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体验父子生活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13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是人类社会最自然和最基本的支柱之一,是每个人都必需面对的人生,不同国家,族群,文明,文化对亲子关系有不同的观念和准则,中国一定要子孝父,美国比较强调父“孝”子,二者比较有助中国人认识自己和世界,是中国与世界接轨所必需的步骤。
任何生物,尤其是动物,最特别的是人类,都有亲子关系,人类的亲子关系建立在自然遗传血缘基础之上,是宇宙中相对永恒的东西,是大自然不变的规律,亲子关系要求成熟的父母热爱帮助子女的成长成熟,也要求子女热爱父母,人类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互爱需求的基础之上。
不同族群文化生存在不同的地理空间,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历史和方式,也产生了相应的特别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理历史空间和人生世界观的需要,每个族群都对自然的亲子关系有所发展创造,目的是让本族群的后代能够更好地适应地理历史环境,继续本族群的人生世界观。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为西伯利亚大草原,太平洋,和喜玛拉雅山脉三大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所隔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无需太担忧外来种族灭绝战争,也不用太顾虑灭种灭族的天灾人祸,历史空间也有平和稳定的价值取向,所产生的人生世界观是平和不变闭关自守,而最能反映中国人生世界观的亲子关系是子孝父。
中国人的子女在家孝顺父母,绝对服从长辈,在学校无条件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社会毫无反抗地听从父母官的管制,在工作岗位任劳任怨地干着上司指派的活,在国家忠心耿耿地忍受君主一切无理要求,中国社会很少有人表达自己的个性情感,对种种压制人的社会规则也历来顺受,而且非常习惯被压迫,子孝父完全满足中国平和稳定地理历史环境和人生世界观的需要。
美国地处北美洲大陆,在英国倍受皇族贵族欺凌,不得已逃到美洲的清教徒,来到美洲大陆后,面对无限广大待开垦的土地,西班牙和法国在美洲殖民势力的威胁,英国皇族贵族的无理压榨,为了生存活命,不得不大力发展,无限制地发挥人的潜力能力,加上继承了英国人重实力发展的价值观,终于取得独立,在短短几百年美国历史上,尝尽了无限制发展进步的甜头,美国的人生世界观是发展发展再发展,美国的亲子关系是父“孝”子,也不为怪。
美国人的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护,子女不必服从父母,可以表达任何意见和情感,在学校被老师鼓励发表己见和辩论,不管学生的见解如何荒谬,老师都会赞扬,美国未成年人在社会受法律严格保护,地方官员人人是儿童的保护神,美国人的子女在公司工作,有主见敢作感为的人才会受到上司的赏识,美国国家的宪法保护美国人的言论财产等等权利,有许多法律特别保护儿童的一切权利,美国父母不可侵犯自己子女的任何法定权利,否则属违法犯罪,受严厉制裁,在美国说父“ 孝”子,可能一点也不过分,特别是对习惯了子孝父的中国人来说。美国的父“孝”子,严格地说,应该是父爱子,完全为了满足美国发展再发展的地理历史和人生世界观的需要。
中国为了促进社会稳定,坚决禁止发展,拼命鼓吹安定团结服从,消灭中国下一代的发展个性愿望,不惜余力推从子孝父,子不教,父之过,棍棒下面出孝子,甚至砍头杀人,也在所不惜,威逼利诱,哄吓诈骗,什么手段都用,家庭学校社会国家教育完全是为了子孝父,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二十四孝”,是将人类自然亲子关系规律扭曲得无影无踪的病态表现,中国人乐此不疲,实在是中国文化的耻辱。
美国为了发展,需要有能力的后续人,极其重视子女的发展教育,要发展就必需犯错误,为了让子女有足够发展和犯错误的机会,制订严格保障子女所有权利的法律,全社会和全体美国人都必需尊重美国下一代,未成年美国人犯法也常常被宽恕,为的就是让年轻人多犯错,快点成熟成人,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是成熟的父亲,美国人深得其真传。
中国的子孝父,其结果是父母放心,社会稳定,国家太平,长辈心满意足,官员开心,皇帝的基业永垂不朽,代价是中国人的个性没了,情感无了,能力灭了,潜力去了,意志消了,智力退了,人变穷了,国变弱了,差点亡国灭族,这都是子孝父惹得祸。
美国的父“孝”子,父母责任大,社会也不稳定,国家一向不太平,长辈习惯年轻人不听话,而且偏偏喜欢逆反的下辈,认为有出息,官员最怕未成年人出事,成果是美国人个个生龙活虎,个人主义膨胀,情感丰富多彩,能力无限,潜力尽情发挥,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灵活机动,人越来越富,国越变越强,是世界的绝对霸主,这全是托父“孝”子的福。
中国人的父母有认为子女是自己私有财产的习惯,是自己的东西,可以砍杀打骂,别人管不着,也不应该管,中国人没有保护子女人权的习俗,但有严格保护长辈官员君主的规矩,中国是一个对人极不公平的社会,是一个对下一代残酷无比的社会。
美国人的父母对子女只有监护权和照顾的职责,美国国家和社会随时严密监督父母,一旦有子女受忽视或虐待的情况出现,父母要受严厉法律制裁,父母将被剥夺抚养子女的权力,子女将有国家代养,送到国家制定的寄养父母处生活。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