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西欧中国移民靠本事吃饭

西欧中国移民靠本事吃饭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31

  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小丁在荷兰某跨国银行工作。据小丁介绍,他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只要想留下工作,都能留下。

  面对人才紧缺的状况,西欧各国政府近年来开始出台相应措施,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技术移民政策了。英国的打分制、法国的新移民法、德国的新保险法及荷兰的技术移民签证,都以各种优惠来吸引欧盟以外的高级人才。

  吸引技术移民最集中的行业就是高新技术产业,此外,风险投资、咨询、法律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技术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东欧。《世界新闻报》记者走访了几位华裔技术移民,了解到在西欧新旧移民政策下,他们各自不同的移民之路。

  荷兰:技术移民重理轻文

  成为荷兰技术移民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此人必须在荷兰有合法居留地位,这一政策给在荷留学的中国学生们带来了便捷。因此,在荷兰的中国技术移民几乎都是近期在这里毕业的留学生,其中又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主。他们在荷兰工作,要交纳当地的税收,同时又能享受当地的福利,比如养老金、失业保险、孩子的义务教育等,与当地雇员并没有区别。他们的收入以当地水准来衡量,可以算得上是中产阶级。如果他们想把家人接到荷兰来居住,担保也不成问题。

  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小丁在荷兰某跨国银行工作,他和其他数十名外国留学生都以技术移民的身份加入了银行的培训经理项目。他的目标是进入计算机部门的管理层。

  据小丁介绍,他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只要想留下工作的都能留下。但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在公司做编程等纯技术工作,一方面因为荷兰人不想干这个,另一方面也因为编程不涉及语言和文化隔阂。他却认为编程对个人发展来说没有多大空间,想在跨国公司里生存就要有做管理者的雄心。

  计算机专业的徐立则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经硕士导师推荐直接读了博士,学校里的工作人员帮他把工作签证包办了,他自己一点没操心。荷兰博士生的工资是统一的,第一年的薪水约为2.2万欧元,以后的三年里每年递增5%左右。他自豪地说,自己所在的项目是世界上最领先的通讯技术项目,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在中国。毕业后,他想先在欧洲的企业积累几年工作经验,然后回中国发展。

  小王是作为技术移民留在荷兰工作的为数不多的文科生。她说,技术移民政策重理轻文。自己当初找了近一年才落实了一份工作。小王学的是政治学,目前在某工商管理学院做中国市场经理。这份工作需要工商管理硕士文凭,她自己虽然专业不符合,也没有一点工作经验,但是上司很赏识她,点了名要她,还给了她不错的薪水。不过,像她这样的实属幸运,她认识的中国文科生里,除了读法律和经济的之外,能留下工作的很少。

  法国:借助“中国优势”

  李先生1987年来到法国,当时是公派来法国短期进修的。对法国初步接触之后,他觉得法国在建筑技术领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他取得了法方奖学金,在一所著名的工程师学校攻读建筑技术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获得博士文凭。法国的工程师学校大多与科研机构挂钩,李先生在做博士论文时就在一所国家级的科研中心实习。这一时期的表现为后来被中心留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谈到当时找工作的经历,李先生觉得自己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找一份对得起自己学历的工作对于法国人来说都不容易,更何况是外国人。虽然是外籍雇员,但是李先生的待遇和福利与法籍雇员是绝对一致的。在工作中,上级和同事也从不在意他是持外籍护照的,更不会对他“另眼相看”。而且上级还积极发挥他的“中国优势”,把一些与中国的合作项目交给他,并且让他积极拓展与中国的合作。

  不过,刚上班的那几年,他仍然需要重复学生时代的“功课”——每年更换居留证。提出更换申请那天,他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得去警察局门口排队,因为每天接待人数有限。有时碰到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就得再跑一趟,甚至“三进宫”。后来,他申请并得到了10年期的长期居留证,再后来,他和夫人及孩子又比较顺利地加入了法国国籍。

  在李先生看来,享有法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总统大选时投票,参加街区规划的讨论,这样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

  德国:高端移民更受欢迎

  王先生的移民故事可以代表20年前的老移民。1988年他赴德国奥尔登堡大学攻读光学物理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德国物理技术研究所做研究员。当时只想先挣点钱再回国,但优越的研究条件让他不知不觉地在那儿干了4年。期间他与夫人和儿子在德国团聚,而小女儿是在德国出生的,他于是选择留在了德国。

  因为研究所的工作解决不了长期签证问题,他在一家著名的光学仪器公司里找到了工作,10年后,他已经是研究室主任了,手下还带着硕士研究生。他说最近读到一篇报道,近10年来中国籍教授在德国大学里的人数增长了近6倍,已有30多位。对于学术高端的技术移民,德国一直比较欢迎。

  2003年拿到硕士文凭的马琳则经历了艰难的求职历程。德国规定留学生毕业后只有一年的找工作居留许可,而她学的专业是产品设计,远不是奇缺型人才,当年又赶上德国400多万人的失业状况与经济低潮。等她好不容易找到了愿意雇用她的公司,移民局复杂冗长的手续却让雇主先没了耐心。在马琳快要绝望的时候,一直追求她的德国同学弗兰克向她求婚,她很快嫁给了这个温柔的德国男人。婚后马琳生了个儿子,现在她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新闻链接:西欧限制外来移民

  在法国,外国留学生没有工作权利,一旦学业结束,如果找不到正式工作就只能回国。另外,法国的法律在就业上保护本国公民。如果雇主需要雇用外国人,就必须提前公示,一段时间内没出现合适的本国应征者,雇主才有权雇用早已“相中”的外国人。之后雇主和外籍雇员还要履行一堆相当繁琐的手续。

  萨科齐在就任总统前就一直主张提高移民“门槛”,但他也强调法国需要吸纳外国技术人才。随着法国新政府的工作逐步铺开,其移民政策将日益明朗,人们拭目以待。

  总体来说,保守的欧洲人并不想看到在他们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各色人种。2000年德国推出了针对引进非欧盟国家IT人才的“IT绿卡”。然而年初开始发放的2万张绿卡,到年底才勉强发出去4000张,申请者大多是在这里毕业的外国学生。这张只有5年居留有效期的绿卡门槛很高,其中一条需要申请者的年薪最低10万马克(约合5万欧元),这在德国算是高薪了,很多雇主付不起这个价钱。这场“绿卡工程”最后不得不黯然收尾,移民德国的难度可想而知。

  荷兰在2004年10月推出新技术移民政策之前,跟法国的情形差不多。非欧盟国家的外国人要在荷兰工作,必须持有工作许可证。申请工作许可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雇主必须公开在欧盟各国登报招聘,六个月后如还没选择到合适人选,才能考虑外国人。结果大部分雇主都不愿自寻麻烦,只有少数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才聘请律师专为外国人办理工作许可证。

  在新的技术移民政策下,高学历并有一技之长的外国人可以相对容易地留在荷兰工作。雇主只要证明该雇员的薪水满足一定水平就行:30岁以下的必须达到年薪3.4万欧元,30岁以上的4.6万元,博士生、博士后和高校教师没有底薪限制。自从政策一出台,荷兰雇主们就跃跃欲试。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