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犯罪多因种族歧视文化差异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11
据加拿大《环球华报》报道,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加拿大教育及司法体系对少数族裔仍存在系统性歧视(systematic discrimination)现象,而在青少年有偏差行为初期由家庭及社工介入辅导,是防治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此研究由西安大略大学国皇学院社工系教授郭小明博士及谭美英博士共同主持,温哥华互助会及多伦多华人家庭辅导中心协办完成,是加拿大首份针对华裔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报告。
这份名为“加拿大针对华裔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报告,是“加国司法体系中的华裔青少年”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并获加拿大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基金拨款资助。研究于2006年至08年间于华裔移民聚居的温哥华及多伦多两地进行,对56位华裔青少年及父母进行深度访谈,其中包括44名青少年(温哥华19位,多伦多25位)及12名父母(温哥华8位,多伦多4位)。
这些青少年所涉罪行包括抢劫、伤人、勒索、贩毒、持有攻击性武器、信用卡诈骗等,研究希望从他们的犯罪历程,了解他们对加国司法制度的经验及感受,并找出现行犯罪防治与支持系统不足之处。
研究发现,华裔青少年犯罪,首先是自己和家长深深地自责,而不是拷问加拿大的司法体系以及自己是否被公正地对待。华裔父母遇到这类情况,往往自责教子无方,而不去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性歧视,同时认为孩子触犯刑律是件非常丢脸的事情。研究认为,这主要是华裔的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导致。同时,接受调查的参与者认为,保持家庭的和谐和家庭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能有效地减少犯罪。
同时,这项研究还发现,同本地家庭相比,华裔家庭往往喜欢把问题和矛盾范围限制在家庭之内,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即便是亲戚,华裔父母也会尽量避免让亲戚知道自己子女的违规或违法行为。如果条件允许,这些父母甚至会为此搬家,或者回国。在子女发生普通违法行为时,华裔父母往往犹豫不决,不愿意去寻求社会援助。除非是很严重的罪行,到了无法遮掩的地步,他们又会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利用几乎所有资源,寻求他们所在的小区或有较高资信的机构的援助。一些研究显示,华裔父母经常为了面子和家族的形象,而放弃在子女违法时寻求社会援助。
研究发现,这些华裔青少年普遍认为加拿大教育及司法体系中对他们存在系统性歧视,例如犯同样的错,他们在学校、警局或法庭中受到的处罚都比一般加拿大人重。同时大多数受访者对求助于现行支持系统普遍存在疑虑,有些甚至不知如何求助。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郭小明博士表示,家庭是整个支持系统的核心,但华裔父母通常仅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关心孩子其它课外活动及在校的行为举止。
他呼吁所有华裔家长,一定要了解家庭与学校是整个社会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根据问题青少年所处的不同心路历程阶段,适时提供协助,愈早介入成效愈大。最重要的是每天要花点时间与孩子沟通、谈心,发现问题,尽早提供协助。
行政总裁陈志动也对研究报告所指学校及司法体系存在“系统性歧视”感到忧心。他强调华人过去不能拥有土地、不能投票、不能移民加国等,但经过多年来的努力,这些歧视已经不复存在。但不少媒体却经常给行为偏差的华裔青少年贴上标签,诸如“为警方熟知人物”、“与帮派有关”等等,但往往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说法反而可能将一些少不更事的华裔青少年推向帮派与犯罪集团。
郭小明博士强调华裔青少年犯罪比率仍远低于全国人口犯罪率,证明多数华裔青少年还是遵纪守法的。同时,很多专家呼吁教育当局及司法机关应正视报告中指出的“系统性歧视”现象,投入更多资源并结合社会各层面力量,致力防范华裔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恶化。
这项研究还发现,虽然加国社会体系内有不少防止种族歧视的机制,但种族歧视仍然存在。由于感觉社会对他们不公平,这些受到歧视的华裔青少年,也会认为他们不用对社会公平,继而出现犯罪倾向。种族歧视导致的仇恨或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对法律的误读,增加了华裔青少年的犯罪几率。
此外,华裔文化的“望子成龙”文化,导致华裔子弟往往承受巨大的压力。华裔家长希望子女能够在学业中高人一等,更容易融入主流。华裔子弟一方面要面对来自家庭过高期望的压力,一方面可能要承受来自社会的歧视以及不公正对待,心理和生理承受的压力产生了犯罪的倾向。
温哥华教育局学务委员会主席韩士仁(clarence hansen)认为,教育界应及时帮助新移民学生融入加拿大的文化和体制,可以有效地预防移民青少年违规行为。去年温哥华教育局专门招聘了23名移民安顿服务人员,其中包括10位华裔人士,在一年中有效地服务了六千余人。
而列治文教育局学务委员区泽光也认为,文化差异导致的青少年违规其实可以尽可能避免。一些原住地认可的行为,在本地则可被认为是暴力,令一些人受到重罚。如果能够帮助移民迅速了解本地文化和规则,则可以有效地减少他们的违例行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