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过中秋:体验十足的“中国味”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9-01
传统节日该怎么过?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等人认为,新增3个传统节日放假,关键是文化的传承。作为第一个中秋小长假,今年的中秋节似乎增添了很多民族传统文化的身影与味道,这在9月12日晚浙师大举行的留学生迎中秋晚会上,显得更加丰满。猜灯谜、抖空竹、放孔明灯、吟诗作画写字、古筝及茶道表演……这个中秋很精彩!
锣鼓声声闹中秋
一群手舞红灯笼的红衣女孩蹦蹦跳跳地出场,踩着欢快的音乐节拍,她们用舞姿和笑容宣告:中秋到了!“中国红”一开场就给人一种喜庆气息,现场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有些留学生禁不住跟着台上演员手舞足蹈起来。
灯谜,作为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也被搬上了舞台。它使人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获得美妙的享受。留学生们对灯谜游戏也很着迷,踊跃地举手猜谜,能猜中的不在少数。
古人把中秋之夜作为游玩之夜,其游玩兴致如此之高不仅仅为了赏月,还为了强身健体。空竹是我国传统的游戏之一,在这中秋之夜,自然也少不了它。来自奥地利的留学生Thomas对空竹很感兴趣,当场就和空竹协会的同学学了起来。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为此,晚会的主办方还为现场的留学生准备了好吃的月饼,并为来自灾区的新生分发月饼礼包,以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怀乡之情。
诗书画乐演中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随着演员手指在琵琶弦间的上下撩拨,一曲《春江花月夜》在耳边响起,古典的琵琶演奏,婉转的旋律,更增添了传统节日的韵味,正是花映人心绪,人借弦抒情。
宋代大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堪称咏月诗词之绝唱。每逢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便传遍大江南北,一声祝愿,九州传唱千年。
晚会也秀了一把“现代版”的苏东坡。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先后穿上古装,手摇折扇走上舞台,高唱“明月几时有”。来自美国的留学生Braine在台上踱着四方步,用不十分标准的普通话念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倒也有模有样,颇有中国古代文人的架势。
中秋是怎么来的?关于中秋又有哪些传说呢?浙师大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狄伟锋老师详尽地向大家做了解释,为了便于留学生理解,还请该院肖玉华博士作现场翻译。在讲座开始的同时,一幅水墨人物写意画卷也已铺开,娓娓的叙述配合着书画者笔尖的抡转,不一会儿,一幅举杯邀月图已经跃然纸上。画纸之上,还配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
古筝、茶道品中秋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在月下小酌极有情调,而在月下品茗却更有一番风味……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茶道素来闻名世界,因此要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茶道不可或缺。
两张木几,两套白瓷茶杯,竹制的茶筒、茶匙、茶夹……古色古香的茶具立即烘托出茶的文化。赵思思、赵念念,浙师大国际学院唯一的双胞胎姐妹,身着旗袍,为留学生们献上了茶道表演。她们以极其舒缓轻柔的动作驾驭着手中的茶具,茶和水好像听话般在茶具间游走自如。与此同时,一架古筝在旁铮铮有声,这是《高山流水》的调子,琴音与茶艺相交错,茶香与音律相交融,使人未及饮茶,便已心旷神怡。等到琴弦戛然而止之时,两杯清茶已然泡成。
孔明灯点中秋 望远镜看中秋
古人过中秋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习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习俗。到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当晚,大学生们选择放飞孔明灯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和祝愿。草坪上,人群聚集,无数盏孔明灯相继被点亮,来自墨西哥的留学生马修和杰克也凑上去点燃了一个。
“以前不是隔着38万公里,就是在书上电视上看月亮,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看过月亮。原来她是这么美丽!”来自瑞士的留学生金楚慧激动地说道。“是啊,太清楚了,连表面的坑都看得一清二楚。”旁边的Lily马上表示同感。
这是浙师大天文协会组织的“看看月亮是怎么样的”活动。协会搬出天文望远镜,让大家看看我们熟悉的月亮的真实面貌,还安排人员配合图片讲解关于月球的天文知识。
据了解,这台向留学生中秋送祝福晚会由浙师大国际学院与校社团联共同举办,是该校今秋开学以来第一场规模较大的晚会。刚入学的留学生们通过这次活动与自己的老师同学加深了了解,来自索马里的留学生金和丹说:“中秋节,我很想家,但是这里也给了我家的感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