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06
日前,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有着百年历史的商业贷款公司CIT集团陷入破产边缘,向美国政府求救却遭到拒绝。原因是,这家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CIT被认为没有达到“大到不能倒”的标准,它的垮台不会带来危及整个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的“系统风险”。
相较于救助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国运通、摩根大通、美国国际集团,以及“两房”等时的大手笔,美国政府对待CIT显得有些“吝啬”。
从经济上说,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自有其合理性。路透社分析认为,美国政府希望以此表明,并不是对每一家深陷困境的公司都要施以援手。但从政治上说,对这家为约100万个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说不,让人觉得白宫似乎对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的苦痛坐视不理。
过去二三十年里,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放松金融管制政策,其指导思想是,规模越大、越多元经营的金融机构比专业化或者局限于某一地区开展业务的机构更有效率,也更能抗击风险的冲击。许多金融机构因此越做越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但事实证明,这种所谓的“规模效应”在危机面前并没有显示出多大威力,相反,一些“富可敌国”的金融巨擘脆弱得不堪一击,有的甚至成为危机的始作俑者。当它们的冒险行为出了问题,政府和社会还要为其兜底,因为不救将会带来更严重后果,此时,政府和社会事实上遭到它们的“要挟”。
慷慨地向危机中的大银行提供“免交罚款出狱卡”,但“好像没有人注意到每周都会有大量的中小银行倒闭或者被接管”。美国政府在银行救助上“大小有别”的做法受到很多质疑。有经济学家指出,监管机构不应允许“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存在。有人建议,要求大银行增加资本金,或者向大银行征收新的款项(比如更高的存款保险金),或者干脆将其拆分等办法,以避免银行规模过大。但是,这些措施能不能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不得而知,相反,可能促使大银行去冒更多的风险,因为它们付出了额外的成本。一些经济学家坦率地承认,对付“大到不能倒”的问题,办法并不多。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宁指出,金融资本的形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金融资本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可以说是经济关系和国际关系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了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列宁主义所揭示的仍是今天资本主义的现实。
“救市究竟是救经济还是救金融寡头?”“金融救援是给予大资本的一份大规模集体福利。”批评者的声音听似微弱,但它折射出的是对“基于公正和平等的经济秩序”的期盼。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