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校内外都有“修炼道场”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9-01
仿效习武者走出自家师门,敲开不同流派的武馆之门,谦恭地说一声:请多赐教!征得同意,就在该处进行三个月左右的学习和研究,求教于师长,切磋于同辈,以提高自己的武艺。这就是日本九州工业大学脑信息工学专业对其博士生“跨专业领域研习型教育系统”的描述,日语简称为“出稽古(出门学习)教育系统”。该项目获得了日本文部科学省“建设具有魅力的研究生院教育支持项目”的重点支持。
培养开创新学问的专家
九州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国立工科院校。该大学的脑信息专业,是本世纪工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也是当今的热门学科。该校教授夏目季代久氏认为,“跨专业领域研习型教育系统”出现在脑信息工学专业,不是偶然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专业学科在吸收其他学科新成果推动本学科发展的同时,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产生新的研究方向进而形成新的学科。九州工业大学脑信息工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是把大脑科学和工学相融合,为机器人、汽车等设计更多生物所具有的品质,如智能、柔和性和协调能力等。作为一个全新的专业,该专业的教师包含了神经系统、数理模型、脑电路、机器人等各方面的专家,但没有一人是所谓脑信息工学的专家。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这门新的专业学科,靠一个人或一个研究室显然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打破专业和研究室壁垒,加强相互协作才能实现。而研究生的培养也是同样道理。
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社会对大学的博士教育并不十分满意。主要问题是,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博士,知识和研究过于专一,交流和沟通能力不足,较难适应于社会,不易为单位所用,以至不少公司、企业对博士敬而远之。出现了社会需要博士,博士却难找工作的现象。
作为一个新学科,九州工业大学脑信息工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未来在研究机构、企业承担领导责任的研究者和新事业的开发者。要达到这个目标定位,毕业生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如开阔的国际视野、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素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组织管理领导能力等。该教育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古川彻生教授认为,上述综合素养,是蜗居一个研究室、埋头一个研究题目难于培养出来的。“跨专业领域研习型教育系统”,就是培养符合未来需求、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名副其实的“博士”的教育系统。它培养的不仅是能在原有专业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还要有开创新学问、新学科能力的专家。
校内外都有“修炼道场”
从事脑内视觉技能组织研究的博士生高桥和志,到计算理论研究室研习,掌握了心理和生理实验的数据模型化技术,并做成了研究需要的模型。学习计算理论的博士二年级学生园田隆,选择到筑波大学学习管理,模拟公司总经理的角色,就团队运营和管理进行实战学习。博士二年级学生常盘达司选择到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进行研习。
据了解,这项改革得到了九州工业大学各方面的支持和协助。校方组织起了包括生命工学、机械工学、电子工学三大领域,涵盖神经生理学、行为心理学、混沌神经学、计算理论、集成回路、机器人技术、管理、模式识别、机械、电子等多个专业共22个研究室的所谓“修炼道场”。各研究室分别公布了最新技术内容的菜单以及可以接收外来研习学生的专业目录,营造出适应学生学习的平台和环境,供学生选择。同时也鼓励学生到外地或国外大学研修。学生根据研究、学习进度和需要,自行提出申请,研究室协助指导,安排外出的时间、地点和研习内容。外出研习一般安排在博士课程的第一、二年。
为确保研习效果,各院系专门为这些前来“修行”的学生编写短期研习教材,建立相互指导学生的教师指导制度。
回来的学生像换了个人
九州工大脑信息工学专业的“跨专业领域研习型教育系统”已实施两年,有26名学生通过这个方式学习。改革得到了文部科学省的好评,作为“培养开拓未来能力”的新博士教育制度进行推介。
学生普遍认为,穿越研究室之壁,在他人研究室学习,体验和自己研究室不同的文化气氛,是一种非常刺激且宝贵的体验。通过这种学习和训练,使自己具有了从其他角度审视本专业的机会,视野更加开阔,对推进自己的研究大有裨益。
教师则反映,归来的学生几乎都增加了活力,讨论会发言积极,也更注意对后辈的关照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有的学生甚至像是换了个人似的。通过研究室之间人员的交流和技术转移,学生间的切磋研讨,相互学习和激励,也带动和增强了教员的活力,进而为研究增强了活力。
博士生山本尚幸称,在和自己研究室不同的环境交流,使自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并发现了新的价值观。学生西田和古贺称,外出研习的三个月过得非常充实,感到像是总有人从背后推着自己。不少学生还谈道,外出研习拓展了人脉关系,为未来协作研究打下了基础。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