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常青藤名校MBA毕业,随即进入美林证券工作,虽然从事的并非投行业务,但基本年薪也在15万美元左右,年底还有高额奖金。2008年5月之前,小天在华尔街从事着这样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
“我记得很清楚,去年3月的一个周末,我陪一个同事在市中心看房子,他想换一套大公寓。”小天告诉记者,当时,华尔街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所以,当他告诉身边的朋友打算回国时,几乎是清一色的反对声,“他们都以为我疯了。”
然而,在小天的眼里,那时繁荣的华尔街已经可以嗅到危机的味道。“美林有一款拍卖债券,本来客户可以随时提取现金,可当时已经发生了客户提不出钱的状况。”
与之相反,在国内,外资银行个人业务的开放趋势日益明显,不少猎头千方百计找到他,高薪厚职不说,更重要的是,许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切都很顺利,2008年5月,小天回到上海,成了某外资银行个人业务部的高管。4个月后,华尔街金融危机突然爆发,贝尔斯登破产,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
“不少同事被辞退了,几个投行朋友手里的公司股票成了一堆废纸,还有当年一起出去的朋友想要回国,国内的机会一下子热门了起来。”
小天告诉记者,当时选择回国,只是看准了国内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谁知道这个选择正好帮我躲过了失业潮,很幸运。”
几番面试终遇如意工作
受访者:小琳 28岁
留学地:澳大利亚
专业:市场营销
“澳洲的Master,含金量不高啊。我们这里哈佛、沃顿的简历有一大堆呢。”一个40多岁的男人不停用中指和食指敲打着桌面上的简历。10分钟后,小琳拿回简历,气愤地走了。
“一看就是个皮包公司,说是招总经理秘书,其实办公室就在一个居民小区里,加上总经理不超过5个人。”小琳告诉记者,这是她年初从澳大利亚回国之后,经历的第N场无疾而终的面试。
悉尼大学的硕士,主修市场营销,辅修国际贸易,小琳的文凭绝非《围城》中的“克莱登大学”出品,但回国之后,她的求职之路并不顺畅。
第一个面试电话来自一个自称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业务主任的职位。
“面谈了2个小时,对方决定当场和我签约。我突然想起来连薪水都没有问。”小琳说,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税前2400元加提成,不缴4金。这有点离谱,我希望是税后3500元左右,必须缴4金。”
后来,小琳才知道,在国内求职者的眼里,保险公司约等于骗子公司。
接着,是个留学中介招澳洲留学顾问,“能缴4金,薪水也达到了我的底线,可工作和专业没关系,我不想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再接下来,就是一些“皮包公司”了。
小琳说,她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从“海归”变成“海待”,但无论如何,“国内市场这么大,有本事的人一定能找到工作。”
她告诉记者,最近终于拿到了一家外资银行的Offer,“全部加起来,税前大约有9000元,还不错。”
留德才女患上怀乡病
受访者:雨文 28岁
留学地:德国
专业:建筑设计
28岁的雨文在美因茨已经生活了6年,不过,中国仍是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吃饭。“在西方,饮食是最麻烦的事情。”雨文对记者说,有一次为请好友吃饭,她特地去土耳其店买了一条没有冰冻的鲜鱼回来清蒸。好友吃的时候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因为在德国太难吃到新鲜的鱼了。这情景也勾起了雨文对中国的思念。
2003年,雨文离开上海奔赴德国深造,为的是追求一份可以终身就职的行业。雨文学的是建筑设计,德国的留学生涯让她大开眼界。“德国在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上都有很优秀的传统。”她说。但是,德国似乎并不是一个适合她圆梦的地方,即将毕业时,她清醒地认识到,谋职德国建筑业存在着诸多不利。
雨文说:“德国目前建筑行业不景气,欧洲没有太多新建项目可做。人口、经济模式、生活方式,造成现在对建筑行业的要求是:数量少,设计经济环保。”
这让面临就业压力的雨文加重了对中国的怀乡病。在中国出生并成长的她深深了解这个国家的潜力:“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广阔的国土面积使我很难想象,中国会发生像欧洲那样建筑业饱和的问题。建筑设计在中国永远有未来。”
雨文相信,中国在经历了奢侈豪华、追求“快、高”的第一建设阶段后,在未来的30年将不得不考虑能源损耗、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对于归国后怎样发展,她有自己的规划。“我希望能将欧洲最新的经济环保建筑设计理念带回国,我相信这在未来中国一定是主流。”
机会多多大有用武之地
受访者:小芒 27岁
留学地:新加坡
专业:环境工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小芒对留学生涯非常满意:“留学生活给我带来了学位、经历、知识、经验、人脉和存款。”当初,为了从事心目中的环境工程工作,她毅然加入了留洋大军。“如果想做这一行,本科学历不够用。而国外大学有奖学金,机器设备条件也比国内要好。”
如今,尽管在研究所上班,小芒却渐渐发现,自己对工作环境的设想和当初略有出入。她觉得,新加坡在水处理领域开展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因而在研究方向和方法的把握上不够稳定,甚至略显急功近利。当地很多机构在投资时,总希望一两年内就产生赚钱的成果,而一旦投资周期过了,就立刻转向其他更热门的方向,大大浪费了之前获得的研究经验。
这对于一心做研究的小芒来说,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虽然不愿过多抱怨,但是,她仍然把这视作“个人理想和整体环境的不和谐”。相比之下,小芒对中国的行业前景充满了期待。“中国是世界上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国家有钱了,也开始在环保方面投资了,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这位上海出生的女博士将自己的目标瞄准了长三角地区,“太湖流域是水污染很严重的地区之一。如果我的专业能为我的家乡做一点贡献,那将是荣幸之至。”
促动小芒考虑回国的因素还有身边的朋友。据她说,身边已经有3个朋友回国,有在大学,也有在研究所。其中一个即便入了新加坡籍,也依然选择辞职来中国创业。他告诉小芒:“中国现在机会多,投资环境好,大有用武之地。”
美国常青藤名校MBA毕业,随即进入美林证券工作,虽然从事的并非投行业务,但基本年薪也在15万美元左右,年底还有高额奖金。2008年5月之前,小天在华尔街从事着这样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
“我记得很清楚,去年3月的一个周末,我陪一个同事在市中心看房子,他想换一套大公寓。”小天告诉记者,当时,华尔街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所以,当他告诉身边的朋友打算回国时,几乎是清一色的反对声,“他们都以为我疯了。”
然而,在小天的眼里,那时繁荣的华尔街已经可以嗅到危机的味道。“美林有一款拍卖债券,本来客户可以随时提取现金,可当时已经发生了客户提不出钱的状况。”
与之相反,在国内,外资银行个人业务的开放趋势日益明显,不少猎头千方百计找到他,高薪厚职不说,更重要的是,许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切都很顺利,2008年5月,小天回到上海,成了某外资银行个人业务部的高管。4个月后,华尔街金融危机突然爆发,贝尔斯登破产,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
“不少同事被辞退了,几个投行朋友手里的公司股票成了一堆废纸,还有当年一起出去的朋友想要回国,国内的机会一下子热门了起来。”
小天告诉记者,当时选择回国,只是看准了国内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谁知道这个选择正好帮我躲过了失业潮,很幸运。”
几番面试终遇如意工作
受访者:小琳 28岁
留学地:澳大利亚
专业:市场营销
“澳洲的Master,含金量不高啊。我们这里哈佛、沃顿的简历有一大堆呢。”一个40多岁的男人不停用中指和食指敲打着桌面上的简历。10分钟后,小琳拿回简历,气愤地走了。
“一看就是个皮包公司,说是招总经理秘书,其实办公室就在一个居民小区里,加上总经理不超过5个人。”小琳告诉记者,这是她年初从澳大利亚回国之后,经历的第N场无疾而终的面试。
悉尼大学的硕士,主修市场营销,辅修国际贸易,小琳的文凭绝非《围城》中的“克莱登大学”出品,但回国之后,她的求职之路并不顺畅。
第一个面试电话来自一个自称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业务主任的职位。
“面谈了2个小时,对方决定当场和我签约。我突然想起来连薪水都没有问。”小琳说,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税前2400元加提成,不缴4金。这有点离谱,我希望是税后3500元左右,必须缴4金。”
后来,小琳才知道,在国内求职者的眼里,保险公司约等于骗子公司。
接着,是个留学中介招澳洲留学顾问,“能缴4金,薪水也达到了我的底线,可工作和专业没关系,我不想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再接下来,就是一些“皮包公司”了。
小琳说,她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从“海归”变成“海待”,但无论如何,“国内市场这么大,有本事的人一定能找到工作。”
她告诉记者,最近终于拿到了一家外资银行的Offer,“全部加起来,税前大约有9000元,还不错。”
留德才女患上怀乡病
受访者:雨文 28岁
留学地:德国
专业:建筑设计
28岁的雨文在美因茨已经生活了6年,不过,中国仍是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吃饭。“在西方,饮食是最麻烦的事情。”雨文对记者说,有一次为请好友吃饭,她特地去土耳其店买了一条没有冰冻的鲜鱼回来清蒸。好友吃的时候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因为在德国太难吃到新鲜的鱼了。这情景也勾起了雨文对中国的思念。
2003年,雨文离开上海奔赴德国深造,为的是追求一份可以终身就职的行业。雨文学的是建筑设计,德国的留学生涯让她大开眼界。“德国在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上都有很优秀的传统。”她说。但是,德国似乎并不是一个适合她圆梦的地方,即将毕业时,她清醒地认识到,谋职德国建筑业存在着诸多不利。
雨文说:“德国目前建筑行业不景气,欧洲没有太多新建项目可做。人口、经济模式、生活方式,造成现在对建筑行业的要求是:数量少,设计经济环保。”
这让面临就业压力的雨文加重了对中国的怀乡病。在中国出生并成长的她深深了解这个国家的潜力:“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广阔的国土面积使我很难想象,中国会发生像欧洲那样建筑业饱和的问题。建筑设计在中国永远有未来。”
雨文相信,中国在经历了奢侈豪华、追求“快、高”的第一建设阶段后,在未来的30年将不得不考虑能源损耗、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对于归国后怎样发展,她有自己的规划。“我希望能将欧洲最新的经济环保建筑设计理念带回国,我相信这在未来中国一定是主流。”
机会多多大有用武之地
受访者:小芒 27岁
留学地:新加坡
专业:环境工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小芒对留学生涯非常满意:“留学生活给我带来了学位、经历、知识、经验、人脉和存款。”当初,为了从事心目中的环境工程工作,她毅然加入了留洋大军。“如果想做这一行,本科学历不够用。而国外大学有奖学金,机器设备条件也比国内要好。”
如今,尽管在研究所上班,小芒却渐渐发现,自己对工作环境的设想和当初略有出入。她觉得,新加坡在水处理领域开展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因而在研究方向和方法的把握上不够稳定,甚至略显急功近利。当地很多机构在投资时,总希望一两年内就产生赚钱的成果,而一旦投资周期过了,就立刻转向其他更热门的方向,大大浪费了之前获得的研究经验。
这对于一心做研究的小芒来说,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虽然不愿过多抱怨,但是,她仍然把这视作“个人理想和整体环境的不和谐”。相比之下,小芒对中国的行业前景充满了期待。“中国是世界上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国家有钱了,也开始在环保方面投资了,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这位上海出生的女博士将自己的目标瞄准了长三角地区,“太湖流域是水污染很严重的地区之一。如果我的专业能为我的家乡做一点贡献,那将是荣幸之至。”
促动小芒考虑回国的因素还有身边的朋友。据她说,身边已经有3个朋友回国,有在大学,也有在研究所。其中一个即便入了新加坡籍,也依然选择辞职来中国创业。他告诉小芒:“中国现在机会多,投资环境好,大有用武之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