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常有孤独感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9-01
3月21日,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的济南女孩薛千里跳楼自杀。这一消息让不少家长、学生扼腕叹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选择赴港澳高校读书,面对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内地学生能否适应?他们会遇到哪些困惑?本报与几位正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取得联系,听他们讲述在香港高校的求学生活。
首要障碍是语言
内海是香港理工大学大二学生,攻读会计与金融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前年高考他还收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的通知书,权衡之后他选择了香港理工。内海是他的网名,回想初到香港的情形,他说,最大的障碍是语言。
香港高校采用全英文教学,而香港人多说粤语。课本、老师授课、与老师发邮件……一切都是英语,极其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过学校会给新生开设基础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课程,也有好多教学设施帮助新生提高英语水平。
内海所在专业的学习并不紧张,一周6门课,每门3小时,一周不过18个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挺多,没什么作业,但要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少,“预习英文教材要花很大的力气”。
下课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出门购物,所处的就是粤语语境了。2007年夏天,济南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女生王海天,考入香港岭南大学。对她来说,粤语比英语更难适应。她的妈妈王宏昨天告诉记者,刚到香港时,王海天无法和老师同学交流,现在她已能听懂粤语,但仍说不流畅。
孤独是入港“初体验”
孤独感往往成为内地生在香港的“初体验”。由于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一开始,王海天甚至曾抱怨妈妈:“为什么要把我送到这里来?”
王奕皓是江苏溧阳人,07年考入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专业。他坦承,刚到香港时,确实有强烈的孤独感。“一切都是新的,不习惯,需要你尽快去适应,心绪上就比较焦躁低落。那里没有江苏老乡,没有人可以倾诉、交流,而且同学都很优秀,会有一种压抑感。”好在,他很快就和不少同学成了朋友,走出了孤独。
武汉男生梅寒,在南京大学读完大一后,作为交换生到香港浸会大学化学专业,现在已是大四。在香港近3年的求学经历,让他对孤独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香港人很热情,会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内地学生。但是“内地生在和他们交流时,会感觉到他们说话都很浅,很难建立深厚的友谊”。
女生的感觉更为强烈,因为她们往往更需要谈心,说一些“私房话”。梅寒说,刚到香港时,身边的内地女生每天都会往家里打2个小时的电话,因为在那里没有人跟她们说心里话。
香港学生的朋友圈并不大,多是三两结伴去逛街。这与内地大学的学生很不同,他们往往十几个人一起去爬山、打球。梅寒觉得,这也是内地生在香港感到孤独的一个原因。
学会在凌晨入睡
在内地高校,到了晚上11点左右,往往都会强制性关灯休息。而此时,香港的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每天午夜,校园里依然异常热闹,一点都感觉不到夜的气息。作息习惯的碰撞,每一个赴港内地生都有体验。
现在的梅寒经常会凌晨一两点睡觉,次日没课时还会偶尔玩个通宵,他最初可不是这样。刚来香港时,他仍然保持在内地早睡早起的习惯,但是这里的同学,往往到了夜里十一二点了,还相约出去吃夜宵,玩到凌晨两三点更是家常便饭,第二天没课时会一口气睡到下午。他笑言,现在自己已被同化了。
王奕皓把作息习惯排在了入港读书需适应问题的首位。他身边的很多内地生现在也都是凌晨一两点才睡,“不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是玩”。内地生很要强,学习方面的压力往往比香港学生大,但这只是相对的,与自我要求有关。那里的老师也不会过多地干涉学生的生活。
为省钱想自己做饭
王奕皓每个月的开销大约要1800-1900港币,主要用于吃饭。他给记者算了一下,一顿饭没有20港币肯定吃不饱(20港币能在小吃店里吃一碗面或者买一份三个菜的快餐),早餐稍便宜点。算下来,一天光吃就要花掉50到60港币。
港校的宿舍里有厨房,有一些内地同学自己做饭,听说那样可以省钱。王奕皓准备到学期末也试着自己做,以缓解一下经济压力。
据了解,在香港,多数内地生一个月的花费在2000港币左右,多的则要3500港币。港澳地区较高的花费,往往给内地生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
学会融入香港
由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喜欢上香港,梅寒把这归因于这个城市有着丰富多元的文化,能让你见识到新奇的人和事。但也正是因为太繁华太丰富多彩,也会有一些人不能适应,所以来到这里,“既要经得住诱惑,还要学会慢慢融入这个社会,产生归属感”。
与内地相比,港澳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比如,香港人在乘扶手电梯时要靠右站,走人行天桥的时候要靠左行,这些都已成为港人文化的一部分。对此,内海提醒有意去香港读书的学弟学妹,要重新学习,不妨先低调一点,看港人是怎么做的,再慢慢转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
王宏曾去香港看望过女儿王海天,她说,是女儿随和的性格,让她得以较快地适应港校生活,“孤傲的孩子、只知道学习的孩子,在港校生活会很困难”。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