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尔,具有多年国外生活经历和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经验,并对教育,出国,外语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颇有研究和独到见解。作者本人曾有与数百名中国留学生的交流采访经历,并在国内多次举办留学指导说明会,受到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
编者注:
1, 文章比较长,但值得每一个有意出国留学的朋友仔细看完。
2, 实际上,本文对于不出国留学者,同样重要。
在多年接触海外中国学生的过程中,经常感到很多话不吐不快,尤其是每每看到后来者又一如继往地踏上了前辈曾走过的陷阱和误区,就更感到应该在青年朋友们出国前提出一些建议。先需要对题目做一点解释:
一,所谓“陷阱”,这里并非什么非法中介骗取钱财之类,而是很多青年朋友在出国前就已经有的错误认识,或者说追求方向错误,这种陷阱会导致出国后的路难免会有偏差。这里陷阱的真正含义是:正是由于有大量的出国学子过着同样的生活,以至于后来者并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里面的错误。
二,所谓“躲不开”,就是说这些问题是每个出国者都会遇到的。实际上笔者本人,倒是非常希望大家都能真正躲开的。
三,在我多年的经历中,有更多的话可以展开,可惜限于文字篇幅,只能简单叙述,还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启发。由于我最近的工作都与德国有关,因此有些举例往往取近水楼台之利,但可以推定的是,在其它国家都有大同小异的情形。
陷阱一:出国就可以学好外语
在所有中国学生较多的国家中,都有大量的中国学生无法掌握流利的外语。不要说德语法语等小语种,仅英语而言,有多少学生是因为出国才真正掌握的呢?
现象一:有中国学生在加拿大学会了广东话!虽然象是笑话,但足以说明当地中国人的密集程度;现象二: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学生与国内朋友一起看英文影碟,大叫中文字幕太快了,来不及看!现象三:很多中国学生在国外的读书经历都是自己上中文网查询资料,或者请教中国师哥师姐,根本不是通过国外教材或教授获取的学分,这一点在理科专业上尤其突出。因此见到有些已经拿到国外文凭的同学,却在外语交流上只表现出中下等的水平,也就见怪不怪了。
破解: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不和外国人交流,成为朋友,难以真正掌握外语。为什么海归会成为海待?终其原因,不外乎是外语水平和与外国人交流能力的欠缺。笔者甚至大胆断言:如果出国一年左右,还没有形成自己一个固定的外国朋友圈,(可以经常一起聚会或周末外出的), 这样的人基本上已落入陷阱,前景堪忧。
陷阱二:出国深造,出国接受先进教育
凭什么大家会认为国外大学就一定比中国的好?国外教育就一定比中国先进?大家都应该知道,无论是文科理科,都有一门共同的基础学科叫数学。国外人的基本数学能力根本无法与国内同等教育水平相提并论。生活中的例子就是:极快心算出25 X 30 或者 14 + 15 + 16的中国学生到处都是,而外国人大都望而却步;如果心算出 11 X 12 或者 125 X 16 在外国人眼里简直就是神乎其技了。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买18元的物品而付50元时,国外售货员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是算不出该找32元的。他们只会拿出零钱向上凑:19,20,30,40,50,一面这样凑足50元,一面数数。虽然中国学生对此大都莞尔一笑,却不知道有没有人仔细想过:国外人的数学思维如此笨拙,为什么你一定要相信国外的教育好呢?
笔者认为,真正到国外所谓深造,不应该是全部焦点都只放在能学到的固定知识内容!所谓知识是死的,学习方法才是财富!国外教育有两种方法是国内比较欠缺的,一是独立性:例如有的作业就象一篇小论文,学生除了要通过笔头完成外,还要做成幻灯片等形式在课堂上公开讲解,同学们或老师还会问一些引申的问题,那么除了简单交上去的作业外,还要象论文答辩一样准备参考资料,这对一个人计划性工作能力和公开表达能力等实际素质都会有很大提高。可惜,很多中国学生对此很不适应,更为糟糕的是,他们面对这种锻练的选择是:能逃避就逃避。
另外一种能力就是团队工作精神。(Teamwork)。教授布置了作业后,会指定几个同学一组来共同完成。这时候,同学们会自发形成工作团队,会由组长经讨论后布置每个人的任务:谁去图书馆查资料,谁去网上找补充信息,谁来起草答卷,谁负责来公开演讲等等,并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家组织讨论进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目前这种靠单打独斗很难有出路的社会中,团队精神会在这种点滴锻练的积累中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也同样可惜,很多中国同学在国内的学习习惯中,已经什么都认为可以依靠自己了。他会自认为独立就能完成每个环节。而一个小组的作业完成,教授会给大家同样的分数。也许中国同学单独完成的作业会得到60分,而显然团队中的成员至少希望80分或者更高,那么久而久之,中国同学在这样的分组作业中就不受欢迎了。
破解:到国外深造的想法没有错误,陷阱在于你目光的焦点:不是仅看重能学到什么死知识,而是应该重视如何学到这些知识,也就是国外教育的学习方法。
陷阱三:出国念名校,读好专业
除了这几年开始渐渐流行的:国内考不上大学,由家长出钱送出国深造,这种需要三思的模式外,大部分希望到国外留学的人都是国内的好学生。他们出国的选择很自然的会想到名校,好专业。
那么先说名校。最好的大学标准是什么?似乎大家都希望知道一个结果。但笔者认为,更重于结果的的应该是标准,即选择或评价的原则是什么。这个定义就象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一样,本无统一答案,都在每个参与者的心中追求。因此,无原则地去过问什么好大学本身就有些盲目。就象提到中国最好的大学一样,似乎理清华文北大已成定论,但学外语的同学会优先选择北外,学经济的同学会考虑经贸大学,以及学航天的同学会看重北航一样,综合排名仅存在于虚名的意义上,真正我们应该关注的排名应该是我们所希望学的专业排名。就象清华英语系的同学不一定会比北外英语的同学更多些自豪吧。(注:此处仅是举例,绝无任何贬义)
也就是说很多国外大学的综合排名实际上是没有太多参考意义的。真正应该看重的是专业排名。国外教育统计机构比国内相对公正和有经验,例如德国权威机构每年公布的大学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都是经过上万名学生和教授的调查得出的。(参考链接www。das-ranking。de)其中专业排名会和综合排名大相径庭,如果千难万苦地申请到了综合排名考前的大学,其中所选专业却是排名靠后,那么这样的名校滋味,恐怕只有后悔滋味了。
此外,专业排名中会有一项该专业毕业年限的对比。对于学分制的大学来说,这一点就更加重要了,因为平均毕业年限的多少,实际上就代表着该专业在不同大学里的难易程度。
再说专业。什么叫好专业?我所见到的中国学生选择专业大部分都是两个标准:一是时尚,二是兴趣。不知道有什么人认真想过,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变化的就是上面两个因素。
说到时尚,就是同学们经常会谈到的热门专业。那么希望你认真想一想,等你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毕业后,你能否确定该专业人才依然热门和抢手?就象80年代末,国内纯英文专业炙手可热,毕业生被各单位外贸部门一抢而空,而仅仅到了90年多初,结果就象现在一样,纯英文专业的毕业生除了竞争非常激烈的教师和翻译职位外,前途堪忧。出国留学也有类似的现象,就在前几年大家都把出国方向集中在经济学和计算机等热门“好”专业的时候,谁会认为物流管理和环保技术是好专业?而随着这几年的国内外经贸交流的发展,真正从国外学成归来的这两类人才又是抢手货了。当然,现在出国学物流和环保的人开始多起来了,那么几年毕业后会是什么情况呢?
最后不得不提兴趣。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选择专业当然是对的。只是希望劝告大家的是两个反问:1,你的兴趣是否真正深入了解了这一专业?好象很多年青朋友因为喜欢玩电脑而选择计算机专业一样,学习开始后才后悔不已。软件编程的枯燥和玩电脑游戏的兴致都是同样程度高的。2, 你的兴趣是否会持久,至少会久到学业结束?很多朋友会喜欢尼采,但极少人会因为看了一两本喜欢的哲学书而选择哲学专业。这样的初级错误没有人会去犯。而引申到出国选择专业的兴趣问题上,就必须要仔细回答这个反问了。例如,说起来学习媒体,会有很多人感兴趣吧。在国内学习可能相对简单一些,而国外的学习,由于媒体专业要学习国家历史,政治制度,媒体的发展过程和写作等等艰深文科背景的课程,对于外语并不熟练的中国学生来说,恐怕会极大地打击你因兴趣而带来的热情。
破解:正如没有婚姻是十全十美一样,选择学校和专业就象选择婚姻一样的标准:
一,婚前睁大眼睛,仔细了解对方,也要了解自己,然后认真思考后再做结论。
二,婚后忠贞不渝,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容忍近距离接触后发现的对方缺点,同时培养感情,直到两人合二为一。
陷阱四:学习的同时靠打工维持生活
打工是出国的另外一道风景。有些同学甚至因为相信了很多影视题材中的描述,把出国留学同时打工当成一种历险,一种靠年轻可以积累的资本。我却很想对这些同学说:对不起,你们上当了。吃苦首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正如俗话说: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国外打工之苦是可以熬下来的,可惜正是彻底熬下来之后,才会彻底掉进这个陷阱。
出国的孩子都变得懂事了,重要表现是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我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如果出国,带一年的生活费是否足够?我最快什么时候就可以开始靠打工养活自己了?对此,我的回答往往是苦笑。因为一句话的答案没有人会接受:如果刚出国就打算迅速靠打工得到全部的生活学习费用,那么干脆就不要出国了。因为那只是吃苦,而不是收获。
这个话题很长。我想说是最重要原则是:打工是必须的。但要分清纯体力工和用语言打工的区别。其次,纯体力工作在出国初期,或者学校假期可以尝试进行,但绝不应该长久为之,或者当成唯一生活手段。
体力工和学习二者是天敌!语言不好,就只能干体力工;而其中的辛苦又会让你无暇顾及外语和专业学习。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除非你是超人,否则我要告诉你,电视电影或者小说中所描写的一边干体力工作(能够满足自己全部费用的体力工作),一边刻苦读书并在国外学有所成,都是骗人的。头悬梁,锥刺骨也没有用。由于外语不过关,不得不去打体力工的中国学生,往往能得到的工作也是超强体力付出的。
用外语学习专业除了要动脑外,本身就是件体力活。而干了一天的体力活之后,再进行学习,认真二字不是简单说说就可以做到的。偶尔几天可以坚持,长期下去,人会崩溃的。因此人天生的惰性使然,必然的结果就是:打工无法偷懒,那么学业上就能混则混了。
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练,和正确的外语学习,(关于如何正确学习外语,笔者会有另外的文章来介绍),你的语言应该能够胜任一些高工资的工作量。比如说,我有一次到德国劳工局,(参考链接http://www。arbeitsagentur。de/)看到很多招工启示。凡是那种体力活,搬运工人,建筑工人,(当然中餐馆更是被抢的一干二净),已有很多中国学生在登记排队等待。正常的体力工作,可能一个小时8欧元。而有些中介还要拿一些,拿到手上大概是每小时7欧元,异常辛苦。而相反,挂在那里无人问津的工作却有比较高的收入,比如电话接线员,每小时12欧元,并且没有中介,你可以自己联系。而实际上接线员到底需要多少语言能力呢?每天就是问个好,然后就是把电话转到各个部门。当然那也需要你一定的德语流利,至少你得听懂人家是什么问题,转到哪个部门。但是我想,认认真真地学习一段时间德语,这样的工作还是能够胜任的。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自信心的上升,这些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打工除了挣钱外,我觉得挣经验更为重要。我这里有一种情况和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对大家有个启发。比如说现在各国跟中国的交流发展都很快,在和中国的往来之间,商业考察团,或者是产品说明会,展览会非常多。随便留意一下网上的信息,或者是报纸上都可以找到。这种机会就很可以利用。
例如你知道你当地的一个建材公司可能与中国有贸易往来,而你本人又正好是建筑系的。是不是会有这种可能:到他们公司,或者你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我是学建筑的,并且我是中国人,我的外语也很好。我希望能够帮你们的忙,我不要工资,只是想作为一个实习的机会,哪怕帮你们核对一下展览会的翻译资料也行。
对方很可能会给你这个机会,因为他们也需要人手,国外的人工都很贵。而你所要做的也许是非常简单的工作,例如不是翻译,仅是帮忙核对一下已翻译好的中文材料。当你核对完之后,可能你会很累,并且表面看来你在这个公司一分钱没有拿到,但是你拿到了一个经历。而这种在大公司的经历,是可以写进简历的。相反你在餐馆涮盘子,就算一个月涮个上千美元,可你能在有一天写简历的时候,说我本人建筑系毕业,涮了一年的盘子,我可以涮得很快吗?我想这对任何一个找工作的人都不会有帮助。
而相反,你如果有了一个大公司的经历,你就可以去到下一个公司,可能比这家公司还要有名,可能也是正在搞产品说明会。于是你把你的简历递上去,说我还可以帮你们做这个产品说明会,因为我已经经历过。而同行之间,他们都是非常了解,他信任你这份简历。他就会再需要你。也许你还是不挣钱,但是当你有一二次这样的经验之后,第三次可能你会是第一个被他们挑中的人,而且会拿工资,有了三五次后,等你毕业的那一天,任何一个公司,如果他想在中国发展,他都会把你列为第一人选。而且当你一进入这个公司,本身你的知识就已经是和实践结合的。
破解:
牢记以下原则:
打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纯体力工犹如双刃剑,挣钱的同时伤害着你的学业。
陷阱五:国外文凭含金量高
最后想说一下国外文凭的含金量。似乎“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大家都把出国当成去镀金。可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待之后,不知道大家是否还会这样想。外国有些“野鸡”大学,文凭根本不被承认,我国教育部对此已有对策。这里不再赘述。(参考链接:http://liuxue。eol。cn/article/20060404/3182913。shtml)
即使国内承认的文凭,如同结婚证不代表感情一样,文凭也不代表本事和技能。这一点,所有的公司老板都很清楚。所以,当你希望拿着一张外国文凭而在职场上畅通无阻时,请先接住我这盆冷水:任何文凭,只代表一种可能。可能会有公司聘用你而已。任何一个接纳这张文凭的大公司,都同样会给你一个试用期。因为没有一张纸可以保证你的能力。公司要通过试用期来考查你的实际能力。
也正是这个原因,大部分的海待并不是真的没有机会,而是没有能力。
所以说,文凭仅是一张纸,出国最重要的在于实际能力的培养。
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前两年看到北大资源学院与德国职业教育合作的高级汽车修理技师培训(德国汽车机械电子师),(每年两次招生,为期两年。参考链接www。ch-de。com。cn)在该项目柏林职业培训基地中,看到有不少国内高学历的参加者。问其原因,他们的回答让人很有启发:
与其看重文凭的虚名,不如务实一些。这个培训项目从语言到技能都有专门的安排,费用也不高,虽然似乎拿到的文凭仅是高级职业证书,属于蓝领阶层。但作为中国这样一个汽车消费大国,目前高级汽车修理技师需要缺口达到上百万人,能够拿到欧洲汽车行业协会承认的职业证书,无疑是个金饭碗。
第一批学员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国内汽车企业盯上了,就说明了这些学员眼光的独到性。表面上看,职业证书最多能成为一个高级蓝领,但是就业后的风光,会让很多每天疲于奔命的白领阶层羡慕不已的吧。
破解:从多数人的生活之路来看,就业和经济收入还是很重要的一个追求。留学只是个过程,文凭也无非是个象征,象征着这个过程的结束。而真正追求的开始,还都要靠文凭背后的实际本领,书本上的知识和与人交际的能力。什么样的文凭适合自己,应该从就业角度出发,而不应简单把这张纸看成唯一成就。
拉杂写了这么许多,却感觉没有写到的方面更多,比如在国外的专心,省钱,守时,与人交往等等等等。希望以后再有机会与朋友们探讨。
借用叔本华的“意志和表象”来结尾:
世界上本没有太阳和大地。只有我们的眼睛,我们眼中所看到的太阳;只有我们的双手,我们双手所抚摸的大地。
世界上也没有固定的留学和成就。只有我们的经历,我们所经历过的留学生活;只有我们的拼搏,我们所拼搏出来的成就……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