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八年,经过脱掉好几层皮的艰苦卓绝的学习训练,我即将拿到博士学位。这个时候就该开始找工作了。美国的博士们都是一边写论文一边找工作。我就读的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在该领域比较有名,同系和同班的同学们大都找到很好的大学的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 职位。我也憧憬像他们一样,找到助理教授的职位,实现所谓的“美国梦”。我当时没有想到,等待我的是异常曲折,五上三下的经历,还有如排山倒海而来的美国金融风暴。在残酷无情的现实面前, 我的命运就像一叶扁舟,随着四方汹涌而来的浪涛跌宕起伏,浮沉不定。但命运之神最终引导我穿过重重险阻,把我带到她赐予我的那块福地。我的历时两年,几上几下的亲历和见闻, 不仅是我人生的篇章,也是美国大学体制和特色的缩影。我记录下来,或许对学子们有所裨益。
在美国,大学求职自有一套体系,与公司、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都大不相同。光是求职材料就很复杂,包括个人简历 (CV),著作表 (publications), 教学理念 (teaching philosophy), 有的大学还要 所交课程的大纲( syllabus) 和教学评估 (teaching evaluation), 以及发表的论文( sample articles)。各个大学要求的材料不一样,光准备这些材料就要花费大量时间。从秋季学期开始,各个大学把他们的招聘职位公布在相关网页上,找工作的博士候选人们就到本领域的网站上搜索。发现和自己的研究领域相符的工作就按要求准备材料,然后寄出。往往寄出几十份甚至几百份简历,才有一个回信。一个职位往往有一百至两百个博士生竞争。和公司比,大学教授虽然工资不算最高,但工作非常稳定又受经济影响小,所以竞争也异常激烈。
招聘的系室收到成摞的简历后,search committee 先进行一遍初筛,从一两百人中选出五至八个候选人to make the shortlist。 然后对他们进行半小时左右的电话面试,在论文课题,研究计划,教学理念,人生计划等各方面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电面后,search committee 再选出最后三至四个人,发出校园面试的邀请。一旦接到校园面试的邀请,无论是申请人自己,还是所在的系,都会非常兴奋,因为这预示着申请人已经过重重关卡,进入最后决赛;也预示着有很大的可能最后拿到offer. 这个时候申请人的导师就会召集系里教授和同学帮助申请人进行所谓的job talk, 即进行有关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计划的演讲。先在本系试讲一次,系里的教授们指出问题,申请人进行修改。然后……, 申请人就或者意气风发,或者紧张不安地奔向校园面试的战场!校园面试的一切费用,机票,旅馆,餐饮,都由发出邀请的大学支付。为了能招聘到杰出人才,招聘大学通常请面试人住本地最好的旅馆,请他们在最有特色的餐馆吃饭。招聘院系也往往把面试时节当作本系的社交季节,平时难得相聚的教授们都借着与申请人吃饭的机会交流。反正系里付费,大家都趁机吃喝一番,杯盏交错,美食红酒,好不热闹。
我在2007-2008 和2008-2009 两年时间,经历五个校园面试,见识了不同的大学,住进各式的旅馆,吃过各种精美的饭菜,与各种不同性格的教授打过交道,也四处报告我的研究课题。其中见闻经历,一一道来,极为有趣。
第一次校园面试:里海大学
2007年秋季开学后, 我陆陆续续发出近三十分简历,作了一个表格,标上所申请的大学名,截止日期,所需材料,何时寄出,何时收到校园面试邀请,何时拒绝我的申请或何时给予工作offers,工资如何等等, 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番。我自信满满,以为工作唾手可得,还会不止一个。为使我的简历显得更有分量,我把以前在中国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做记者时出版的书、发表的文章也都列上。但此时我submit 给 referred journals 的几篇英文论文都还在 under review,尚不知道是否被接受。
在等待中,University of Virginia 管我 要了三篇论文,University of Wisconsin-Oshkosh 主动邀请我申请他们学校,并表示强烈兴趣邀请我校园面试。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发来电子邮件说我已在他们的shortlist 上。所有这些都给我一种印象,就是找着一个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就看在哪里,满意不满意。因为我们系的中国同学,在我之前,还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呢。我抓紧时间写博士论文,因为我知道,只有过硬的论文,才是找工作真正的敲门砖。
在招聘大学的广告上, 里海大学的广告十分引人注目。它称自己在全美大学中排名第37位,位于美丽的里海山谷,开车距纽约与费城都只有两小时距离。它需要招聘一个助理教授搞全球化研究,同时也能教新闻传播方面的课程, 称成功的候选人将参与他们的全球化与社会变迁启动项目的研究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itiative)。广告还说他们对那些研究民族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化互动关系的候选人很感兴趣。我一看到这个广告,顿觉眼前一亮:他们要的人与我的专业领域和研究兴趣太吻合了,我就是研究传媒与全球化的,我尤其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现代化进程感兴趣。我的博士论文是研究中国媒体以及电影在文化全球化大潮下的变革。这个广告简直就是为我设计的,而这份工作好像也是为我预备的,还是在这么好的大学!我立即着手精心准备材料,除了申请信要写得特别符合他们的需要外,还花费近两个月时间修改博士论文的两章,请美国同学帮我润色文字,务求语法正确,观点清楚,表达明朗。尽管里海的广告九月就登出,我一直反复修改论文到截止日期的12月1日前才寄出申请材料,其中包括他们所要的两章论文。我心里隐隐预感这个工作有门。当家人担忧找工作不见音信时, 我自信地告诉他们:里海这个工作非我莫属!
果然,申请截止日期刚过一个多星期,12月10日晚, 我就收到search committee chair 路力教授热情洋溢的email. Email said
“Everyone here was greatly impressed with your application. Your background,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erests seem well suited to the position. Conversely, the position – with its alignment between the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itiative – offers some important and perhaps unique opportunities for you.”
路力教授还让我选择一个时间与他通一次电话,向我保证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话面试,让我不要紧张,不需准备。他只是想向我介绍一下他们项目的情况,并解答我 可能有的疑问。他在邮件中最后说他们将在下两个星期内决定校园面试的最后三名人选。
因为我已定于12月12日飞回中国探亲,所以告诉路力教授12月11 日与他通话。他回信说他很高兴在我回中国之前“逮住我” (caught you),因为他们对我非常感兴趣。第二天我与路力教授进行了20分钟左右非常友好的谈话,在通话中他向我介绍他们的项目,回答我的问题。在通话完毕后的电子邮件中,他说他非常高兴与我的“wonderful talk”, 祝我回中国一路顺风,他们会与我保持联系。我感觉我在电话里留给他的印象不错,因为我详细询问了他们的项目和开展此项目的原因和前景,问他们对我有何期待,准备让我教哪些课等等。我还告诉他我是做事很认真的人,对讲课和学术研究都有严肃的承诺 (serious commitment). 我感觉实际上这是一次不是面试的面试,他们实际上是借机考察我的反应,性格特点等等。
刚上job market 就有如此利好消息,我不禁有些得意忘形。寒假回中国休假,在一家美发店排出三百大元, 对店主说“给我理一个最好的头型,我要去工作面试!” 我那时没想到,上天早看到我们人类不可避免的弱点和虚荣,早已决定以它的方式好好教训我一番。
寒假中里海发来友好的邮件,说The selection committee, the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itiative 三方 一致决定邀请我进行校园面试,还让我率先挑选时间。不过因为坐飞机倒时差,错过了University of Wisconsin Oshkosh 定下的电话面试时间,不免让我有些遗憾。
在中国的休假并没有彻底放松,因为我花费很多时间准备面试。看来里海对这次面试极为重视,日程前后加起来整整三天。校园访问就两天,包括与系里各位教师逐一会面,与学生代表座谈,与参与全球化与社会变迁项目的东亚系和其他系教授会面,参观图书馆,面见所属学院院长,还有作两场 presentations:一场针对本科生,主要考察我讲课的风格;一场是研究课题报告。当里海发给我访问日程表时,表上密密麻麻的日程真把我惊呆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繁复、紧张的面试啊。我初出茅庐,毫无经验,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前功尽弃,好吓人啊。我此后经过的历次面试,再没有哪个超过里海的面试天数和规模。我当时以为,一流名校面试人,可不就该这样吗?
回美国后我还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准备。先在本系进行试讲,让老师们提意见,我再修改。还要上网查询里海新闻系各位教授的学术背景,草拟了两大页预备问他们的问题。我曾去听明大研究生院专为找工作的博士生们组织的讲座,知道见系里的资深教授和年轻教授各该问什么问题,见系主任和院长该问什么问题,见学生代表该问什么问题。我手上还有这些问题的汇编,这下全能用上了。在我启程前,里海甚至用特快专递给我寄来了他们学校教授的福利待遇,住房优惠等材料,好像我俨然已是他们的人了。大有面试前脚一结束offer 后脚就会到的样子。
2月3日,我启程赴里海。除带上材料外,还带上西服,新购置的开司米毛衫和皮鞋,我最喜欢的藕荷色呢大衣,转道亚特兰大飞往里海。我内心充满对里海的憧憬,想像着一流大学的壮观气派。打算着我要如何好好表现,显示出我的实力和能力,一举那下这个工作!
从路力教授到机场来接我的那一刻起,他对我的考察就分分秒秒地开始了。他告诉我,他们共接到100 多 份申请材料,我是他们从这100多个人中挑出来的,因为能教授新闻传播课程又同时做全球化研究的人寥寥无几。他说你应该比较自信了吧。他又问询我的家庭,孩子,得知我刚生完女儿两个月就赴美留学,经过重重困难走到这一步,不禁感慨我不容易,事后我听见他对别人评论说:Wendy (我的英文名) is pretty tough.
我在路力教授的车里对里海所在的伯利恒小城四处张望,看到就一两条街道的小城,略有些稀疏和破旧的房子,不禁有些失望,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有些破败。我来自明州双城,是美国中西部经济重镇,城市大而繁荣,房子新而宽敞,万湖之州,风景优美,中国学生很多,索马里人,老挝人也和睦相处,非常多样化。乍一来这样的小镇,顿觉有些闭塞隔膜。里海安排我住的 Bethlehem Hotel, 是当地名胜,历史悠久。但外观也貌不惊人。路力教授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这个旅馆多么多么好,但对我这样一个走南闯北,做过十年记者的人来说,这样的旅馆实在太平常了。我内心觉得路力教授这个神气活现的小老头,对这样的小城赞赏不已实在很怪。我当时不知道,小城的人们也有他们的骄傲和珍视的传统。我没有复合他的语气,没有跟着夸奖他们的小城和历史,已经埋下了使他们不快的种子。
出发前我仔细浏览这个系的网页,发现里海大学虽然很有名,但新闻系在我们领域实在排不上。此系很小,只有5个教员,其中还有两个资深教员没有博士学位。就像美国一些很老的,赶不上趟的新闻系,教员主要教一些写作的技巧课,既无传播理论课程,也无新闻历史,文化研究课程,也不进行学术研究。路力教授特别叮嘱我与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员谈话时不要谈学术研究,以免让其尴尬。当夜几乎无法睡觉,考虑第二天的日程和讲课。
和路力教授一起吃过早餐后,他驱车载我去校园。校园不像小城,确有名校的风采。建筑物高高低低分布在整座山上,都是哥特式的,乍一看很像教堂,有高耸如云的塔尖。新闻系单独占一幢小楼。路力教授与我首次通电话时,曾告诉我里海的学生们都来自高尚阶层, 这是个私立大学,小班授课。我与系里每位教师面见五十分钟。他们都很有礼貌,很安静,但少笑容。其中一位刚拿到tenure的女副教授虽也与我交谈,但面孔冰冷,令人不安。后来又是她在我做研究课题的报告时屡次发问,面含敌意。我想我并没有得罪她什么,何以对我有敌意。后来我从她的谈话中悟到,原来她妒忌我将参与的全球化研究项目获得校园里从上到下如此多的瞩目,按她的话说是很多“spotlight”,很多曝光的机会,她已在这里八年,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曝光机会,不免很不平衡。
中午安排我与学生代表在校园里一家餐馆吃饭。这是更深入了解新闻系的好机会。我对学生们说,不要把我当教授看待,我和他们一样,还是学生,请他们无话不谈,多告诉我系里的情况。这个开场白很有用,学生们一下子放松了,直率地告诉我他们对该系的意见。他们说他们能从别的系得到intellectual inspiration,但从新闻系得不到。他们喜欢听外系的课,但新闻系的课十分乏味。外系也有很激励人的教授,但新闻系没有。我又问他们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系里哪个教授。学生们答,每个人都喜欢路力教授。但对别的教授都不敢恭维。
下午我做了一场比较成功的授课。学生们对我授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踊跃提问,课堂交流互动很热烈。这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我在明大当过多年助教,也独立教课,我的课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第一次教课就得到了平均分5.1 的评估 (1-7 scale with 7 highest.)路力教授也很满意。但我太不小心,多嘴,告诉他我问学生们新闻系什么好什么不好,他显得有些不高兴。大概是嫌我问得太多,把该系的老底都搞清了。
讲课后系里另一位主任瓦利教授驱车载我游览校园和里海山谷。里海校园真大,跨越整个山谷。在山上还有很大的美式足球场和及其先进的科学实验大楼。这个理工科一流大学的风貌这时才全面展现出来。山谷很幽静美丽,虽才二月,树芽已吐翠,小溪也流水潺潺。山里还有一个大炼油厂。每到一处住宅区,瓦利教授就告诉我这里房价几何,什么人住,可以考虑在这里买房云云。仿佛我很快就要来了在这里安营扎寨一样。种种迹象给我错觉,就是他们已打算要我了。实际上,他们对每个来面试的人都这样周到。但他们的这种殷勤周到蒙蔽了我,尤其是路力教授的热情使我放松了身心,有些飘飘然忘乎所以起来。
晚餐和路力教授和另外一位年轻助理教授一起吃。喝了点红酒,大家话都多起来。路力教授谈到他的第一份工作在南方一所大学,头次在餐馆看到那里的人们拿着猪骨牛排大啃特啃,很吃惊好笑。我则借机展示我生活的另一面,谈起我的宝贝女儿,说我多爱她。说她看到里海的网上照片,表示她很喜欢这个地方。路力教授等听了都很惊喜,这表示我和家人对里海都很有好感。我还说我喜欢教书,在教课中我发现了我的真正的激情(in teaching I find my true passion). 离我们不远的一张餐桌旁,几位里海各个研究院的院长们(Dean)也在边吃边谈。路力教授暗示我其中一位女性院长就是订于明天要会见我的。我赶紧偷偷多看了她两眼。她年纪约四五十岁,面容白皙,金黄的卷发披散在肩,身着长裙,显得十分年轻优雅。不一会,这位院长特意走到我们桌前打招呼,我赶紧站起来,她对我说:“我们明天要会面的,是吗?”路力教授说他与这位院长共事多年,她为人很好。但我从院长略显苍白的脸色感到,她似乎在忍着某种身体的不舒服。
又是一夜无眠考虑第二天的事情。第二天早饭原定与国际关系系的同时参与全球化项目的一位年轻教授一起吃,但他临时有事没来。结果我又和路力教授一起吃。这时我又犯了一个错误。我在明大接受找工作训练时,有的教员建议在面试时要适机透露自己还有多少其他的面试机会和其他大学也对自己感兴趣云云,好增加自己受欢迎的程度和使面试的大学更重视你。而我那时确实已接到南伊利诺伊大学卡城分校的校园面试邀请,University of Wisconsin Oshkosh, 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等的消息也在陆陆续续到来。我就透露了一下这些信息,结果路力教授脸色马上紧张起来,担心我可能不一定会来里海。其实我心里是列里海为找工作的首选,毕竟从大学的排名上,地理位置上,学生素质上,这里都很不错。实际上,那位教员的建议不见得有效,因为所有的大学都不愿意看到面试的人显得三心二意,他们花了这么多钱请你来,就是想要你对他们大学的忠心和热爱。最好你能一辈子待在这里为他们尽力。我的误听建议导致我又一次nou巧成拙.
早饭后的头一项安排是参观新闻系常用的图书馆,并探索一下那里的资源是不是够我做全球化研究。图书馆很像电影《哈里。波特》里的一个场景,人站在中心天井中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书架恢弘地耸立在四周的楼面上。图书馆一位很有礼貌的女士带我参观,每当路过墙上悬挂的老照片时,都要向我介绍小城的历史,怎样从一个产钢的城市衰落下来,而市政府怎样计划在原来的钢厂场址上建造一个赌场,尽管招致许多发对意见。我虽听着,但有些心不在焉。我在心里比较这个图书馆和我们明大的图书馆。明大有十多个图书馆,Wilson 图书馆藏书及其丰富。明大还有亚洲研究中心,东亚图书馆,做中国研究和全球化研究资料十分丰富。而这里的图书馆规模太小了,资料也不够丰富。后来我在那位女士的办公室问询有无我要的中国资料库,她说由于预算的限制,他们的图书馆不可能像明大的图书馆一样买下整个资料库,只能订阅一小部分。事后我相信,这位女士对我的印象和图书馆无法满足我的需要的评论,对search committee 的决定起了不小的作用。
随后是与东亚系的两位教授会面。这是路力教授根据我的中文系的背景特意为我安排的。我与两位教授谈得很好,他们都邀请我参与东亚系的中文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因为他们缺乏人手。
临近中午时我该对系里的和全球化项目的教员报告我的研究课题了。我用PowerPoint slides 图文并茂地介绍我的总研究领域,博士论文内容,今后五年的研究计划,与其他教授的合作前景等。他们听得挺认真,但除了前述那位对我有敌意的女教授提了两个有关方法论的问题外,其他人提不出什么问题。我感觉他们或者不了解,或者也不感兴趣我的研究,我好像是对一个空洞演讲。这使我感觉有点闷。我的不安分的性格此时又在嘀咕了:难道我要在这个挺闷的系和这几个人待一辈子吗?我喜欢明大的学术气氛,非常活跃,非常多元化。每天都有不同的讲座和学术活动,我可以像条小鱼一样在不同的系科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随时攫取有益的养分。但这个系就这么五个人,还有两个没有博士学位,另外三个,除了路力教授,也不见得能和我探讨什么。以后会不会很闷呢?我是否应该上别的学校看看呢?
带着这些疑惑,我又犯了一两个错误。演讲完后我调皮地问路力教授:“我通过考试了吗?” (Did I pass the exam?)路力教授高兴地笑着说:“You certainly did.”他告诉我来面试的人,有的发表的文章比我多,但很傲慢,他们不想要这样的。也有的说要教新闻课,但不像我这样还懂AP style (美国新闻界通行的写作格式)。他不久后就拿来下个学期的课程表,问我能教什么课。那个架势,也像告诉我我被录用了。而原订于下午我和会面的那位女院长,真的因为身体不舒服,把会面推迟到明天了。当路力教授送我回旅馆时,他暗示我要早下决心,别的地方的面试就不要去了。他说:“I think we will work together.”但我心有迟疑,没有接应他的话就下车了,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失望。晚上又是和几个教授吃饭。其中一个突然问我:“How do you feel about Minnesota?”我不知是计,马上兴高采烈地回答我很喜欢明州,非常多样化,很多中餐馆,很多中国学生和亚裔云云。结果他们的表情都有些落寞。后来我才悟到,里海所在的小城没有一家中餐馆,多样性也不是该大学的特色。比较适宜的回答应该是:我很喜欢明州,但那里太冷了。我喜欢里海这里温和的气候和美丽的校园。但这是我第一次面试,哪里会知道这么多tricks.
最后一天在里海,是面见昨天没见成的女院长。因为我提出想见一个在此工作的中国人,路力教授特意安排了一个去年才来的中国女教授与我交谈。就是在最后一天,我犯了我此行的最大的两个错误。
一个错误是与女院长见面时。其他人见院长都很紧张。我非但不紧张,还拿出当记者时采访人的派头。我和她面对面坐着,从容应答她对我的发问。她非常瘦弱,个子也不高。在我眼里,她像一只机敏戒备的小兔子,?曲在沙发里瞪着我。被这两天里海的殷勤热情冲昏了头的我,拿出当年做记者的派头,竟然对女院长说: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您如何处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如何协调做母亲、妻子和教授的角色冲突?女院长显然没料到我会如此大胆问她的家庭生活,她迟疑着简短回答了我的问题。尽管她送我出来时笑容满面地说她“enjoy talking to me very much,”我事后还是觉得我可能冒犯了她。我忘记了自己应聘人的地位,忘记了自己正时刻被人考察,颠倒了别人与我的关系,竟然派头十足地去采访院长!尽管在教授治校的美国,学校管理层一般不干涉系里选择,但很难说她会不会像她的老朋友路力教授谈对我的看法。
另一个更大错误是在与中国来的女教授见面时。这位女教授年纪也不小了,衣着朴素。我一见到中国人,就像见到了亲人,立刻毫无防备地把对里海新闻系的印象和盘托出。我说这个系不太好,学术不强,里海的校园也有些沉闷。我还说我还有其他面试,学校地点没有里海好,但新闻传播系排名更好,云云。我不知道她会不会跟路力教授说,按规定她应当报告。我只能说自己太傻,太大意,对里海太不知尊重,对人家珍视的传统和骄傲太缺乏敏感和认同。
从里海回来,我足足睡了三天,才从面试的紧张不眠中缓过劲来。我还天真地以为里海一定会雇用我呢。但两个星期没有消息。我给路力教授发信问他们的时间表,结果收到了使我肝肠寸断的如下邮件(原文主要部分):
As you know, out of more than 100 candidates, you emerged as a very,
very strong candidate for our position. Your interview here was excellent.
However, the final candidates were all extremely competitive and we are
planning to make an offer to another candidate. Universities often talk
of "fit," and this decision probably came down to that concept of "fit",
after conversations with faculty, students and administrators. Please do
know that all thought very highly of you.
The formal word may not be sent out for at least a week. But I wanted to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possible so you can plan for the future.
我大为沮丧,第二天垂头丧气地去找一个相熟的本系的年轻女助理教授诉苦。她说,Wendy, 你去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你不一定能拿到这个offer. 我很惊讶,问她怎么知道。她说,从规模很大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出去的候选人很难在小型的私立大学拿到offer。因为那些私立大学非常exclusive (排外),也很保守。他们很骄傲自己的传统,不喜欢外来的冲击,也不喜欢多样化。而你在明州双城的多样化环境里受的教育,你不一定能适应那里的日常生活。你不fit 那里。这与你的水平能力无关,因为 you cannot control fit!
我恍然大悟。从此才开始认识美国大学一个很重要的人际政治学: fit. 仔细想想,没拿到这个工作的确也是我“罪有应得”: 谁叫我多嘴,说人家的系不好;谁叫我三心二意,总还想上别的学校去看看;谁叫我派头十足,不知谦卑,冒犯了人家呢。就连我的着装在校园里也嫌扎眼,三天时间里我或穿着价格不菲的开司米毛衣和长裙,或西服套装,或呢大衣,在校园里晃悠,派头十足。而其他所有老师都衣着极为朴素,按中国人的标准甚至显得寒碜,他们能不视我为“异类”吗?但另一方面,里海也有些矫情:你们不是需要人开展全球化项目的研究吗?那么你们为什么不挑选最能干活的人,而宽容她的个性言谈呢?你们新闻系的课程那么乏味,惹得学生诸多抱怨。而我能丰富你们系的课程,拓展你们的视野,是能给你们带来生气的新鲜血液,却被你们拒之门外。算了,不和你们玩了。
后来我的几位教授知道了,都告诉我兵西法尼亚州的人很保守。他们说,从长远来看,里海不给你offer, 实际上对你今后的发展更好。因为他们那个系实在很一般。到那里去,你将失去与你的领域的学术联系。
但我们是中国人,在美国求生存的需要大于追求学术的需要。一位朋友听说我没拿到offer, 开玩笑说她是碰了多少钉子才拿到offer的。如果我第一次找工作就拿到offer, 也太过分了。可是我们系的许多同学都是一上job market 就找到工作呀,他们运气都这么好。这位朋友告诉我了一个中国人找工作的至理名言:找工作一定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面试的地方是一流大学注重搞研究,就要多强调自己多么热爱研究工作,节假日也不休息;如果面试的地方是个小学校更看重你的个性特点,更重视家庭,就要说自己多爱孩子,喜欢多和家人在一起,等等。她还告诉我尤为重要的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基督教国家,举止言谈一定要“humble”,要谦和,千万不可言谈太冲。另外,美国人对亚洲女性有一种预期,希望看到亚洲女性的柔顺谦让的特点。她笑说,你可能不太符合人家的预期!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