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25
早上上学前,妈妈在门口穿鞋,听见虎虎在里屋对着全家福照片里的爸爸说:“爸爸,我去上学了,再见!”之后还“奔儿”地亲了一口。我心里顿时似照进了阳光,亮亮暖暖的。没说什么,但拉紧了虎虎的小手。
今天是中秋节,所以晚上的英语课取消,而是改为了当地的华人教会在我们往常周末上英语课的教会举行中秋庆祝活动,并且欢迎刚到美国的中国新生。届时大家聚餐,同时会有一些小节目。妈妈问虎虎想不想去,虎虎说:“香香阿姨他们去,咱们就去,他们要不去,咱们也别去了。”于是我们和香香一家约好晚上在教堂见面。
晚上到教堂时,活动已经开始。大家正在排队取饭,妈妈赶紧把自己做的菜摆到桌上——在美国,每逢类似今天这种活动时,各家都会带一个自己做的菜与众人分享,既省却了组织者准备饭菜的劳顿,也能让大家品尝不同的口味,体验分享的快乐,真是其乐融融。这一活动的英文名字也很有意思:POTLUCK——好运餐盆。看来,只要懂得分享,好运就会常伴。
妈妈和虎虎一起排队。虎虎悄悄说:“一会儿我要多拿点妈妈做的好吃的。”妈妈乐了:“傻孩子,妈妈做的饭天天都能吃到,到了这里就要多尝别人的手艺。有好吃的告诉妈妈,看妈妈能不能也学着做做。”虎虎笑着点头。
饭都快吃完了,香香阿姨和方圆姐姐才来。虎虎立刻带着方圆去找饭——可惜今天带菜的人少,吃饭的人多,因为刚到美国的大陆学生刚参加这种聚会,还不了解各家带饭的习惯,有限的菜饭早已被一抢而光。无奈,只好饿着肚子看节目。
说是节目,其实很简单。先是合唱赞美上帝的圣歌,然后牧师布道,接着大家自我介绍(因为许多人都是新学期刚刚从国内来上学的学生),随后教会介绍华人教会的组成和活动,邀请大家以后多来教会,之后是英语课老师大卫讲了几句,最后猜谜语,散会。
妈妈对这位年轻的中国牧师非常感兴趣。他身材不高,皮肤黝黑,异常清瘦,属于典型的浙江人。朋友告诉妈妈,他从国内的北京大学考来,先在杜克大学念生物学硕士,毕业后又到南卡罗莱纳州的某神学院学神学,然后就到华人教会当传道了。说实在,妈妈听了以后挺不明白:既然都念了杜克这样的大牌名校,怎么又干上了牧师?同时也感慨:国家花那么大力气培养一名大学生,可是出来没两年却丢弃了专业,上帝难道就这么吸引人吗?
牧师传道是很有学问的,要将围绕圣经的抽象教义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对知识面和表达能力很是考验。这位牧师显然还需要磨砺。开始大家尚专心听讲,到后来,会场的后半部------基本坐的都是新来的学生,已经是一片嘈杂了。看来大家对他毫无生趣的讲话丝毫没有兴趣,而且也说明了这些新生实在欠缺公共修养。连虎虎都知道要安静听讲,且一声不吭呢。但这些国内来的骄子们,一点不顾忌讲话人的感受,显得那么粗鲁。换句话说:素质真差。在坐的还有一些美国人,我想:他们一定在心里感叹中国人缺乏教养呢。
后来,英语课老师大卫讲话。大卫在当地是个有名气的画家,对中国人一直很友好,每周五晚上义务在教会教中国人学英语。他们全家2004年底还到中国领养了一个中国女孩。这天,大卫全家都前来参加华人教会的中秋庆祝活动,表示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和对中国教友的友好。大卫热情地给地新生们介绍英语班,同时介绍初到美国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可惜的是,新生们根本不领情,在大卫说话的过程中或纷纷退场,或窃窃私语。我们这些了解大卫的人真是如坐针毡,感到汗颜,觉得这些毛孩子们太没礼貌了,真给中国人丢脸呀。
晚上回家和虎虎聊天,虎虎说:“爸爸说,我们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百分之八,可美国他们只增长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三,我听了特高兴,因为这样我们中国就可以超过美国了!”
妈妈听了告诉虎虎:“光经济增长还不够,还得人有文化才行,只有人的素质高了,才可能超过美国。”
妈妈让虎虎想想公共场合美国人的表现和中国人的表现有什么差别?今晚中秋活动上那些学生的表现好不好?中国人知道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中国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养成这些文明的好习惯呢?虎虎听了若有所思。
其实虎虎早就告诉妈妈:“妈妈,我发现美国孩子都特别有礼貌。譬如在班里,他们要是站起来,就肯定要把椅子推到桌子下面,怕影响别人过路;他们说话也不大嗓门;还有,老师讲故事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随便躺在地上休息,我和小虎妞开始就横七竖八地躺,可是看美国孩子躺的时候,都特别自觉地一个排一个地躺,就好象停车场上的停车位似地。我在我也好好躺了。”
想起上周上英语课,大卫给我们讲关于美国社会的一些礼仪和习惯,譬如去饭馆吃饭应该如何叫侍者/男士和女士出门,男士应如何照顾同行的女士;如果应邀到别人家吃饭,应如何出席等。其中说到在任何场所男士都要为女士开门,大卫问大家:这是为什么呢?
在座的中国学生和韩国学生都沉默不语,半晌,一位中国学生说:“为什么要男士给女士开门呢?”
大卫对她的问题显然有点意外,说:“为什么?你先生不给你开门吗?”
这位女生回答:“不开。但我也不要求他开,我不在乎他是不是给我开门。”
大卫笑着问课堂上的另一位美国老师:“你先生给你开门吗?”
这位女士说:“开呀,当然开了。”
大卫说:“那你希望你先生给你开吗?”
女士说:“我希望。”
大卫问:“为什么呢?”
女士想了想回答:“我想,也许是这让我感到我很特殊(special)吧。”
大家对她的回答先是一楞,随即都露出了会心的笑意。
是呀,也许这是一个挺准确的回答——让人感到special(特别)。其实,所有恰到好处的礼貌,不是都会让人感到特别吗?就如同百年前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美国人亚瑟.史密斯所说:“礼貌就是为了让其他人感到惬意。”所有人都会因为接受了他人真诚的礼貌而感到特别的温馨,特别的体贴,特别的尊重,特别的周到…… 我们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多少次被别人的无礼和粗鲁激怒?又有多少次会有意无意地也对别人不礼貌?尤其是我们这些职业女性,因为习惯了去扛半边天,在职场上和男性一样拼打,所以不仅已经不习惯男士为我们开门这样的小礼节,而且还可能忽略了其他一些来自旁人的关心。同样,我们也可能忽略了给予别人适当的礼貌和特别的关心,甚至对家人。想到这里,妈妈不禁在心里开始检讨起自己平素的行为,又感叹现在的生活中,许多应该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礼貌与体贴,却被列入了礼仪教程,当成日常生活的程序来教授了。我们的生活因为少了许多发自内心的“开门”这样的礼貌而变的坚硬、干冷,
开门是小事,不过套句俗话,真是“以小见大”。虎虎能够从小朋友那里感到美国人的礼貌,我们大人也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礼貌,并因为这些礼貌而感到舒服,这些都让我们从细微处感到一个人的价值:是人,就应该这样被尊重,也应该这样去尊重人。
今天中秋活动上那些新生的表现让妈妈感慨很多。能到美国来上学的中国学生,无疑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是在公众场合内,他们的素质却连美国小学生的水平都没有,我们的教育成功吗?美国人会喜欢这样的中国学生吗?中国学校和家庭普遍重视知识教育,可在综合素质的教育上,在做人的教育上,真是还差得很远。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