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学排行前20中17所在美国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31
欧洲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但近几十年来,欧洲早已将高等教育的领跑地位拱手让给了美国。二战前,美国富人纷纷送子女去欧洲念书,美国的研究性大学,据说还是一批“德国博士”仿造欧洲的模式创造的。如今,曾被视为美国高等教育范本的欧洲大学,却早已风光不再。
美国大学领跑优势明显
据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所做的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显示,全球前20名顶尖大学中有17所美国大学,所占比例高达85%。目前,美国大学正拥有全世界70%的诺贝尔奖得主,30%的科学工程专业论文和44%最经常被引用的文章亦出自美国。美国正用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吸引着世界各地最有潜质的学生,再用它强大的企业将这些人才中的大多数留在美国本土。微软、IBM、苹果等美国高科技企业云集了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的顶尖人才。这些异域精英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几年,在牛津或剑桥大学工作的教授们不时会听说某位同事到美国工作去了,很多教授难抵美国大学高薪和灵活激励机制的诱惑。一个德国学生说,在德国上学,教授无精打采,图书馆破旧不堪。在耶鲁,教授和学生充满了活力,一个研究生竟可以借200多本书。在过去51年中,英国产生了4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最近20年中却只产生了14位。以上这番景象,生动地揭示了欧美高等教育水平的消长。
欧洲大学运营缺乏灵活
为什么欧洲大学在近几十年内下降如此之快呢?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指出,关键在于政府的角色。美国大学从政府、慈善家、企业,甚至学生本身等多种途径获得捐助基金。欧洲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则依赖政府资助。这样的弊端在于政府为了发展教育会不停地敦促大学扩大规模,却不能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并对大学的抱怨置之不理。
上世纪70年代,德国仅有20万大学生,如今则有200万。英国1985年仅有14%的高中毕业生进大学,如今这个比例接近40%。在战后的欧洲,享受高等教育被视为人的基本权利,费用大部分由国家来支付。英国的学费每年一律是1125英镑。法国的大学生一年只支付约400美元的学费。英国的大学现在每年接受146亿美元的政府资助,但要维持目前的水平,未来3年至少需要追加140亿美元。据牛津大学估计,该校为培养一个学生每年赔4000美元,一年的赤字高达4000万美元以上。目前,除了把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塞进日益拥挤的课堂,学校已经毫无办法。
因此,尽管有国家的大笔投资,欧盟国家花在高等教育上的钱,平均只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1%;在美国则高达2.3%。美国大学花在一个学生身上的钱,比欧洲大学要多两到五倍。结果,美国大学的课堂规模小、教授水平高、设施先进、课程丰富。德国大学中,师生的比例高达80∶1或90∶1。美国的前20位精英大学,师生比例基本都在10∶1之内,加州理工学院的师生比例,竟低至3∶1!
欧洲大学如何才能恢复往日风光呢?《经济学家》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将欧洲大学从政府中“解放”出来,让大学自主管理内部事务。更重要的是,赋予大学为自己服务收取费用(比如学费)的权利。在欧洲,人们认为,如果需要为接受高等教育而付费,那就意味着教育成了有钱人的专利。实际上,在美国这一理论被证明是不全面的。美国的本科生有1/3来自少数族裔,1/4来自生活低于贫困线的家庭。政府并没有因此就免除他们的学费,而是保证他们可以得到足够的贷款。
亚洲大学快速追赶欧洲
和欧洲竞争“知识经济体”称号的不止美国,还有后来居上的亚洲。新加坡决定把自己转变成为“知识岛”,印度也迅速跃升为科技中心,而中国的学生人数在近十年内翻了两番,并有大量资源被投入到精英大学。亚洲大学的崛起吸引了对东方感兴趣的大批西方留学生,也有大批国际企业为培养在亚洲的产业中心而给亚洲大学投入资金,亚洲独特的人文和学术环境也让很多知名学者出现在亚洲大学的讲台上。对欧洲大学来说,这意味着生源、资金和师资力量的大量流失,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欧洲大学不迎头赶上,很可能最终被亚洲大学甩下。
专家指出,不引入市场机制,欧洲的大学几乎没有和美国大学竞争的可能。幸运的是,欧洲还有一些世界顶尖的大学,决策者也逐渐意识到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英国首相布莱尔率先在欧洲提出了改革法案,从2006年开始,英国容许大学收取不超过3000英镑的学费。而德国正在改革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并着手创建一个日耳曼的常青藤联盟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