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民以做“守财奴”为光荣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18
对于这些荷兰人来说,小气应该是节俭的同义词,是人生的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物质欲泛滥的时代。
在国内时就听说,荷兰人很小气,常常有人编些笑话来嘲笑他们。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学生问老师,“斤斤计较”作何解释?老师答:两个荷兰人为一枚五分硬币打得不可开交。另一则笑话说,一乘客在飞机飞过荷兰上空时问空姐:“地面上那些白色飘带是什么?”空姐答道:“那是荷兰人在晒用过的卫生纸,以便晒干了再用。”
荷兰人是如何看待这些笑话的呢?几年前,笔者刚到布鲁塞尔工作时,就从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些荷兰人不以“小气”为羞,反以“小气”为荣。他们称自己是“守财奴”,组织了“守财奴俱乐部”,宣传“活到老,节俭到老”的人生哲学,并出版了自己的报纸,介绍居家生活节俭之良策。对于这些荷兰人来说,小气应该是节俭的同义词,是人生的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物质欲泛滥的时代。
负责这个俱乐部的汉奈登先生对世人对荷兰人的嘲笑一笑置之。他说,荷兰人当然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把喝过的茶袋晒干后再去冲茶。可节俭为荣、浪费为耻依然是大家崇尚的生活准则。比如,冬天不在家中居住,而又开着暖气,那简直就是一种“罪过”。
汉奈登是位心理学家,收入属“中产”之列。节俭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6年前他走入“守财奴”的行列,从此便再也不走进饭馆的大门。他卖掉了汽车、电视,购买衣物等必需品,也只去二手货商店。有时甚至连二手店也不去,从箱底里翻出件破旧衣服穿上了事。“节俭并不意味着非要节衣缩食才行,有时只需布衣蔬食便可达到目的。”汉奈登如此解释。唯有一件事,汉奈登感觉不大方便,那就是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与邻居签订协议,在电视台播出他想看的节目时便去邻居家观看。
汉奈登说,他做“守财奴”,绝不是想象嬉皮士那样,玩哗众取宠的把戏,而是想通过多种方式的节俭来取得经验,进而再把这些经验传授给世人。几年来,他与别的“守财奴”合作出版了三本书,介绍节俭之道。他们主办的《守财奴报》的订阅者从刚开始的数百人已发展到现在的五千多人。最近,他们还把这张报纸送上了互联网。有些法国人、瑞典人听说后,正打算效仿此法,创办本国的《守财奴报》。
后来,由于常去荷兰,对荷兰人的这种节俭,我也有了不少亲身体验。不止一位荷兰朋友告诉过我,他们买车首先是看哪个型号的车最省油且最实用。盖房子、买房子也是要先讲实用。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发现客厅的卫生间小得难以转身,且没有热水。后来我才知道,大多居民的家里都是这样,甚至有的高速公路旁的洗手间里也没有热水,这在西欧国家还是不多见的。
一位与荷兰人结婚多年的华裔妇女还给我讲述了她的经历。刚结婚时,因为修洗澡间,她洗头只能用脸盆端水来冲,水用多了,丈夫就有些看不惯,提醒她要注意,说这样既不节约,也会污染环境。她还发现,丈夫洗碗特别省水,往往是把做饭剩下的水用来洗碗,这让她难以接受。结婚头三年,他们两人各做各的饭,后来才慢慢习惯。按理说,她丈夫是公务员,收入不算少,但为了节约可谓绞尽脑汁。比如,有一次,他们去看一位亲戚,离开时已经很晚,那位亲戚不放心,就说你到家打个电话来。谁曾想,她丈夫立即告诉那位亲戚:“我拨电话过来,响三声不要接,就说明是安全到家。”
笔者曾向一位资深驻欧记者打问,汉奈登这样的荷兰人为何崇尚节俭?他说,这与荷兰民族传统中养成的勤奋工作、努力节俭和公平互助的精神相关。汉奈登也曾对来访的瑞典记者解释过“守财奴们”的理想。他说:“我常常向别人要一些旧衣物,这些衣物其实还可以使用相当长时间,有的甚至还很新。如果我们大家都能把自己不愿再用的东西拿出来送给那些需要者,这个社会就会更公平。”我想,读过这段话的人也许不再会把荷兰人看作是“小气鬼”、“吝啬鬼”了,其实,那或许正是一种现代人应当追求的生活方式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