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劳工命运亟待关注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7-16
6月25日,越南媒体报道称,越南同奈省一家水泥企业发现182名未办劳务证的中国劳工,属于非法外劳,他们被处以每人500万越南盾的罚款,并将被遣返回国。中国海外劳工的命运已成为国际问题,非法劳务、歧视对待,仅仅是问题的一部分,许多海外劳工被欠薪、被迫滞留,有些甚至遭遇人身和生命威胁。
据官方统计,中国海外劳工人数已近400万,由于存在普遍的“黑外劳”问题,实际数量远远超过此数。如果算上他们的亲属家人,便是几千万中国人的命运问题,理所当然应受到社会的关切和重视。
身份问题很普遍
曾有人说,每个在外劳工都有一大盆苦水,但每盆苦水的苦味都各不相同。
前面提到的未办劳务证,就是相当普遍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劳务证,就是非法外劳,一旦被查出,遣返、罚款都是不可避免的,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捕、坐牢。
未办劳务证的外劳几乎都属于集体劳务输出,工人普遍缺乏外事经验,甚至此前从未出过国,自然不知道“劳务证”为何物,没办劳务证的责任自然算不到他们头上。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工单位手头拮据。办理劳务证费用虽不算很高,但对于一些诸如建筑、水泥、采矿、纺织等用工单位而言,雇用外来劳工动辄数百上千,积少成多,便是“巨大负担”。一些用工单位便在侥幸心理驱使下,故意少办一部分劳务证。另一种则是当地《劳动法》规定了外劳比例,如北非、西非许多国家规定,建筑工地熟练工,外劳比例不得超过30%。而实际上,在许多由中国公司承建的项目工地,这一比例早已超过90%,这便造成一部分工人的劳务证无法申请。
通常,用工单位会动用当地关系,但这毕竟是上不得台面的,一旦出现变故,撞在枪口上的无证外劳就会在自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成为无可奈何的牺牲品。
拖欠薪水更严重
领不到、领不足合同所规定的薪水,是另一个普遍的问题。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工程出现问题,工人“做不足”,这种情况在非洲的一些政府工程项目中比较普遍。由于非洲国家政府财政状况普遍不稳定,加上国内建材自给率低,同时上马大批项目往往造成建筑成本上升,政府经费出现断档,或建材涨价造成项目“卡壳”,都会引发较长时间的停工,这就会令绝大多数按出工数取酬的外劳“做不足”,收入锐减甚至长期零收入。
另一种则是用工单位出现问题。有些用工单位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为甩掉包袱而宣告破产清盘,甚至老板人间蒸发,将大批外劳不明不白甩下。这种情况近来由于全球性经济衰退,变得越来越普遍。
中国外劳通常被分为“白外劳”和“黑外劳”,即使通过正规途径输出的“白外劳”,也普遍存在被巧立名目层层盘剥的现象。“黑外劳”问题则更严重,中介几乎无一例外向外劳收取“保证金”,金额从两三万人民币,一路水涨船高到近10万人民币。为防这些劳工出国后“不服管”,中介和劳务公司或事先收费,或强行从工资中代扣。如此一来,一旦出现前面提到的领不到薪水的现象,中介、劳务公司毫无损失,而外劳却损失巨大,许多农村籍外劳系借钱缴纳“保证金”出国,一旦碰上这样的不幸,后果十分凄惨。
生命安全最重要
最严重的问题自然是歧视压迫、人身伤害和意外危险。
如在日本、韩国,当地部分不法企业利用“研修生制度”引进变相非法外劳,并施行残酷压榨和役使;在俄罗斯,中国外劳常常成为当地光头党的袭击目标,甚至遭到警方的歧视性待遇。
在非洲,中国外劳有时甚至面临绑架和战火威胁。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中国石油工人多次被绑架;在刚果(金)中、东部矿区,中国工人成为当地军阀威胁的对象;去年年底,在苏丹的南科尔多瓦省,中石油员工遭到不明身份武装人员袭击,最终导致5人死亡;2007年,在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地区,中国中原油田勘探局营地被反政府武装袭击,包括9名中国人在内共74人死亡,酿成中国海外工程最严重的人员损失。
一方面,一些当地企业利令智昏,罔顾法律约束,是许多歧视、虐待外劳纠纷的成因。而中国产品和劳工对当地就业市场形成冲击,引起所在国社会不满,这种不满一旦被种族主义者挑唆、激发,就可能酿成暴力冲突。
而另一方面,部分中国企业和某些部门还存在工作不力、调研不充分和火中取栗的侥幸心理等问题。如民族冲突激烈的“非常地区”,许多跨国公司宁可放弃项目也不愿冒险,而中国一些企业却不顾一切地“人弃我取”。本应起把关、保驾作用的某些机构、部门有时也一味强调项目成功率,谈机会多,说风险少,预警提示不到位。
权益保障待加强
如何确保中国外劳的利益,是关乎近400万外劳,和数以千万计中国人福祉的大事。
严打“黑外劳”,规范“白外劳”,确保海外劳务输出有序发展,堵住盲目输出和层层转包的漏洞,是杜绝“外劳问题”的关键。在规范海外劳务输出市场过程中,有关方面应改变以往“重钱轻人”的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切实保障外劳利益上,从而确保外劳劳有所得,把出国务工的风险降到最小。
许多外劳遭遇的是所谓“集体风险”,遭遇的是整个项目“覆巢无完卵”的拖累,这就需要有关企业在探寻海外开拓机会时,不能只看机会,不看风险。而有关部门、机构也应切实发挥应有作用,认真搜集相关资讯,切实为中资企业提供信息帮助,并对中国外劳给予必要关怀;事件发生后,更应本着“同胞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为遇到困难的中国外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