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父母:警惕越洋索钱电话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04
本版7月14日关于留学生在海外的人身安全问题的报道引起了不少留学生家长的共鸣,有家长告诉记者:孩子留学在外,他们的人身安全是父母最大的牵挂,家长迫切希望能了解一些安全小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眼下正值准留学生的离境高峰和留学生暑期在海外出游、打工的旺季。留学专家提醒,留学安全问题贯穿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留学生必须了解清楚在不同情况下的求助方式,并严守异国法规,才有可能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不仅留学生自身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留学生的父母也要随时提高警惕,避免因无法及时了解子女情况而遭不法分子诈骗。
接到“索钱救命”电话怎么办?
从银行账户可辨真伪
某周日上午,小文的妈妈接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某官员的电话通知,说女儿小文在英国街头被抢劫,被刺3刀,并要求家长马上电汇10万元人民币到指定的“个人账户”进行急救。家长一听惊慌失措,便向曾经办理女儿出国的留学顾问求救,顾问听小文妈妈讲述情况后,觉得事有蹊跷,并查询该“官员”指定转账的账户,发现居然是国内账户。经多番周折后,留学顾问联系上小文那间大学的其他同学,让他亲自跑到小文的寝室,发现小文在熟睡中,才醒悟到这是一起恐吓敲诈事件。留学顾问马上告诉家长实情,并立即向当地警方报警。
专家建议:遇到此类事件家长应尽量保持镇定,有关孩子的信息,可通过孩子本人、学校、银行三方来核实信息的正确性。首先应与自己的小孩(或者与小孩的同学、舍友)取得联系,直接了解情况。另一方面,可向小孩所在的学校了解真实情况。如果一时无法直接联系上,也可从“索钱”方提供的银行账户来判断真伪。
倘若学校或者医院真的需要留学生的父母越洋付款,肯定会要求家长将钱汇到“学校公用”或“医院公开”的账户而不是“个人”账户。家长可向银行了解开办账户的所属机构,如果属于私人账户,那明显值得怀疑,更不可能是“国内”账户。除了账户,家长还可从“索钱”方留下的联系方式,比如电话、邮箱地址来了解对方的情况,官方机构、企业、学校的网址都有各自的固定域名,比如edu.主要是供教育机构使用。
假期驾车外游注意什么?
熟习当地交通规则
今年5月25日,包括两名公派留学生在内的四名华裔女生驾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附近逆向超车遭遇车祸,三人当场死亡,驾驶员受重伤被送往医院;今年2月,在旧金山市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系读硕士学位的22岁中国留学生禹某与同学一起驾车出游去赌城拉斯维加斯时,在前往大峡谷的64号公路上发生严重车祸,汽车失控翻下公路,禹某虽被救出,但已受重伤,至今脖子以下全身瘫痪;2004年8月中旬,一名广东籍留学生黄某在澳大利亚马格德堡市郊一湖中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在他遇难的湖岸旁,赫然竖立着一块禁止游泳的警示牌。警方在调查报告中称,黄某游泳属违规行为,应负主要责任。
专家建议:加强留学期间的安全意识,就要了解和熟悉留学国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交通法规。外国的法规责任划分很明确,例如行人在红灯的情况下过马路被车撞伤甚至身亡,该行人不仅要独自承受巨大的人身痛苦,还要弥补对方车辆因撞击造成的损失。
建议留学生驾车出游至少两人结伴出行,四人以上最理想,遇到什么问题都可彼此照应。旅行前应彻底检查汽车全部机件,事先了解清楚目的地的方向情况及行车路线。驾驶疲惫时可把车开到“紧急暂停带”休息,然后开到最近的“rest stop”(休息站)休息后再继续驾车。
如何避免被勒索?
切忌招摇炫耀露富
留学生中有一些人来自富裕家庭,这给了他们更舒适也可能更危险的生活。新西兰曾有一名中国留学生被三名中国朋友绑架,并要他支付10万美元赎金,还被逼写下借条,才获释放。原因是这名学生在同学面前常常出手大方,一到当地就买了房子和车子,非常招摇。
专家建议:出国留学平时处事要低调一些,不要随便向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透露自己的家底;与自称是黑社会成员的人要保持距离,避免与其成员发生纠缠;不要去那些名声不好的酒吧、网吧和卡拉OK场所。留学生更不要和别人攀比,一些无法靠家庭满足其对金钱的需求,又克服不了对物质的欲望,或是不愿在朋友面前丢脸的人,很可能就会铤而走险找“快钱”,向身边的有钱同学下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