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留学者海归族成海啃族

留学者海归族成海啃族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9-01


  曾留学美国的李彦宏创办百度,许多海外留学归来人才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创业传奇”。也正因如此,曾经人们对海外留学归来人员,都带着或多或少的羡慕或崇敬。

  据统计,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总数达46万,每年仍旧有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涌向海外求学。然而,记者却发现,家庭花费上百万元供其海外求学;而留学归来却眼高手低,依然由父母供养,申城竟出现了一批“海归啃老族”。

  面试20几次看不上一个工作

  “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可能晓涛(化名)有更大的理想吧。”李先生提起自己发小一起长大的表弟不禁叹了口气。李先生的表弟是同济大学德语系2001年毕业的学生,2002年赴德留学,就读于汉堡大学,攻读信息管理工程专业。今年李先生一家总算是欢天喜地盼回来了留洋归来的高材生。但烦恼很快随之而来。   

  六月份归来的晓涛,面试了20几家单位,却至今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2001年,晓涛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业。他凭借良好的成绩与社会活动能力,2000年底的“找工作试水”中就很顺利地拿到了几家外资公司的offer,当时对方开出的月薪已超过六千元,这在当时,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可以是一份很好的收入。不过,晓涛却有更大的理想,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邵亦波等一大批杰出的海外留学归来的青年的成功创业或高端择业的文章,让晓涛认为对信息技术极感兴趣的自己不能满足于一个月只拿着六千块钱过日子。

  很快,通过努力,晓涛申请到了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工程专业,这是一所德国知名学府。在2002年的初春便踏上了赴德之路。李先生告诉记者,晓涛告诉他,刚开始读书时,他成绩很好,不过慢慢地他便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寻找机会”上。许多前往德国做生意的人因为语言不通的问题,经常会找来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做翻译,在本科时代就攻读德语专业的晓涛无疑是一名“称职”的翻译。这不仅能为晓涛赚取不少生活费,更使他认为,自己的机会正在来临。他希望多接触一些商人好为自己今后的创业积累些经验和人脉。

  有得必有失。正当晓涛为此感到高兴时,他的成绩却亮起了红灯。由于做翻译,经常需要跟着雇主一起东奔西走,使得晓涛经常缺课,这也使得他直到今年才完成学业归国。

  与晓涛一同赴德留学的一个同学,目前是一家知名跨国公司的地区经理,这使得他认为自己也应该找到一个这样职位的工作。“一个月才4000,4000块钱我还出国念书干什么。”晓涛在瑞士一家四星级酒店开出了这样的薪水后,心中忿忿不平。李先生告诉记者,迄今晓涛已经面试了20几家单位,开出来的薪水大都差不多在这一水平。“你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先干着,慢慢再找机会吧。”家人常常这样劝导他,这让晓涛很反感,“起点很重要,我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我需要更好的机会。”

  李先生告诉记者,晓涛一直在等待机会,可是等到现在什么也没等到,只能吃父母的,用父母的,虽然偶尔做做翻译也能赚到一点钱,但是很快就被大手大脚的他花光了,于是晓涛经常“厚着脸皮”向李先生伸手要钱。“一开始,他是等待机会,可是我看他现在越来越对自己没有信心了,成天在家里,工作也不出去找了,哎,他1977年生的,年龄也不小了,真不知该怎么办。”李先生说。

  “其实,我的英文真的不大好”

  眼高手低,或许是晓涛归国之后“在家啃老”的原因。然而,记者却在采访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出国念书的“小海归”则存在一个更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根本没有学到真本事,甚至有的连英文也不过关。

  迎杰(化名)出生于1980年,18岁的他于1998年离开上海前往澳洲的一所知名大学卧龙岗大学读本科,这在当时,他成了班里很多同学羡慕的对象。尽管,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迎杰在澳期间还是非常的节省。他本科读的是会计专业,是一个在当地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专业,可是在毕业之后,他很快便放弃了工作的机会。“Accounting(会计的英文)的工作太辛苦了,没人要做这种事情,我妈妈说家里就我一个儿子,不能做这么辛苦的事情,而且我当时还太小,让我再读点书。”2002年,迎杰22岁,事实上,他已经不再年幼了,和他同龄的学许多大学毕业的学子都已经开始了职场生涯。

  于是,2002年迎杰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原本想移民的他,就开始在当地攻读计算机专业,因为“这是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不过,这个专业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读。“其实,我本来智力水平就很一般,在我们高中班级里也算是中等,还有点偏下的学生,考大学也考不了很好的,这个专业对我来说太难了。”迎杰的硕士学位一直没有完成,而事实上,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网络游戏上。于是,他去年秋天回到了上海。

  尽管,硕士专业没有完成,但至少还有个本科学位,而在澳8年,英文也总该说的不错。但是迎杰却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至今也没有出门找过一份正经工作,打网络游戏的时间却越来越多,几乎没白天黑夜。对此,他的父母很是着急。他的妈妈很无奈地对记者说,“他就算什么都不会,好歹我们花了上百万送你去了那么多年,英文也该可以了,总能出去找个工作吧,我们也不指望他养家,可就这么在家里混,我们在亲戚朋友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我也没办法跟他们说,其实,我的英文真的不好,我现在再考雅思可能成绩也最多就四个六吧,口语一直很差。”迎杰说。他告诉记者,离开国内的时候,由于年龄还比较小,根本不知道怎么和当地人交流,因此所谓的社交也仅局限在中国留学生的小圈子,中文比英文讲的多。

  英国归来“啃老”两年再赴澳

  两年前,在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攻读了一年会计学位的王欣悦(化名)留学归来。欣悦出生于一个中产之家,为了她留学父母拿出了相当一部分积蓄。“一年,就花了30万,我们也就这么一个女儿,花在她身上也是应该的。”欣悦的爸爸对记者说。

  王欣悦是穿着打扮入时的1983年生的女孩,就连读英文培训班也拎着LV的speedy30,而每次看到她,各大名牌的时尚新款都是她的“口头禅”。回到上海的两年来,她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逛街、喝茶。最初的回国时,同学们还经常和她聚会,现在许多同学都和她疏远了。“我现在要是在毕马威上班了,他们估计都很热情,我不就是没工作么,都这么势利。”王欣悦对此不以为然。

  在接触的海外留学归来的学生当中,记者最难理解的就是王欣悦。她最津津乐道的永远是名牌。其实,她并不笨。她告诉记者,在刚回国去找工作时,她就收到了两份不错的offer,是两家知名外资银行,月薪也有6000多,可是欣悦却并没有接受。她对自己开网络商店很感兴趣。“一个月不就6000块钱么,自己随便做点什么事情不能赚到,上班还要看人家脸色,而且我读书早,还年轻,应该趁年轻多玩玩。”

  于是,去年夏天,王欣悦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出了一家网络商店,卖一些衣服,可是生意并没有那么好做,由于没有进货渠道她只得去七浦路“淘”,也卖不出高价,这样来回了四五次,她便没兴趣了,索性关门大吉。

  “我还年轻,趁年轻多些人生经历更重要。”这是王欣悦最常挂在嘴边的话。9月份开始,她对“游学”澳洲产生兴趣。王欣悦对记者说,“我想过了,我要去读个艺术类院校,我觉得自己蛮懂时尚的,以后可以做个设计师。”虽然,不是富豪之家,但听到了女儿这么说,她的父母倒是很乐意再花了三五十万送她到澳洲去。“去英国三十万也花了,在这里成天的买东西,也没少花钱,反正她现在还小,让她再读点书,讲不定在国外再磨练、磨练,能收收心。”王欣悦妈妈对记者说。

  专家说法

  “家长包办”到头来“海归啃老”

  毕业却不就业,虽身无长物却又出手阔绰,沪上日渐壮大的“啃老族”日益壮大。而记者调查发现,素来被人高看一眼的“海归”也加入了“啃老”队伍。

  “勤奋、勤劳、优秀,这是80年代留学生的‘群像’,这也是人们后来产生所谓‘留学崇拜’的重要原因;但是与80年代出国的留学生不同,90年代后期尤其是新世纪以后,在出国的小留学生身上很少能够看到这些品质的痕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包办’。”社会学家、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对记者说。

  顾晓鸣表示,“海归啃老”也有不同层次的“啃”,对于象晓涛那样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和心理定位的“海归”,他需要的是一些理解和机会;而那些未学到真材实学归来的“南郭先生”,则要缺什么补什么,回来以后在实践中学习;至于“小海归”,家长的手一定要放开一些,“家长包办”到头来只能是“海归啃老”。

  新闻背景

  中国已成世界最大留学生派出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显示,中国已经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目前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总数达46万人,分布在全球至少103个国家和地区。以中国46万名留学生的消费推算,仅仅学费就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而这还不包括他们在国外的隐性消费。

  有关教育学家指出,有些家长在送孩子外出留学时,曾抱著让孩子勤工俭学的幻想,实际上小留学生靠打工赚钱的可能性极低,首先,因为国外对打工有非常严格的年龄限制;其次在欧洲、澳洲打工的机会极少;再次,许多小留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在陌生环境中开展社交这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因而很难融入当地主流文化。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