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服务 >> 移民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移民新闻) >> 超前消费PK量入为出

超前消费PK量入为出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7-2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对待消费与储蓄,凸显了东西方以及两代人之间的差异,也给我们观察华人中的“代沟”现象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视角。

  小周的困惑

  10年前移民美国的赵美如女士至今无法理解她儿子小周的消费方式。

  她知道,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儿子收入不算高,银行里也肯定没多少钱,但他却花钱如流水,且一点也不为将来担心。你看看他,贷款买了房子不说,家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大到高级电器、健身设备,小到高级游戏机、盆景花卉,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没买过的。很多东西,当然包括房子、车子,甚至电视、缝纫机、食品处理机,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是“超前消费”得来的,都是贷款买来的。

  “年轻人很少为贵重的东西付全款,只要能够分期付款一定选择分期付款,从不考虑银行的利息问题。”

  一提起儿子的消费观,赵女士一脸无奈。

  “我们华人会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下,尽力多付钱,以免过多地支出利息,我总觉得利息本来应该是自己的,现在不是白白付给别人了吗?这种事情是不能做的。不少朋友贷款买了房子,但是拼命工作,不就为了能早一天付清余额,早一天轻松起来。”

  对于赵女士这些在中国国内习惯了省吃俭用的家长们来说,即使生活在流行超前消费的西方国家,像儿子这样的“潇洒”仍然难以接受。

  周先生颇为同意夫人的观点。

  “咱华人自古以来就有节俭的传统。民间俗话不是常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才受穷’。我们这一辈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节俭习惯,也形成了自己量体裁衣、量入为出的消费传统。” 

  周先生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对自己的消费,始终在牢牢的掌握之中,这种消费传统一代传一代地延续了上千年。他们年轻人不了解我们通过辛勤劳动积攒财富的经历,所以没能体会挣钱的不易。”

  周先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一提起父母的“小气”,赵女士的儿子小周颇不以为然。

  “他们两口子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别说在西方,即使在中国国内这种观念也早过时了!我会花能赚,既然可以用明天的或者后天的钱享受今天,何必要为小钱而斤斤计较?”

  可最近小周却有些高兴不起来。

  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打破了小周的还款计划。自从金融业不景气之后,小周所在的公司大幅裁员,没被裁的员工也一律减薪,一时间人心惶惶。“如果我被裁员,那我的房子车子的贷款怎么还呢?美国是个信用社会,一旦还不起贷款,那我的信用记录可就全完了!”一提起贷款的事儿,小周就闷闷不乐。

  “难道我老妈的观念是对的?”小周有些困惑了。而在海外年轻华人群体中,和小周有着类似疑惑的并不止他一个。

  教育孩子的契机

  面对金融危机下的“寒冬”,家住美国洛杉矶的华人李青女士自有高招。

  “我们一家3口,每个月的花费基本上是300多美元。”谈到她的节流之道,她一脸自豪的表情。

  “其实,在吃上,我没有刻意去节省,但我的原则是,除了特别想吃的,一般只买当季的蔬菜和水果,因为当季的菜果最便宜,但最新鲜最好吃;肉类、鱼、鸡蛋、面包、牛奶去Costco买,那里的东西保证品质,相对价格也比较合理;少吃包装好的东西,又贵又不新鲜,尽量自己动手做,比方,先生喜欢吃一种广式面条,我们去旧金山时,买了好几箱,每天早晨用猪骨汤、五香牛腱、香菜或葱做出来的面条,不仅经济也很可口。”

  一旦打开了理财的话匣子,李青女士开始滔滔不绝了。

  “如果说吃在美国的消费里不占很大一部分的话,其他方面也是可以节省的。政府会配合电力公司卖给民众很便宜的节能灯,我们把屋子里的每个灯泡都换掉了,另外养成好习惯,出门关掉电脑、电视机,这些都是利国利己的好事。还有一部分是最容易省钱的,自己动手,改造家居环境。来美这些年,我利用闲暇时间,已经把家里的橱柜门重新换掉油漆,刷上新的;窗帘自己做,搬上梯子,拿上电锤和测量器,自己动手装窗帘架,我还自己动手组装书桌和CD柜。这些事情看起来繁琐,可每周末做一点,不累也很好玩。”

  不仅如此,她认为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是华人教育孩子的好契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千万百计给孩子留财产,还不如教会她生存的本领。”

  “我把家里的收入和支出,做在Excel上给女儿看,每次做什么调整,家里添置新东西,尽量让她知道并得到她的支持,遇到女儿要买一些大的物件,都会让她自己上网找资料,从品质、价格、用途等方面做比较,看看网民对产品的评论,锻炼她的耐心和处事的能力,也做一个相对正确的选择。”

  她认为,“孩子总会长大,将来有一天她会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就会多一些处理财务的知识。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比较反叛,所以,教育孩子通常要找个好时机,态度要从容要温和,免得他们嫌烦。这次危机,对教育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契机呢?”

  华人传统消费观价值凸显

  相信很多人听过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在天堂见面讨论一个已还清了房贷、另一个才刚好凑齐房款的经典故事。曾几何时,人们在赞扬美国老太太的同时,中国老太太也一度成为陈旧、落后的中式消费观的代表。

  而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中国老太太式的谨慎理财作风再次显现其价值。

  对此,在美华人有着切身体会。有资料显示,在此次金融动荡中,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就拿房价来说,美国4月28日最新公布的20城市住房指数同比下跌仍然高达18.6%;而华人社区的房价则基本稳定,有的甚至还有微升。在全美掀起的房屋拍卖浪潮中,华人所占比例也很小。这是因为华人很少过度依赖贷款,购买房屋通常是在自己的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在股市、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方面,华人遭受损失也较小,因为对风险过高的产品华人涉及不多。说到底,就是很多华人仍然保持传统的“量入为出”观念,即便在美国这个崇尚消费的社会中,依然进行着自我风险控制。

  尽管老一代华人的消费观一度被年轻人看作是保守、落后的代表,上一辈的华人来到西方国家之初就没法接受“借钱过日子”的消费理念,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觉得这种花钱方式不可理解。而美国人过度消费引发的危机,似乎进一步印证了中国“量入为出”理财观的价值。当然,华人的这种理财观并不否认适度消费的必要性,它的重点在于不是不花钱,而是有节制地、控制风险地花钱。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也未尝不是如此。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