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留学英国气候“转冷”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31
一位中国教育官员警告说,中国学生正被迫放弃攻读日益昂贵的英国大学学位,原因是他们在英国毕业后寻求短期工作时面临种种困难。
中国驻英国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王永达在伦敦接受《金融时报》中文网访谈时表示,在英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与获得英国大学学位同等重要,对中国学生也有同样的吸引力。
“不错,在中国,雇主很看重你是否有个不错的外国学位,但他们更重视应聘者在国外的相关工作经历。遗憾的是,许多留英的中国学生并不具备这种有用的资历。”他表示。
对苏格兰与英格兰推出鼓励政策,允许海外学生获得学位后在当地短期工作,王永达对此表示赞赏。不过,他坦率表示,现在的问题是,英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更多具体政策,切实落实这些优惠举措,真正帮助中国留学生受益。“到目前为止,中国学生从这些计划中得到的益处很少。”
自今年夏天起,苏格兰地区启动名为“新天才”(Fresh Talent)计划,允许攻读理工科的海外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工作两年。今年二月,英国财相布朗(Gordon Brown)访华期间曾表示,将允许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在英国工作一年,但并没有说明实施这一计划的具体时间表。据初步了解,目前这一鼓励政策与机制尚未完全落实。
目前,在英国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排名榜上,中国留学生仍居首位。据英国官方数据,2003-2004年期间,进入英国高等学府深造的中国学生就多达48000人。但是,最近两年,有迹象说明,留英高峰已过。
王永达沿用英国驻华使馆文教处的数字:以英国驻华使馆批准的学生签证数为据,2002年,中国赴英学生约28,000人,2003年出现高峰,达35000人,2004年出现下滑,跌至18000人。今年,严重的滑坡趋势仍在继续。他预测说,从目前得到的不完整数据来推测,2005年到英国入学注册的中国学生最多不会超过10000人。
近年来,中国留学大潮中出现英国热,并非偶然。不少专家认为,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的发祥地,英国有第一语言的语种优势,加上丰厚的文化底蕴,保守安宁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大不列颠传统的怀恋,加上英国教育(包括私校制度)与水平在欧美国家名列前茅(全球名校前10位排名,英国仅屈居美国之后)。诸多因素,使英国成为理想的留学之地。9·11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当局曾一度大幅收紧海外学生赴美的签证申请,将不少原本期待留美的中国学生推向英国,加上英国趁势在中国大规模推介英国教育。加上英国学制较短(大学本科3年,硕士仅1年),天时地利之下,遂形成留英高峰。
据王永达参赞分析,留英人数看跌,有多种原因。近几年,英国海外学生学费每年都有上涨,加上在英国获取奖学金的机会很低,留学成本自然增加。“现在,到英国读一个普通大学的学士或者硕士学位,学费加上生活费,平均每年开支达两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0万元。若以中国城市中产阶层每户年收入10万元计,送孩子到英国留学一年,即便一家不吃不喝,也得供上3年的全部工资,代价很大。”
此外,英国大幅提高海外学生续签签证的费用,从原先免费的续签服务,到目前高达500英镑(合7500元人民币)的面试续签费。对此。各英国大学已对英国有关当局提出了激烈批评,称政府此举使许多学生对到英国学习望而却步。对此,王永达也颇有同感。“续签学生签证费用上涨,使中国学生十分反感和不满。”
英国各大学对刚发布的海外留学生数据也深感不安。数据显示,来自非欧盟国家的海外学生人数出现急剧下滑。据估计,这些学生每年为英国教育产业的经济贡献高达8000万英镑,因为他们是按全额市场价格支付学费。
据英国高等院校联合招生服务办公室(UCAS)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欧盟以外学生的入学人数增长仅0.9%。中国学生人数下降了22.5%,新加坡学生人数下降18.6%,马来西亚学生下降7.9%,香港学生下降3.3%。
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HEFCE)执行主席霍华德?纽拜(HowardNewby)爵士告诉英国下院教育专门委员会,对那些把远东地区看作是取之不尽的学生和资金来源的英国大学校长们,上述数据应是一个警告。
伦敦南岸大学工程学博士生、该校中国学联主席郭文亮谈及,一些英国大学把中国留学生当作“摇钱树”,损害了学校的声誉。来的学生多了,也就不免鱼目混杂,也使英国的一些学位背上了“贬值”的嫌疑。他说:有的大学在基础英语及学术资格方面降低了入学要求。“结果,一些不太合格的中国学生到校后才发觉,要达到学业要求十分吃力,甚至最后只能雇请别人帮忙来完成论文写作,以求及格过关。”
在伦敦,偶而翻阅英国当地的华文报纸,时而可见为中国留学生学生提供论文写作或者文凭服务的分类广告。
郭文亮还提及,英国,现在可能已不再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国家,很多人现在可能更愿意考虑去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或者新西兰。今年7月伦敦爆发恐怖袭击后,不少中国家长和学生对到英国留学是否安全也出现一些顾虑。“中国出现留学英国潮,已有三年,基本上可看出些眉目。三年当中,因为工作机会少,毕业后很难留下,不少学生垂头丧气地回国,一旦这种感觉传回国去,自然,再来的可能就少了。”
现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全英学联秘书长郑磊则表示,一些中国国内的留学中介机构,在向学生推举学校的情况时常有出入,有的学生误上了不被中国政府认定学位的学校,值得汲取教训。他说:“在英留学有不少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近,全英学联在英国贸工部支持下发起全英学生“创业大赛”,以沟通留学生与英国产业界的联系,为他们在英国的事业发展创造契机”。(注:文中所说“新天才计划”即“招贤纳才”计划。)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