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让美国居民“被动节俭”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7-14
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促使一直饱受争议的美国居民的消费—储蓄模式发生一些变化。有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居民的储蓄率已经上升至6.9%,为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今年前5个月的平均值达到5.1%。但是,危机时期储蓄率的反弹更多的是短期的“被动节俭”,并不足以预示美国居民高消费时代的终结,更难以断言美国居民经济行为已有实质性转变。
美国居民储蓄率的历史变化,可以说是美国经济和美元全球地位的一个历史缩影。从1984年登顶至年均10.8%之后,美国居民储蓄率就一路下滑,到2005—2007年间已经降至1%,少数月度甚至出现了负储蓄。从历史背景来看,这段时间恰是经济与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美国向境外不断输出美元的时期。尽管2000年后美元受到欧元的竞争性挑战,但是美元还是主导了国际货币体制,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确立了牢固的垄断地位。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和资本的聚集地,一直支撑着资产市场与金融服务业的繁荣,并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上升与储蓄率的持续下降。特别是消费者金融服务的发展,为借贷消费模式的形成提供了便利。
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裂,美国开始渐渐丧失全球经济引擎地位,安然事件与“9·11”恐怖袭击事件又进一步打击了美国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美元也随之变得疲软不堪。在美国经济状况与社会财富创造能力愈发脆弱的情况下,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点燃了美国消费—储蓄模式转变的导火索。从这一年12月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以来,国内失业率不断攀升,居民资产收入与利息收入大幅下滑。美联储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受经济衰退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家庭净资产总额缩水1.33万亿美元,相当于人均损失4000多美元。负向财富效应严重削弱美国居民负债消费的可能。此外,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后,大批金融机构破产或陷入财务困境,消费信贷被迫收紧,这也成为导致美国居民储蓄率反弹的重要原因。因此,美国居民增加储蓄,主要是短期内的一种被动调整行为,不同于美国历史上由于经济繁荣和居民收入增长而推高储蓄率的情形。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近期美国的私人投资急剧下降和美元走软,排除了由于经济复苏和财富增长导致储蓄率上升的可能。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费尔普斯日前表示,美国家庭可能需要15年时间才能恢复此轮经济衰退中损失的财富。由此看来,美国居民被动增加储蓄还将继续。据预测,美国储蓄率可能将回升到10%—11%的水平。随着美国资本市场与金融服务业渐渐走出危机,被动储蓄的局面有望得以缓解,加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撼动,很难说美国人借贷消费的行为方式会出现趋势性反转。美国居民消费—储蓄结构的调整,对于美国经济和新兴经济体贸易部门的冲击不宜被夸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