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留学生求出“乡思病”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7-09
眼下,全球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就业仍惹人关注。而中国求职大军中的留学生求职者也面临着与“前辈”不同的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究竟是留在居住国就业还是回到“一枝独秀”的中国发展,成为他们最要寻思惦量的人生重要课题。
国内、国外,孰好孰坏?
受访者:雨文 28岁
留学地:德国
专业:建筑设计
28岁的雨文在美因茨已经生活了6年,不过,中国仍是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吃饭。“在西方,饮食是最麻烦的事情。”雨文对记者说,有一次为请好友吃饭,她特地去土耳其店买了一条没有冰冻的鲜鱼回来清蒸。好友吃的时候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因为在德国太难吃到新鲜的鱼了。这情景也勾起了雨文对中国的思念。
2003年,雨文离开上海奔赴德国深造,为的是追求一份可以终身就职的行业。雨文学的是建筑设计,德国的留学生涯让她大开眼界。“德国在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上都有很优秀的传统。”她说。但是,德国似乎并不是一个适合她圆梦的地方,即将毕业时,她清醒地认识到,谋职德国建筑业存在着诸多不利。
雨文说:“德国目前建筑行业不景气,欧洲没有太多新建项目可做。人口、经济模式、生活方式,造成现在对建筑行业的要求是:数量少,设计经济环保。”
这让面临就业压力的雨文加重了对中国的怀乡病。在中国出生并成长的她深深了解这个国家的潜力:“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广阔的国土面积使我很难想象,中国会发生像欧洲那样建筑业饱和的问题。建筑设计在中国永远有未来。”
雨文相信,中国在经历了奢侈豪华、追求“快、高”的第一建设阶段后,在未来的30年将不得不考虑能源损耗、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对于归国后怎样发展,她有自己的规划。“我希望能将欧洲最新的经济环保建筑设计理念带回国,我相信这在未来中国一定是主流。”
机会多多大有用武之地
受访者:小芒 27岁
留学地:新加坡
专业:环境工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小芒对留学生涯非常满意:“留学生活给我带来了学位、经历、知识、经验、人脉和存款。”当初,为了从事心目中的环境工程工作,她毅然加入了留洋大军。“如果想做这一行,本科学历不够用。而国外大学有奖学金,机器设备条件也比国内要好。”
如今,尽管在研究所上班,小芒却渐渐发现,自己对工作环境的设想和当初略有出入。她觉得,新加坡在水处理领域开展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因而在研究方向和方法的把握上不够稳定,甚至略显急功近利。当地很多机构在投资时,总希望一两年内就产生赚钱的成果,而一旦投资周期过了,就立刻转向其他更热门的方向,大大浪费了之前获得的研究经验。
这对于一心做研究的小芒来说,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虽然不愿过多抱怨,但是,她仍然把这视作“个人理想和整体环境的不和谐”。相比之下,小芒对中国的行业前景充满了期待。“中国是世界上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国家有钱了,也开始在环保方面投资了,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这位上海出生的女博士将自己的目标瞄准了长三角地区,“太湖流域是水污染很严重的地区之一。如果我的专业能为我的家乡做一点贡献,那将是荣幸之至。”
促动小芒考虑回国的因素还有身边的朋友。据她说,身边已经有3个朋友回国,有在大学,也有在研究所。其中一个即便入了新加坡籍,也依然选择辞职来中国创业。他告诉小芒:“中国现在机会多,投资环境好,大有用武之地。”
来源: