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移民新闻普通标题(二级菜单移民新闻) >> 澳媒体因力拓案而疯狂

澳媒体因力拓案而疯狂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7-27

  它们自称民意的代言人,却妄自将中国比作“恶魔”,使一起刑事案件上升到涉及中澳两国政治关系的一件大事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江亚平发自堪培拉最近两周以来,澳大利亚媒体对中国事务的报道无论从数量之多到时间跨度之长,都是近几年来之罕见。7月9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力拓驻上海办事处4名员工,包括已经加入澳籍的办事处主任胡士泰,因涉嫌间谍案和贿赂罪而遭到拘捕。由于澳大利亚媒体开足马力,全方位、多层次和大篇幅地进行报道,使得一件司空见惯的普通经济案件,已经上升到涉及中澳两国政治关系的一件大事。

  密集报道近年罕见

  在9日公布胡士泰等4人被捕消息后的第二天,澳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这一消息,而且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这起逮捕力拓员工的事件与中国中铝入股力拓矿业公司失败有关。

  在随后的10多天里,澳报纸几乎每天都有不少关于力拓间谍案的报道,从事件进展的“事实”报道到分析和评论,从中国政府的表态和媒体的报道,到对澳政府表现的评判和批评,都做了详细的报道。

  就拿全国发行的《澳大利亚人报》7月15日这一天的报道为例,头版的标题是《警察搜走了胡士泰的电脑和文件》,在里面的国内版,有一整版都是报道间谍案的,该版头条报道的题目是《在胡上法庭前,他将面临几个月的孤独和审讯》。头条下面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总理说,我们并非一直都很软弱》。接着的一篇报道是介绍胡士泰个人情况的链接,内容包括他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等,把他描写成一个能干、勤劳、为人谦和的君子。在当天的评论版上,该报还配发了两篇评论。其中一篇的题目是《有关中国的信息混乱暴露了陆克文的弱点》,主要论点是中国通过此案来显示自己的实力,陆克文总理最终将被迫作出让步,因为他手头上没有什么砝码可与中国叫板。另一篇评论的题目是《反对党应该拿掉扩音器》,内容是劝反对党不要鼓噪,应该通过接触来鼓励中国善待胡士泰,争取尽早放人。

  妄加评论让人吃惊

  如果说报道密集的程度让人感慨,那么报纸的随意猜测,妄加评论和夸大其词则更令人吃惊。这些猜测和评论已经完全违背了西方舆论所谓的公正、客观和追求真相的报道原则。

  譬如说,澳主流报纸《悉尼先驱晨报》13日刊登了该报驻中国记者的报道,称这次的逮捕决定“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同意后再作出的”,这使得局势更加扑朔迷离和严峻。幸好事后中国外交部赶紧做了避谣声明,否则澳报还不知道要作出何种神乎其神的报道来。

  但该报在次日接着又发表题为《经济在监狱里是无法增长的》的评论,说对胡士泰的逮捕等于是向企图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任何公司一个警告,不要破坏中国持续的繁荣与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商业大国,应该知道,经济不会在枪口下发展,也不会在监狱里发展。逮捕胡士泰对中国安全和稳定造成的威胁要大于让他为力拓进行自由谈判带来的威胁。该报的另一篇报道则断定,这起间谍案肯定会加剧中澳两国之间的外交紧张,因为中国过去就曾对间谍判处过死刑。

  对中国的批评更转向了更深的层次。《澳大利亚人》报21日又抛出一篇名为《与中国的浮士德协议》的评论,称中国采用凯恩斯式的刺激计划,虽然迅速崛起却不成熟。还称澳大利亚与中国合作是与恶魔的交易。

  炒作背后是不变的偏见

  可以说,一件普通的经济间谍案之所以闹得如此大动静,迫使陆克文总理后来做了态度比较强硬的表态,与当地媒体兴风作浪,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

  《澳大利亚人报》就曾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胡士泰被捕,不仅是胡家庭的危机,也是澳政府的危机,因为这件事情将影响到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铁矿石的生意。既然涉及“国家利益”,加上中国逮捕胡士泰又涉及所谓“人权”问题,因此一向标榜要体现西方价值观的澳大利亚媒体自然要站出来说话,做“民意”的代言人。

  从《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对当地媒体的观察来看,澳媒体在力拓间谍案这件事情的报道上对中国事务是存有偏见的,捕风捉影甚至动辄“上纲上线”的报道也不少。这与当地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对中国的不了解有关,与他们以意识形态划分两个阵营的老式思维有关,加上一些记者将个人的好恶参杂到对华报道中去,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视而不见,报道中的失实和偏颇之处自然难免。

  当然,这并不是说澳在力拓案件中的报道一无是处。他们至少客观报道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否认中国领导人授权调查胡士泰间谍案一事的说法,也报道了一些工党议员的呼吁:希望澳媒体和反对党冷静对待间谍案,不要大肆炒作,干扰中国的司法程序,影响澳中两国关系的大局。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