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归待遇何以不同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13
当今社会,面对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就业压力已经不仅仅是对低学历而言了。多少海外归来的学子为回国就业的问题发愁着呢?
上海:不同海归,不同的机遇
文|张韦韦
上海一直是海归云集之地。金融危机下,不容乐观的海外就业现状,让大批中国留学生纷纷收拾起了回国的行囊。然而,归来后该在何处“落脚”?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上海依然是他们的选择吗?
上海欧美同学会·上海留学人员联合会副秘书长吴孟余做出了大胆的预测,“今后两年,预计每年来沪发展的留学人员将超过1万人,总回归人数将接近之前30年回沪人数的近40%,到2010年,上海海归的总数将达到10万人。”这意味着,对大多数海归而言,上海魅力不减!
就业潜力很大
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看,目前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总量达7.5万人,约占全国的1/4。这一数据表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已经成为中国海归最多的城市。海归为何纷纷涌向上海?
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海归的就业去向上,有34%希望能到外企工作,而上海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经济重镇和商业中心,驻扎着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上海的魅力并非仅限于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领先的经济地位,也使它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国外投资者设立其区域性“指挥中心”和“神经中枢”的首选之地。上海有幸成为除香港之外,国内吸引“总部经济”外资企业最多的城市,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经累计审批认定“总部经济”外资企业达626家。
为了进一步鼓励“总部经济”外资企业增加功能和提高质量,上海市政府最近又有新动作,开始着手对7年前出台的鼓励设立外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进行修订,打算进一步放宽“总部经济”外资企业投资落户准入条件,并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放眼未来,在今后10-20年的时间里,上海将是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向往的一方“乐土”。而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国际化也离不开海归。海归在国外学习多年,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和生产力有切身体会,对海归人才的重用将带动国内本土人才的素质提高和人才的国际化,他们也将使中国企业运作模式发生改变。随着国内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必定能够为海归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归中的一部分,选择的是创业。
创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困难。融资难、双重国籍、子女受教育等问题,都如一道道横沟挡在海归面前。
为了给创业海归提供方便,上海也一直在努力。早在2005年,上海市政府就制定了一项政策——《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针对留学人员创业、科研启动资金缺乏的难题,上海设立专项资金,资助高层次留学人员来上海创业、工作、短期讲学。同时,上海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引进和建立若干专业化风险资金或创业基金。
子女高中毕业后不能报考本地大学,也一直是海归们的一块“心病”。针对这一问题,《规定》中明确指出,持《上海市居住证》B证的外籍留学人员子女在上海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可报考本市市属高校。
《规定》还解决了留学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根据规定,入外籍留学人员到上海工作或创业,在取得了《上海市居住证》B证后,可按本市规定申请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应待遇,并可免办其他就业许可。
此外,留学人员也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报考上海公务员职位。
上海还启动了《上海市留学人员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资助到上海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政府资助资金。不仅如此,留学人员在浦东创业,还可获得15万元“浦东新区创业资金”的无息贷款。
在一系列政策的保驾护航下,上海创业的海归日渐增多。到目前为止,海归在上海创办的企业约有4000家,总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
如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归大量“回流”。去年年底,江浙沪代表共同签署“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联席会议”成立意愿书,为长三角海归创业搭建服务平台。联席会议成立后,将逐步针对孵化与创投、提高留学人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等进行交流探讨,同时整合服务资源,进一步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跨地域跨行业的综合服务。
这些都为海归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更有力的支持。
上海需要什么样的海归?
上海杰林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JessieY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海归人才进行了分析,三类海归有着不同的境遇,而这种分析在上海同样成立。
最抢手的海归,需要有国外文凭和在跨国公司工作的背景,他们往往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丰富的国外人际资源网络。事实上,这类海归可谓凤毛麟角,他们回国的目的往往是自己开辟事业,大都选择自主创业等。他们也恰恰是国内急需的人才,还是国内全球化国际企业争夺的对象。
还有一种是在国内已经有不错的工作经历,而后出国深造,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或留学后在国外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后回国。这类海归既是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人群,也备受国内企事业单位青睐,往往被委以重任,担任着中高级主管职位。
最后一类,在就业方面相对“弱势”,他们是学成回国或与国内应届毕业生等值的海归。大多是高中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出去留学,在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后回国的。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此类海归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国内应届毕业生相类似。但由于在语言和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上具有一定优势,对于需要拓展国际业务的用人单位来说,这类人员也会受到青睐。
同时,留学国外所学专业对就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从目前来看,海归整个专业分布并不均衡。上海海外人才服务中心曾对2006—2007年留学回国人员就读专业进行过统计,排名前两位的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分别占到了30.2%和26.9%。目前,在上海人才缺口较大的交通物流类专业仅占1.61%,生物医学仅1.42%,环境科学仅1.39%,最少的是农林牧渔类,仅有0.29%。
对此,上海海外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朱国祥建议,留学生在出国选择专业时,应首先对照一下上海的人才发展目录,不要单一地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这样,在回国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业竞争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