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留美女儿眼中的中美高考

留美女儿眼中的中美高考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13


  女儿清华毕业后去了美国。关于美国的教育,以及中美教育的比较,是我与女儿经常交流的话题。今年的高考已过去,但就高考的讨论却并没有过去。女儿最近写了“美国高考的启示”一文,对中美的高考作了一点比较分析。现把此文挂在我的博客上,借新浪的这个平台,与大家交流。

  美国高考的启示

  美国的高考,即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SAT)。美国高考与中国高考非常不一样:美国的高考可以考数次,中国的高考一锤定音;美国的高考考的是思维能力、语言、基本的数学知识,中国的高考则体现了中国年轻人毋庸置疑的“智商”。

  美国高考的数学部分很简单,如果把美国高考翻译成中文,一个写作能力中上、思维敏捷的中国初一初二学生就能轻松搞定。在各种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中国学生更是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实力。中国人似乎是在年轻时代就取得了可观的优势,但为什么这种优势不能够持续下去呢?在我们对年轻一代的睿智沾沾自喜,又苦苦思考如何继续这样的优势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优势是真的优势,抑或只是“大跃进时代的丰收景象”?

  中国的孩子在一个指定的方向上,学得太多太难了,做了太多的对一个学科的理解帮助不大的重复性练习题。中国基础教育培养出的孩子都有一个明显的烙印,写着 “Made in China”。泱泱大国,真正有多少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艺术家?不是因为中国缺乏人才,而是因为中国的“莫扎特”正在努力解方程呢;中国的“爱因斯坦”正在背政治课本呢。

  我认识这样的一个亚裔美国孩子,16岁,美国一流名校大三学生,精通英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博览群书;同时,她也是吉他、钢琴、风笛演奏的高手。听过这个孩子的故事,不禁感慨,觉得美国的孩子真的比中国孩子幸福。因为美国的高考的特点,决定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非得上学。美国有一部分家庭的孩子不上学,或者上两年小学、两年中学就了事了。这些孩子在家接受教育,各式各样的自由教育,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至于升学,只要能考好SAT就行,只要准备好了,在考试规定的十几到二十几岁之间,想几岁考就几岁考。我所认识的那个亚裔美国孩子大学前就没上几年正经学。但是中国的孩子有几个敢这么做啊,中国的高考是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专门训练的。SAT是宽口径、低门槛的考试,注重考察学生非知识性的思维能力,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快速通道,并不耽误太多的时间。而中国高考,打个比方,更像是一个流水线末端的质检系统,一块材料想要避免被扔进垃圾桶,首先要先做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比方说工厂只生产绣花裤子,要成为衣服的,也得先把自己做成绣花裤子避免被扔掉。显而易见,这是多大的浪费啊。

  但不能不说,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高考确实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选拔制度。中国人多,资源有限,并且在教育中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的跟踪评价,也没有足够的资源给考生多次的机会,于是只能划分数线,一锤定音。归根结底是竞争的压力导致中国学生很难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考试成了指挥棒。怎么考怎么学,于是在群体意义上,宁可多学,学了没用也得学。十几年的基础教育,让学生习惯于被考试驱动。但走上大学之后,面临的是社会的选择,这是一种与考试完全不一样的竞争。这时候,高校应当担负起这个交接班的责任,谨慎对待课程设置,谨慎对待大学里的每一份考卷,因为这是中国学生所习惯的指挥棒。与此同时要注意考试所不能考察的素质的培养。很多高中毕业生不会或者不习惯自主学习,不懂如何做人做事,高校要引导着逐渐放手,逐渐让学生找到新的激励目标自我造就。中国很特殊,中国的学生很特殊,中国的高校不能一味模仿外国的名校模式。对于中国的大学新生,高校不能太潇洒、太自由。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高等教育有效,基础教育才能减负,或是缩短年限。否则,对于国家来说,还是那句话,基础教育宁可多学,学了没用也得学。

  当然,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考SAT走美国模式。但这同样是很大的挑战。想要考好SAT,进美国名校, 数学不是问题,重点在英文。测试自己英文够好的一个简单的标准是能够流畅阅读英文杂志书籍、中国大学英语六级阅读驾轻就熟。这对一个高中生来说要求还是很高的。美国本科生的奖学金并不充裕,所以中国学生去美国读本科,经济上的压力会不小。并且SAT考试并不是美国学生基础教育学习的唯一标杆,美国学生多才多艺、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所以中国学生若要在美国好大学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力,仅考好SAT、托福还不够,还需尽可能让自己更全面一些。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