阅电子图书资料,英国有名的网路图书馆之一为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所管理的BIDS网路图书馆(Bath Information & Data Services - BIDS),搜罗有科学、工程、医药、社会人文科学、艺术、教育等学门(网站参看第十章)。一般大学都与BIDS签有合约,学生凭证向学校图书馆取得使用者帐号和密码,便可搜寻使用。从各种网路所查得的书目资料再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正文,若学校没有该项图书收藏,可以馆际合作方式借阅。有时学校合约使用的网路图书馆不只一处,可洽询图书馆员详情。 学校图书馆外,市内图书馆、书店也不要放过;大书店像水石(Waterstone)、黑井(Blackwell)、黑佛(Heffers)都是专门领域书籍的大本营。到旧书店看看,也可买到有用又便宜的书。工具书像字典,本地出版的英英字典更专精,只是贵一点。自己若用英汉或汉英字典就须从国内带来。念学位还要用电脑做阅读笔记、写论文。学校有电脑中心(PC, Macintosh)供学生使用,中心虽然开放时间有的到午夜,有的二十四小时,但僧多粥少,往往是你要用的时候也正是大多数人使用的尖峰时段。应变方式是自己备一台电脑;
或是调整作息,别人回家后,自己才去电脑室挑灯夜战,冬日长夜漫漫,在电脑室一边读、一边摘记进电脑,其实可读很多书。当然,文书软体要熟(在英国目前Word已把WordPerfect慢慢挤出使用者市场),英打要会。此处电脑磁片价钱极贵,最好从国内带来。 使用电脑,学校一般在学生注册以后会给每位学生帐号与密码,凭它们上校园网路、连结到网际网路(Internet)与全球通讯网路(World Wide Web - WWW)。学校也提供免费的文书和统计软体及如何使用的课程,一般来说,学校在网上挂有各种软体,像适用于文书(Word, WordPerfect)、书目(Endnote)、量的分析统计(SPSS, SAS, Excel)、质的分析统计(NUD.IST)、网路(NetScape Navigator, Internet Explorer, telnet, ftp, gopher)、电子邮件(Simeon, Eudora, Pine, etc.)等等。
藉着全球通讯网路,同学可以上网到与自己领域有关的国际学术讨论群(newsgroup),去和世界各角落的菁英切磋讨论,因为newsgroup一般只放最近两三周的讨论内容,所以一、两周就得上网去查阅一次,否则过了就看不到旧资料,比较起来参加另一种讨论群(discussion list)就没有这个缺点。discussion list也是一种国际学术讨论群,所有讨论均用电子邮件方式传送到自己邮箱。参加此种讨
论群,须要事先订阅(大都为免费),它的好处是只要打开邮箱就可阅读,重要的资料随时都可依自己想要的方式存取档案。因为是送到自己的邮箱,只要邮箱容量够,就不用担心看不到两周前的讨论。 到国外游学的学子最是思乡,利用电子邮件和亲人、朋友通信,书写英文无形中进步很多。但是与家人若须传中文邮件,各个学校条件就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是全然不支援,有的则早把中文挂在网上,同学要用一按即得。学校是否支援中文其实非自己所能掌握只能靠运气,但自己若有中文电脑,要读中文倒不困难,先把邮箱的中文信直接存到磁片,拿到中文电脑上便看得到。也有同学懂得如何在学校的终端机上加装中文。学生手提电脑出了问题有些学校也提供服务,中心还以优待价贩售各式软体、电脑、及周边设备等,向学校购买的优点是你有问题时,可以全去烦他。 乡愁可以多看些中文文章化解,有少数学校图书馆和市区图书馆有中文藏书可以借阅;若有中文环境,网路上也可读中文报纸、杂志。要留意自己领域上当代学术发展,向系上秘书征询学术学会并选择一两个参加,多参与学会的各项学术活动,自己才能与时并进,也有助于论文的发展。参加学校非学术性社团,可以调剂枯燥的读书生活,能和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人互动,有时还能变成至交,终身互相支持。各学校中国来的同学都组有旅英同学
会,春节、端午、中秋一起聚聚,既可以乡音交谈、交换读书心得,联谊之外又能吃到故乡口味,实是一大赏心乐事。寂寞时约个同学逛逛街、参观画廊博物馆、看看电影,让自己离开一下书本和电脑。周末两天假期安排到附近城市走走,或到两天一夜可及的远地名胜一访,旅游时拍些相片,让留学生活多一点颜色,也不枉这段英国之旅。总之,学位确实重要,但不必二十四小时都把自己绑在学术研究的大缸里。
关于语文能力的增进,各大学常在学季开始前开办免费或收费的英文班,学季开始后有不少学校此种英文班仍然继续,以加强英语文须要更进一步辅导的学生,有些学校提供免费英语文能力测验,来衡量外籍学生英文程度、以便找出他们在使用英语文上的弱点,帮助他们校正、学习英语,凡此种种,都可加以利用。另外,图书馆有影片、录音带,借回家一边观赏一边训练听力。社区中心的义工工作也是增进英语的方法,像到医院协助病人、陪伴独居老人。住到寄宿家庭去也有相同效果。但有一点要注意,英国各地口音南腔北调,初来乍到不见得听得懂当地口音,而且念完学位回国,自己的英语可能已被内化,尽说些自己以前住过地方的口音。英国人习以伦敦附近、或英格兰中南部等地区的口音为标准英式
英语(Received Pronunciation - RP),申请学校时不妨多加留意。
看报纸、电视、及听广播是学英语最方便快捷的方法。英国有几家报纸有网路版,但是提供读者阅读的条件不尽相同;如果学校图书馆没有订阅,从学校网路联结出去最方便不过。 看电视学英语,买台附有字幕功能(teletext)的中古电视机,到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网站印下电视节目(TV Listing)和广播节目(Radio Listing)时间表,便可在家参考收看、收听。一般说来,电视第一、二台(BBC One, BBC
Two)的节目都是上上之选,但要注意,收看电视必须缴交电视执照税(TVlicense),此税是交给BBC做为节目经费。无线电广播部份有第四台(BBC Radio 4)专做语文节目,是最佳的听力训练节目,种类繁多如专题报导、访谈、座谈讨论等,只要自己在家,收音机就不妨整天开着,整日浸在这种环境里,除了能熟悉播报员的标准英式英语(RP),各地的英语口音也能一网打尽,在收听中更能知道世局及英伦三岛的要闻。另外,BBC常征求「现场观众」参与节目,可去函索票参与现场,除了语文能力的增进,对节目主持人的英式幽默,更可一开眼界。
伴读配偶与子女教育
陪伴配偶来英国求学的先生、太太,往往在安顿以后,便觉得日子难于打发,心里想多了解些本地文化,又不知从何着手。针对留学生配偶的此种须要,英国各城市地方教育局都开有英文班,免费或收费非常低廉,详情请洽地方教育局(Local Education Authority - LEA)。民间也有英文班但费用比较高,请洽各地民间英文班协会(Association for Recogniz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stablish-
ments - ARELS / FELCO)。社区教堂、或社区里妈妈们热心组织的英文班,一样也可学到生活用的英文。总之,有心想融入英国社会的伴读先生和太太,参加各种英文班,与班上同学互动,可逐渐了解英国文化,同时也学会了英语。 市区图书馆是另一处资源中心,图书免费借阅,馆内举办的各种活动也可多多参加。不收门票的画廊、博物馆,大可去参观,这些地方不用花很多预算就能有深度的知性之旅,不用可惜。
关于子女教育,英国是一个重视社会福利的国家,凡十六岁以前的教育为义务教育,即使外国留学生之子女亦免缴学费。 学前教育(五岁以下):三岁以前的托儿大抵是母亲或褓姆照顾,在英国褓姆均有注册,但供不应求,褓姆名单可向各地市政中心、社会服务处(Social Services Department)或自己就读的大学索取。类型有到家中照顾小孩的、和把小孩送到褓姆家的两种。住家附近的教堂或社区中心有时会组有亲子俱乐部,每天母亲可以把幼儿带去消磨半日,增进小孩与人互动的能力。
三岁到五岁或四岁到五岁为学前教育,一般是由公立的幼儿园(nursery school)、小学中的幼儿班(nursery class)、以及预备班(reception class)开班,名额有限,宜及早去登记。父母亲就读的学校有时办有幼儿班,附近教堂也可能有,这些地方都是理想的学前教育场所。民间开设的幼儿班,品质、收费比起公立的较难掌握,尽量最后才考虑。当地图书馆有供儿童学习的图画书、录音带、录影带,是子女学英语的好教材,父母可借回家帮助子女学习。电视台也有适合小孩 的节目,父母可多加利用。
义务教育(5-16岁):5-16岁为英国义务教育的年龄。学童到公立学校上课学费全免,有医疗津贴,每日还有点心补助。政府对义务教育用心很深,订有全国国订课程标准,每年把中小学全国性的考试成绩做成学校排行榜向社会公布,让家有学童的父母明瞭自己小孩所就读的学校其评鉴如何。在英格兰与威尔斯,5岁为迎新年,不算年级;6-11岁的学龄儿童念小学一到六年级(primary school)(相当于我国小学一到六年级);12-16岁学童则念中学七到十一年级(secondary shcool)(相当于我国国一到高二)。苏格兰则5-12岁的学龄儿童念小学,13-16岁学童念中学。十二年义务教育中要接受两次国家的教育评鉴,分别为十一岁的小学国定课程第二基本阶段考试(National Curriculum Test - Key Stage 2)、和十六岁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 GCSE) 会考。第二基本阶段考试为鉴定能力考试,GCSE成绩则有时亦为申请进入大学所必需。
子女若在髫龄时期即跟随父母来英接受小学教育,语言会比父母更快适应,不出半年,小孩子的英语即朗朗上口。比起国内,英国的中小学教育着重明辨慎思、分析综合,没有填鸦,回家也少有家课,学校普遍是小班级,老师又遵循传统个别教学,英国堪称是小孩的天堂。可是一旦父母完成学位,子女也须回国衔接国内义务教育,届时子女的语文将有一段适应期,建议父母旅英期间适度教授子女国内学校汉语与数学教材(英国学童的数学成绩一般不及国内水准),以免小孩回国后衔接不上。
大学预科(16-18岁):两年A-level课程是大学预科,是扩充教育的一部分,A-level课程念完有A-level考试,成绩必须有五科以上为A-C以上等第,才有可能申请到好大学就读。
远离家乡留学英国,不是一个人独自奋斗,便是小家庭一家人联合应付各种事件,各种艰辛困难备尝的滋味可以想像,在这些磨难中,惟一的寄托便是希望能早日学成归国、贡献所学。如能早日达到这种想望,则在英国这些艰辛困难也就不算什么。希望以上资料能提供旅英学子一些帮助,稍减各位求学期间心理与精神上的负担,继续乐观奋斗,早日学有所成。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