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美国 >> 美国移民新闻普通标题 >> 简体字横扫美国华人社区

简体字横扫美国华人社区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7-31

  据美国《侨报》7月24日报道,简体字、繁体字之争由来已久,中国近代自20世纪40年代就因“正体字”的繁复及文化之国民普及,引发了国文拉丁化与简化的大争论。

  半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移民远渡重洋,简体字的使用伴随华人社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得到普及并渐成发展趋势。

  但是,很多人认为,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传载工具,繁体字不可替代的价值应得到足够的保护和尊重。

  旧金山唐人街,这个由清代华人劳工创建的海外华人社会,一直沿用清末的中国文化,如繁体字等,新移民初到旧金山,还以为回到了清末民初。由此可见,过去 100多年间,在这里出生、生活的华人及早期移民都已习惯了这种停止了发展步伐的中国文化环境。尽管有些汉字多至20多笔,他们别无选择地、习以为常地学着、用着,并无任何不习惯。

  随着新中国成立并推行简体字,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大陆移民潮,为海外华人社会带来了另一套同音同义但书写简便的常用文字,为使用中文者提供了另一种书写方式的选择。

  有着30年做广告招牌经历的汉艺广告制作公司总经理黄汉龙,见证了简体字影响力日增的趋势。他说,10年前是繁体字的天下,个别客户就算做了简体字的招牌,过不了几天也要改换繁体字,因为客人说看不懂;而现在大约有10%的客户使用简体字,相信简体字将来会越来越普及。

  黄汉龙以唐人街的流行语为例,断定“将来一定是流行简体字、普通话”。他说,50多年前,唐人街为台山人天下,不懂台山话根本找不到工作、买不到东西,不会说台山话会被老华侨怪责为“唐人不讲唐话”;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各地移民渐多,唐人街逐渐流行广东话;进入2000年,说普通话的人数量大增,华校也增设普通话班。

  一个中西结合的台山移民薇薇安以自家为例。她说,会简体字的人大多看得懂繁体,而会繁体的人就未必懂简体。她女儿学中文时,曾为繁体“穷” 字的含义而抱怨:“不是说穷吗,怎么还有那么多破东西藏在家里?”她女儿怎么写也写不出繁体的“龙”字和“龟”字,但她用简体一学就会。

  真善美影楼胡先生的女儿颖颖学中文时只学繁体字,现在却看不懂简体字,无法明白父母写的汉字,父母反而要学写繁体字来与女儿交流写作。胡先生大叫:“好繁,好烦,50岁的人还要学繁体字。”

  华文报纸担当“先行官”

  在过去20年间,华人社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从台湾、香港来的移民占绝大多数,华文报纸和店铺无一例外使用繁体字。上世纪90年代之后,从大陆来的移民越来越多,多数报纸也转为使用简体字。

  《美华商报》社长周续庚先生1993年在大华盛顿地区创办《中华文萃》时就使用繁体字。他说:“当时《中华文萃》是大陆人在这里创办的第一份华文报纸。当年大陆移民还多处在留学阶段,报纸的广告客户主要靠台湾、东南亚等地的老移民,所以是繁体字。”后来,《中华文萃》改名为《美华商报》,并于2004年改为简体字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广告客户多半是大陆移民。

  周续庚社长说,在讨论和使用简体字之初,华人社区倡导使用简体字的人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美华商报》曾刊登一则消息,内容是北京考古发现金代墓碑有十几个简体字,与现代的简体字完全一样。结果收到一封读者来信,指责报纸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品。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泽西建立第一所教授简体字的中文学校,也被人批评为误人子弟。

  他说:“把文字问题‘政治化’了,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从篆体、隶书、楷书到简体字,中国文字一直在发展变化,由繁到简是一种趋势,不能因文字而生出政治仇恨。”

  目前,在大华盛顿地区,多数中文报纸改为使用简体字。随着大陆移民逐渐增多和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简体字在北美的影响越来越大。

  识简将创造更多机遇

  成立已经8年的硅谷建平中文学校负责人杨女士说,在教学中,繁体字和简体字的份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多年前,繁体字是主流字体;如今,只教授简体字的中文学校容易找到生源,如果一个中文学校只教繁体字,不教简体字就难以为继。

  杨女士认为,“识繁书简”是在海外推广学习中文的有效途径,因为自小学写简体字的人中,超过90%的人都认识繁体字,但学写繁体字的人认识简体字的比例却低得多。从学习字体实用性和广泛性来说,在孩子中普及简体字效果更好。她说,越来越多的台湾移民家长把孩子送来学习简体字。从最初的不情愿到后来心甘情愿,主要是看到大环境的改变,大陆强劲的经济实力,让家长意识到学习简体字能为孩子未来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经常往返于中国大陆、台湾、湾区的美国达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颂君,13岁随家人移民到湾区。在李颂君眼中,如果字体太过简化将变成符号而非文字。对在海外成长的华裔后代来说,最好能繁简体都学。学简体字固然更容易,但“识简书繁”更有益于文字的传承。

  海外华校热衷教简体

  “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是华人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有一个显著变化,最近10年,教授汉语拼音和简体字的中文学校迅速发展壮大,显示出华人社区文化教育的需求变化。

  希望中文学校是大华盛顿地区最大的一所中文学校,全部教授简体字和汉语拼音,创办16年来,学生从3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的规模,在校老师200余人。“我们教拼音和简体字。因为老师好教,学生也好学。”希望中文学校理事长周建说。

  位于大华盛顿地区的美中实验学校2004年创办,短短5年时间已发展成拥有30多个班,有400多名在校学生的规模。王耀辉校长说,实验学校教授汉语拼音和简体字,还有器乐、舞蹈等其他副课,主要面对从大陆来的孩子。华人社区中文学校发生了不小变化。在大华盛顿地区大约有20所台湾人办的中文学校,他们都有30多年的历史;而大陆人创办的中文学校有四五所,大都是最近10年创立的。以前,大陆来的孩子到台湾办的中文学校学习中文;但现在,一些台湾或香港来的子弟也到我们这里学习中文。一些台湾人办的中文学校开始开设简体字、繁体字两套教学系统,有的中文学校的理事会也有越来越多的大陆籍成员参加。

  来源:新华网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